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及人物形象塑造分析

2019-07-30田燕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赏析

摘  要:外国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学的重要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坛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自文艺复兴之后,外国文学名著更加重视突显人文主义,将人作为描写中心对象。本文将举例赏析外国文学名著,并简单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希望能为外国文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外国文学名著;赏析;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简介:田燕(1985.8-),女,汉族,陕西渭南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渭南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2

外国文学名著的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名著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尽相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名著提倡以人为中心,突破了以神为中心的传统桎梏,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名著充满了理性主义,进入十九世纪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日益兴盛,到了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进一步拓展了文学审美领域。本文将简单分析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名著,并举例赏析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一、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名著赏析

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末的意大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觉悟能力不断提高,资产阶级新文学随之诞生,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被誉为“文艺复兴前三杰”。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第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神曲》语言优美,描绘了地狱、炼狱、天堂三种不同的境界,表达了他对中世纪宗教主义的憎恨和对人文主义的追求。薄伽丘的《十日谈》是第一部资产阶级人文小说,它和《神曲》并称为“人曲”,薄伽丘在小说中宣扬了人文主义,提倡追求自由、爱情与现实的幸福,坚决反对神权,激烈批判了虚伪的宗教主义与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对道貌岸然又迂腐不堪的神职人员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此外,薄伽丘非常尊重女性,他提倡男女平等,因此,他借菲利帕夫人之口说:“法律对男女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到了16世纪,文艺复兴思潮进入英国,使英国文学风气发生了巨大改变。斯宾塞的作品《仙后》《牧人月历》《婚前曲》《祝婚曲》充分体现出人文主义拥护者对生活的热情。莎士比亚在其代表作《哈姆雷特》中直接赞美了人性,批判了封建王权。

(二)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名著赏析

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反抗封建势力,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顶峰时期,运动核心是理性主义。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名著充满了理性主义,思想更为进步,更加注重追求理性的自由、民主,而非幻想与完美主义。英国作家菲尔丁在《弃儿汤姆·琼斯史》中描写了主人公汤姆琼斯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平等与解放的故事。私生子汤姆刚出生就被抛弃,庄园主甄可敬收养了他,长大后,汤姆和甄可敬的女儿苏菲娅产生了真挚的爱情,甄可敬的外甥布理菲因此非常嫉恨汤姆,他在舅父面前诬陷和中伤汤姆,导致汤姆被逐出家门,流浪到了伦敦。甄可敬强迫女儿苏菲娅与外甥布理菲成婚,追求自由爱情与幸福婚姻的苏菲娅敢于违抗父命,她离家出走,到伦敦与汤姆相遇。最终,布理菲的阴谋被揭穿,汤姆的身世也被证实,他是甄可敬妹妹的私生子,与布理菲是同母异父的兄弟,汤姆和苏菲娅步入了幸福的婚姻。这部文学巨著宣扬了理性主义与人道主义,表明了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信念。启蒙思想在德国掀起了激进的狂飙运动,青年作家歌德与席勒为德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提倡将自然、直觉、刺激、本能、情感、想象和天生的才能作为文学的创作泉源。23岁的歌德将毕生第一部喜剧大作《葛兹·封·贝利欣根》献给了“狂飙突进”,24岁的他短短四星期完成了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立刻在德国引起了一股“维特热”。他的杰作《浮士德》涉及到了灵魂为知识、权力、幸福和救赎所做的奋斗。席勒是德国著名戏剧家、诗人和文学理论家,1781年,他的第一部戏剧《强盗》一举成功,并由此开始在作品中对自由进行探索,其代表作《阴谋与爱情》反映了资产阶级进步青年对封建势力的激进反抗。

(三)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赏析

欧洲浪漫主义文學体现了作家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这种文学意识流派非常注重个人意识,强调个性、主观、非理性、想象、自发、情感、空幻等取向。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有拜伦《唐璜》、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雨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不难看出作家们普遍将情感置于理性和智力之上,表达了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

(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赏析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指忠于自然和真实生活并准确记录日常生活,不将其理想化,并对现实进行批判的作品。1857年,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在欧洲文学界掀起了写实运动的初潮,紧接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应运而生。在此阶段,文学作品大多强调超然和客观性,表明了作者对社会的认知与评价。

二、部分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分析

(一)贝内特丽丝的形象

贝内特丽丝是但丁在《神曲》中塑造的天使,在现实生活中,贝内特丽丝是他所钟爱的姑娘,虽然她不幸早夭,却成了他“一生的缪斯”。《神曲》中的贝内特丽丝美丽、善良、温柔、聪慧而庄重,既像爱人,又像母亲,寄托着他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精神之爱。但丁在他和贝内特丽丝的谈话以及同游天堂的描述中坚定地表明自己会臻于善和真,拨乱反正,摆脱迷途,寻找政治与道德的复兴之路。

(二)维特的形象

歌德笔下的维特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助人为乐,有一颗善良、热情的心。他深爱着绿蒂,因为她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他心中的天使,可是绿蒂早已订婚,无法与维特结合,维特为此感到烦恼。维特不喜欢迂腐的公使,讨厌封建贵族,他对封建势力有强烈地反抗精神。爱情的绝望,理想的破灭,官场黑暗,世态炎凉,“烦恼耗去了他的精神力量,耗去了他活泼的天性和机敏,悲伤整天陪伴着他”,最终,维特自杀了。维特的烦恼是当时整个资产阶级的烦恼,他的身上凝聚着狂飙运动时期的激进思想。

(三)爱斯梅拉达与卡西莫多的形象

在外貌上,爱斯梅拉达的美与卡西莫多的丑形成了鲜明对比,雨果一心想将爱斯梅拉达塑造成白璧无瑕的完美女性,她美丽、善良而钟情。卡西莫多虽然丑的出奇却心地纯良,一心为爱斯梅拉达着想。爱斯梅拉达无辜殒命,卡西莫多将陷害她的克洛德推下楼,抱着爱斯梅拉达的遗体走入地穴。两年后,人们发现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当人们要将他们分开时,两具遗骸霎时化为尘土,两颗纯洁善良的心融为一体。这种描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雨果在他们的身上寄托着崇高的理想与希望。

(四)包法利夫人的形象

福楼拜塑造的包法利夫人艾玛并非十恶不赦,却最终走向了堕落与毁灭。少女时代的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读过大量描写浪漫主义爱情的小说而对爱情、婚姻与生活充满幻想。嫁给懦弱、庸俗而愚蠢的医生查理·包法利后,她的幻想破灭了,因此,她先后与罗道尔浮、赖昂来往,为了与赖昂营造小说中的浪漫情调,她债台高筑,当高利贷者来讨债时,赖昂抛弃了她,痛苦之下,她服毒而死。艾玛热衷于追求浪漫,而残酷的现实却击碎了她的幻想,直到逼得她自杀,而勾引过她的罗道尔浮却得到了十字勋章,她深爱的赖昂不肯帮助她,一个人逃之夭夭了,逼死她的高利贷者戴勒却发家致富。这就是福楼拜所要批判和揭露的残酷现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外国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化瑰宝,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各有特色,作品中的人物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

参考文献:

[1]张骁,罗锡英.外国文学教学与文本细读[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2]赵治. 试析西方文学中女性人物形象[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01).

[3]王振军.论外国文学与西方文论教学的整合——兼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

[4]屠玉荣.关于外国文学名著的赏析及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J].海外英语,2011(12).

猜你喜欢

赏析
艺术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汉字赏析(广、上)
美术作品赏析
画作赏析
玉带扣赏析
寻找自由——《囚鸟》赏析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