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加一”改变世界的马镫

2019-07-30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汉军骑兵金属

一支匈奴骑兵与一支汉军步卒远远地对峙着。

去年冬天草原雪灾,冻死牛羊无数。匈奴骑兵要南下掠夺,汉军步卒要保卫家园,这注定是一场退无可退的殊死恶战。

这边,汉军步卒竖起了盾墙。盾墙后,弓箭手将利箭搭上了弓弦,只等敌人进入射程。

那边,随着单于发出怒吼声,匈奴骑兵发起了冲锋。他们双腿夹紧马腹,如狼似虎地朝汉军扑去。

骏马才起步,就有骑兵从马背上滑落。疾驰中,又有骑兵被甩落马背。来到盾墙附近时,奇怪的一幕发生了,匈奴骑兵并未直接冲撞盾墙,而是减慢马速,对汉军发起了迂回包抄。这一过程中,不断有骑兵从马背上掉落,有的是被箭矢射中,有的则是失去平衡……

匈奴骑兵无法“固定”在马背上的原因只有一个:没有马镫。

没有马镫,骑兵的双腿就没有支撑点,全靠夹紧马腹来保持身体平衡。长时间保持这姿势非常辛苦,而且稍有不慎就有坠马的危险。

没有马镫,骑兵还得用手来抓住缰绳,以协助身体保持平衡。这么一来,双手持枪、双手开弓或俯身劈砍等大动作都无法实现。这意味着,没有马镫的骑兵,连自身的战斗力都得不到全然释放,更别说借马力了。

马镫发明前,骑兵的优势并非其战斗力,而是其具有快速转移的能力。从《汉书·袁盎晁错传》可知,匈奴骑兵难缠不是因为武力凶残,而是一人带多匹马(通常两三匹)。汉军多时,他们就拍马闪人;汉军少时,他们就冲过来以多打少。当援军闻讯赶到时,匈奴人已仗着马快跑掉了。马镫发明后,骑兵和战马才得以紧密结合,形成一个作战单元,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可以说,有了马镫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骑兵。

也是因此,英国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才会说:“只有极少的发明像马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中国的马镫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马镫的基本结构

马镫的分类

虽然马镫的样式繁多,但主要区别在悬系部分。根据悬系部 分的特征,马镫可分为4类。

马镫的用处

骑兵踩着马镫上马。

骑兵坐在马鞍上,双脚踩踏在马镫上,马鞍和两个马镫构成一个三角形。

从几何原理可知,三角形的稳固性最强。

直柄横穿型马镫

总体特征:直柄,柄上有一横穿。

发展趋势:横柄越来越短,踏板越来越宽。

该型马镫采用中国传统铸造技术制作,外形的变化是为了更适合骑者蹬踏。

中国的木芯长直柄马镫是东西方各种马镫的源头。从分类来看,它应归入直柄横穿型马镫。截至目前,在俄罗斯库阿尔泰地区的德尔克和我國新疆的克尔木齐各发现了一件T形柄金属马镫,踏板宽于马镫通体厚度。考古学家认为T形柄金属马镫可能是直柄横穿型马镫的一种变体。可能是因为技术或其他原因无法做出穿部,只好用直柄上加横杠的工艺来代替。

壶镫

总体特征:直柄,柄上端有穿;马镫形似圆壶,将足前部 包住。

除了金属壶镫外,还有“先做出镫架,再将镫环前部的镫架包上皮革”的壶镫以及“用木头直接旋制出壶形镫”的壶镫。后者出现于7世纪。

“8”字形马镫

总体特征:外形像“8”,上面的小圈为悬系使用的圈鼻,下面的大圈为用来踏脚的镫环。该马镫都是金属质地,一般为铁质,出现于6世纪7世纪。

早期的长颈“8”字形马镫明显是模仿了直柄横穿型马镫。因为西方锻造工艺不适合制作长直柄型马镫,所以长颈“8”字形马镫迅速被无颈“8”字形马镫所取代。

马镫之“最”

最早的单镫骑马俑

在湖南长沙金盆岭的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墓葬中,发现了安有单镫的3件骑马俑。单镫为三角形镫,位于马鞍左侧。系镫的革绳很短,仅人腿部的一半长。骑者的脚并没有踏在镫中。

最早的单镫

在河南安阳孝民屯154号墓中,发现了一只木芯包铜鎏金马镫。据考证,该墓葬修建于西晋末至东晋初,也就是316年前后。

最早的双镫陶马俑

在南京象山的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地7号墓中,发现了安有双镫的陶马俑。据考证,该墓主应为东晋王廙,修建年代约为322年。

最早的双镫

在辽宁北票西官营子的北燕冯素弗(卒于415年)墓中,发现了一对制作精美的木芯长直柄包铜皮马镫。该马镫以桑木为芯,镫外沿包鎏金铜片,铜片和木芯用钉铆实,环内侧钉薄铁片,上涂黑漆。

单镫到底是马脚扣还是马镫

有人从马镫的定义出发,认为单镫只具有协助骑者上下马的功能,不具有支撑身体、保持平衡的作用,所以并不能算真正的马镫,应归入马脚扣的范畴。还有人从马镫的发展来分析,指出单镫应属于马镫的早期形式。因为两者从外形来看,没有本质的差异,出现的年代也很接近。那么,单镫到底是马脚扣还是马镫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从马脚扣是什么说起。

马脚扣是悬挂在马鞍一侧的环状圈。上马时,骑者会先将脚踩进圈内,从而让上马变得更容易些。最简易的马脚扣只需要一根麻绳或一条皮革随便打个结就做成了。因为麻绳和皮革很容易腐烂,所以后人很难发现马脚扣的实物

单镫是由木芯包金属或金属制成的硬质马具。金属在古代属于重要物资。用金属来制作,意味着单镫是一种重要的骑具。它的功能虽然与马脚扣相同,但无论设计还是制作都有了革命性的改变。由此可见,将单镫简单地归入马脚扣,显然是不合适的。

单镫和双镫出现的时间接近,设计和制作也没什么大区别,只是数量加倍而已。当单镫“1+1”变成双镫后,不但能帮助骑者上下马,还能在骑行中起到支撑身体和保持平衡的作用。所以,将单镫归入马镫的行列更为适合些。

4世纪中期,马镫传入了高句丽地区。

5世紀中叶,马镫传入了日本。

伴随着鲜卑族向西北迁徙,马镫也被带入了中亚地区。起初多为由一根金属条弯折而成的“8”字形马镫,后来擅长金属冶炼的突厥人对其进行了改良。随着突厥人铁蹄西进,马镫对欧亚大陆的军事变革产生了直接影响。

6世纪,波斯人开始使用马镫。阿瓦尔人学会使用马镫后,其势力向拜占庭及东欧扩张。拜占庭皇帝莫里斯为了对抗阿瓦尔人,下令将马鞍和双镫作为帝国骑兵的标准配备。马镫由此传入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最晚在7世纪,阿瓦尔人将马镫传入了匈牙利。等到8世纪,欧洲已经广泛使用马镫了。

西方考古学家认为,阿瓦尔人所使用的马镫就是中国传统的直柄横穿型金属马镫。因此,马镫在西方又被称为“中国靴子”。“中国靴子”进入欧洲后,不仅促进了西欧重甲骑兵的发展,也催生了欧洲骑士阶层的出现,对欧洲中世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趾镫

在印度北部的一座佛教寺院内曾发掘出一只通体饰花纹的青铜花瓶,瓶上画着骑士将双脚放在位于马腹下的皮条或绳索状马具中。根据人物衣饰和图案风格判断,该花瓶是公元前1世纪的作品。

我国云南晋宁出土过一尊贮贝器塑像,能清楚地看到骑士是将大脚趾放进了马鞍垂下的皮条或绳索中。这种皮条或绳索的马具被称为“趾镫”。有人认为趾镫才是最古老的马镫,并由此得出“马镫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结论。考古学家研究后发现,使用趾镫并不能帮助骑者在骑行时稳定身体,甚至还会因为血液流通不畅而导致双腿麻木。这对于依靠双脚来控马的骑士来说,是相当危险的。此外,使用趾镫还需要赤足,因此趾镫只适合气候温暖的地区,无法大范围推广。所以,趾蹬和马镫存在本质区别,并不能画上等号。

猜你喜欢

汉军骑兵金属
The California Gold RushBy Robert McNamara
骑兵之败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骑兵与绿手(大家拍世界)
工业金属Ⅱ个股表现
金属美甲
历史上最早的细菌战
金属部落
让金属变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