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荆州城市改造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9-07-30李天鑫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困境

李天鑫

摘 要:文章分析荆州城市改造中凸显出的困境的原因与解决措施,为荆州城市改造的进程增添动力与活力,使荆州融入长江经济带,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设具有荆州特色的城市经济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共生与相互促进,积极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

关键词;城市改造;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

城市改造就是利用来自不同财源的经济资源,用各式的办法对需要改造的旧城市进行改造,包括建造新建筑与旧建筑的再修复再利用等。其界定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宏观的城市问题与微观的城市问题的解决,要求采取全面系统的措施引导城市发展;狭义上来说就是指旧城改造,也可以叫“城市更新”。

荆州城市改造作为荆州发展历程中的一环,其重要性可以说是需要每一位荆州人投入全部的身心来推动其进程。但是,在荆州城市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改造的推进,很多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对于这些问题或者说困境,不论是掌控者还是执行者,都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看待其原因、内容以及解决的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改造效果。

一、荆州的城市改造所面临的困境

(一)过度的环境污染(大气、水与噪声)

荆州作为一个拥有千百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坐落于长江沿岸,与水资源可以说是相伴相生。在荆州现代化的步伐中,其环境保护显然不尽如人意。荆州的环境污染可以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三个方面,这主要是因为荆州城市建设与发展初期规划的盲目性与滞后性。荆州的大气污染基本源自于工业废气的排放,长时间内当地的空气污染指数持续超标。水污染一方面来自于工业废水过量排放,另一方面来自于生活废水的过量排放,与此同时又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与水资源的自我保护及循环更新系统,导致水污染愈发严重,形成了一个循环的矛盾。在荆州人民不断地努力和创新下,投资1.8亿元的荆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被正式列入《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一批优先项目计划,并被确定为全国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纳入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的三个试点城市之一。噪声污染随着工业化的逐渐退却,有稍微的好转,但是管理不足与人们自主管理意识缺乏,导致噪声污染仍然存在。荆州的环境污染来自于对经济发展的盲目追求,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此,荆州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渴望通过进一步的城市改造来缓解其中的矛盾,同时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嚴重的人口老龄化

荆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人口数量自然不少,但是随着外界大城市的迅猛发展,荆州逐渐延缓的脚步导致当地经济现状与发展前途不能吸引外地人甚至是本地人常驻。这样的状况也就导致了荆州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年轻人们在外闯荡,将年老的家属留在荆州,逐渐地使得这个城市失去了活力与生命力。截止到2017年底,荆州市常住人口564.17万人,60周岁以上常住人口117.91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0.9%。全市老年人口年龄构成为:60至64周岁老年人口35.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30.3%;65至69周岁老年人口30.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6.0%;70至79周岁老年人口35.1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9.8%;80至89周岁老年人口15.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3.1%;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0.8%。目前全市年龄最大的老人108岁。虽然长江大学等高等学府为荆州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但对荆州的人口老龄化状况来说,也仅仅是杯水车薪罢了。

(三)拆迁任务难以推进

城市改造拆迁难度大不是荆州一个地区所面临的问题,而是全国各地拆迁工作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纪录片《中国市长》讲述了山西大同“造城市长”耿彦波任职期间在古城修复工作中的艰辛历程,其反映出的现实问题,对于荆州来说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荆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拆迁方面也面临极大的困境。其一,荆州具有楚文化、三国文化与水文化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在拆迁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又不能影响拆迁进度与实施,成为了荆州拆迁工作的第一道坎;其二,荆州老城区建筑基础薄弱,且建筑密度较大,对拆迁工程的规划与具体实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其三,也就是最难以解决的钉子户问题,这一些钉子户产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三点,一是人们认知水平有限,苦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进行改变,二是相关部门补贴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接受,三是曾经政策许可与如今政策许可之前的矛盾难以解决。综上所述,荆州城市改造中,拆迁任务所面临的困难也是极其巨大的,部分问题甚至难以得到解决。

二、荆州的城市改造困境解决措施

(一)环境保护与生态改善并行

城市改造中建筑设计要有利于绿色生态环境的创造,有利于从整体性角度,确保与整体环境结构相协调、相适应,从而扩大人类生活空间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建立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生态环境秩序。对于荆州的环境污染问题,其解决并不能一味模仿其他城市的方案,而应该在吸取经验的同时立足于荆州的实际,总结起来也就是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监督与管理,有效的监督可以将污染从源头上断绝,不仅仅需要对排放进行监督,也要通过加强市场准入与排放标准等手段来进行限制,并且加大监督的力度与建立健全惩罚机制,除此之外还需要人民自觉地监督与管理,保护好现有的绿水青山;二是需要进行改善,对于已经污染的地方,需要通过污染净化等方式来进行缓解与根治,还荆州一片曾经拥有的绿水蓝天;三是需要加强技术投入,在人为保护现有环境的同时,也要形成水与大气资源的循环更新能力,通过自然界的自我修复与更新,保持自然的活力与生命力;四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新特征与新矛盾,把握住城市建设对生态文明的影响以及联动方式,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明确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世界历史发展理论,坚定协调发展战略,积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人们将绿色发展理念留存于心中,将绿色生活践行于实际。

(二)对内保证养老待遇,对外引进年轻人才

荆州城市老龄化改善的措施,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完善老龄事业政策与体系,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保证养老事业的顺利进行,提高养老保障福利,保证老龄人口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进一步完善老龄人口津贴规定,提高老龄人口津贴补助最低标准,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为老龄人口提供舒适的养老环境,提高医疗水平与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保证老龄化人口看病不难不繁琐,加强老龄化人口权利保护服务,为老龄化人口提供所需要的法律援助;二是加强宣传,加强社会养老、尊老、爱老宣传与教育,引导人们尊重老人、爱护老人并且积极赡养老人,为老龄化人口提供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三是对外加大年轻人口吸引力,不断引进外来年轻劳动力與人才。总结起来即为:对内提高养老待遇,鼓励生育;对外大力引进外来年轻劳动力,为荆州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三)依法进行工作,同时加大宣传

值得肯定的是,在荆州拆迁工作进程中,荆州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不等不靠,积极探索新思路、实践新方法,全力创建了“以人为本,法治拆迁”的新模式,这是需要继续保持和大力宣传的优秀典例。对于荆州拆迁问题解决方式的建议,首先,需要引进优秀的人才资源,通过高水平的技术与合理的规划对荆州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同时合理舍弃与转移,保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最高效的拆迁工作。其次,对于荆州老城区的拆迁工作需要进行合理且具体详细的规划,通过新技术的实施,尽可能避免与减少破坏,在此基础上保证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也就是最难以解决的钉子户问题,荆州市政府一是需要做到依法行政,坚持法律禁止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拆迁工作,做到开放透明,缓解人民的排斥感;二是要做到积极落实国家法律要求标准,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补贴与扶持,不可动摇;三是大力加强宣传,一方面提高人民的思想境界与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广泛宣传国家城市改造政策与补偿规定,为拆迁工作提供所需的认知基础。综上所述,对拆迁工作所面临的困境,荆州城市改造相关部门需要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多角度分析其内容及成因,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其解决方式,不可一味追求速度,也不可一味追求效果。

三、结语

荆州城市改造必须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正确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理论,坚持协调发展战略,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明确城市改造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正确的分析其成因与解决措施。荆州想要快速融入长江经济带,走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步伐,就必须抓住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全球化这个机遇期,这不仅仅是荆州转型之机遇,也是中国转型之机遇。

参考文献:

[1]符谨武.蓝天 绿地 清水——湖北省荆州市全民建设生态城市[J].瞭望新闻周刊,1998(14).

[2]陶涛.当代城市改造中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

[3]蔡敏,余惠,吴帆.荆州实施“友情拆迁”新模式[J].中国地产市场,2010(10).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