高低语境交际中的师生交际
2019-07-30谢慧婷
摘 要: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霍尔(Hall)在1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这本书中,非常富有独创性的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概念,他说文化是具有语境性的,他将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而两者的交际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笔者在本论文尝试着去思考在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下的师生交际。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师生交际
作者简介:谢慧婷(1995.12-),女,汉族,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1
一、高低语境的发展背景与概念
因为语境的不同,人们在交际时思维方式和交际方式有所不同。德国的语言学家Wegene 最早于1885年提出将语境作为语言学的概念;在1923年,Malinowski在《原始语言中的意义问题》提出了“语言情景”这一概念,进一步推动语境的研究;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1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这本书中提出文化是具有语境性的,他将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
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而低语境事物的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信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
二、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
M.W.Lustig和J.Koester曾把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概括出以下几点:高语境文化的特点是内隐、含蓄、较多的非语言编码、反应很少外露等等。低语境文化的特点则是外显、明了、较多的语言解码、反应外露等等。
三、高语境与低语境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历史因素
高语境国家曾在历史上受到文化压制和思想禁锢。以中国为例,秦代的“焚书坑儒”事件;而对中国人影响颇深的儒家思想把“和”视为处理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准则并影响至今。
低语境国家崇尚自由民主,移民众多,但是因为缺乏共同文化经验,交际更依赖语言。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依靠语言。
(二)宗教信仰的影响
中国佛教主张悟是修行的重要方式,去感悟世间万物,追求人际间的最终目标是和谐。
西方认为上帝以语言创造世界,关系要靠语言维系和沟通,这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非常直接的交际方式。
(三)不同的语言观
中国文化提倡心领神会,说话要委婉简洁。有时为了照顾对方的感受而把话说得委婉含蓄。
西方人鼓励口语表达。有什么说什么,直截了当,并鼓励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社会发展和科技变革速度的影响
高语境社会发展相对较缓,文化底蕴深厚且认同度高。以中国为例,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已深深沉淀于每个中国人的无意识行为当中,并且是那些大家都认同的文化,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低语境社会发展迅速,交流直接。以美国为例,美国被称为移民国,因此文化趋于多元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依靠语言会更直接、有效。
四、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交际的案例
【案例】中国学生王兰去美国留学,她到美国发现老师的穿着和上课都比较随意,学生会直呼教师的名字,也会和教师就一个问题争论不休,王兰觉得很不适应。轮到她作报告时 老师和同学总是盯着她的眼睛,在讨论时她的美国同学经常提出问题甚至和她争论。这让她觉得她的美国同学对她有敌意,很不友好。
在低语境文化倾向的国家师生关系更加的亲近,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像中国这样高语境国家讲究尊师重道,一般不能直呼老师姓名,教师是一个“传道受业解惑 ”的角色,学生则更多的是在课下提问。低语境文化倾向的国家更多的是崇尚个人精神的“独立”“自由”,而王兰觉得她的美国同学对她不友好,则是各自文化的不同使然。因此在交际时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尤为重要。
五、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下的师生交际策略
(一)了解高低语境文化交际特点的差异
来自高语境文化的人,在信息表达方面内隐、含蓄,人际关系密切,家族意识强烈;而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在信息表达方面外露、明显,但是也更多地 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际时,要去主动地了解 学生的文化背景,以确保在教学中不会冒犯到学生,教学也能顺利进行。
(二)注意转换思维模式,换位思考,互相尊重
来自高语境文化的人是一种网状形逻辑,说话含蓄且依赖于情景。而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是一种线性思维逻辑,说话直接且明了。因此,当师生来自于不同语境文化国家时,双方容易出现文化冲突,而老师要作为主动的一方应该去理解学生并换位思考,这样双方才能有成功的交际,从而促进教学。
(三)消除单一的文化观念,接受多样文化,适应潮流的发展
对外汉语老师常常需要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老师要去接受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以本國的文化作为衡量一切行为标准。而现如今,国际交流的趋势也更多地 倾向于低语境交际模式,教师面对由于不同语境交际而导致信息差,要冷静思考并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克服由于语境的不同而出现的误会。
六、结语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代表着两类不同的文化,两者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并没有绝对的高语境国家或绝对的低语境国家。了解这两种语境文化的特点、成因及对比两者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减少交际时出现信息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越来越频繁和密切,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建立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尊重之上。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独梅雪.高、低语境文化交际差异的对比研究[J].西安: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学报.2010.
[3]张鲁宁,杨颖.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交际比较[J].重庆:重庆社会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