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看现代文学新女性的产生

2019-07-30陈敏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新女性现代文学媒介

摘 要:20世纪初期的中国,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一系列文学社团随之成立,中国知识界也出现了介绍西方学说的热潮,伴随于此,新时代女性形象及女性作家开始大量涌现,这些现象与传播媒介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

关键词:媒介;现代文学;新女性

作者简介:陈敏(1995-),女,汉族,河南息县人,青岛大学201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01

文学从产生到最后的接受过程中总是与媒介的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学需要借助媒介得以传播。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印刷技术、印刷设备的引进,报刊杂志业在当时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诸多的文学作品此时也借助报纸杂志这一媒介发表传播,报刊在丰富人们生活,传播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思想的解放,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新女性形象成为一个引人注意的文学现象。正如周宪、许钧在《理解媒介》的总序中写道:“印刷文化出现,在跨越时空限制的同时,也动摇了传统的权威。”[1]p2通过他们对女性的书写,女性问题成为社会上引发众多思考的一个话题,在促进女性意识的觉醒的同时也让女性开始思考与反思自己的生存困境。

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的开创性的传播理论,他的这一观点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把媒介仅仅当作是信息的载体或形式,从具体的媒介出发阐述其媒介理论。20世纪初文学正是借助这些媒介尤其是报刊起到传播知识、宣传思想的作用。借助报刊杂志这一传播媒介,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热潮,为中国妇女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一、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新女性形象首先成为男性作家书写的对象。“五四运动”之后,一些觉醒了的知识青年开始接受和宣传西方的新思想,成立自己的报刊业并将其作为传播思想的文化阵地,翻译大量的西方著作甚至专门开设对外国文学的研究专号。林纾翻译了《巴黎茶花女遗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传入中国之后多次活跃在戏剧舞台。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之下,中国本土作家创作的妇女形象也开始出现,如胡适先的《终生大事》、郭沫若的《蔡文姬》。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早期,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通过对女性悲惨命运的描写来表现反封建的现实主题,如鲁迅的作品中的祥林嫂、爱姑、单四嫂子等,巴金《家》中的鸣凤。

随着思想运动的发展,对女性形象塑造也發生了一些变化。这一类女性大多是接受过启蒙思想运动的影响,是有知识、有个性、有思想的新青年代表。如鲁迅《伤逝》中的子君、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作者借此指出妇女解放问题仅依靠个性自由、个人解放是不行的,需要社会的解放才行得通。

二、女性作家笔下女性形象

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西方新思想也影响着许多知识女性。人们借助媒介使得自身能够获得解放,除了杂志报刊传播新思想,这一时期学校作为媒介为女性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学校成为女性接受新思潮、学习新知识、拓展新视野的文化场所,报刊杂志业繁荣也为女性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一时期,代表性的作家有:冰心、丁玲、卢隐、张爱玲等。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书写不同于男性作家,她们更多的是把女性作为主体地位,关注其内心世界复杂的心理变化和矛盾纠葛,反应其心灵复杂史。如卢隐发表了大量的杂文来关注妇女解放的问题,向读者宣传妇女解放的问题及进行妇女解放运动,借此在社会上引发反响。“书籍是一种个人的自白形式,它给人以观点。报纸是一种群体的自白形式,它提供群体参与的机会。”[2]p256通过报纸这一媒介使受众更多地参与其中,使得更多的人自觉地意识到女性问题从而争取女性地位。

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首先从反抗婚姻爱情上表现出来,在封建观念的影响之下,女性往往没有自己婚恋的自主权,婚姻作为与女性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成为女性作家着重表现的层面。因此,她们笔下的女性大多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三、电影形式下的女性形象

除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呈现,20世纪20年代“女性题材”的影片的出现也加快了女性解放问题的传播。“媒介的高度参与会使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共同获得在大众媒介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3]p156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众多媒介为文化的宣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呼唤仅仅依靠报纸杂志还远远不够,受到女性运动思潮的影响,电影作为一种受众较广的媒介,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宣传女性地位的一种特殊的媒介。代表性影片有反映妇女职业问题的《弃妇》、反映婚恋问题的《摘星之女》,还有表现敢于反抗妇女形象的作品《天涯歌女》等。

四、结语

20世纪初期,中国处在一个大变动的时期,与此同时文学得到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依赖传媒的迅速发展,文学运动得以发展并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作用,伴随着思想的大解放,现代文学中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即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这些女性形象借助大众传媒呈现在大众面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运动的发展和个性的解放,并随之影响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传媒媒介在这个时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杨博.麦克卢汉“冷媒介”理论对当代文学生产的启示[J].当代文坛,2016(06).

猜你喜欢

新女性现代文学媒介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新女性”
《觉醒》中鸽子楼的意象分析
《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中的新女性形象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