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型通风条件下综放沿空留巷巷道稳定性控制
2019-07-30何建文崔晋武
何建文 崔晋武
(山西高平科兴龙顶山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高平 048400)
1 工程概况
东峰煤矿隶属于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下董峰村,井田处于沁水煤田高平矿区,主采3#煤层,井田面积15.5km2,开采深度标高859.97~549.97m,矿井生产能力1.20万t/a。在3G02工作面轨道巷进行沿空留巷,将轨道巷保留下来,作为3G01工作面的运输巷,沿空留巷总长度为615m。3G02工作面采用两进一回Y型通风,运输巷为主进风巷,轨道巷为辅助进风巷,通过留巷、3G01工作面切眼和轨道巷进行回风。沿空留巷轨道顺槽净宽5.2m,净高2.7m。巷内支护设计采用锚杆+π型梁联合支护方式;巷旁支护选择“矸石+料石”袋,同时在边缘位置布设板块石(其主要成分为中粒砂岩),实现对采空区隔离及顶板下沉支撑。
2 轨道顺槽变形破坏特征及机理分析
轨道顺槽采用上述支护方式后,整体的矿压显现较为剧烈,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为掌握轨道顺槽变形破坏原因,现场对轨道顺槽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勘查。
2.1 巷内基本支护问题分析
锚杆、π型梁组成了巷道基本支护体,从现场勘查情况来看,轨道顺槽表层围岩破碎非常严重。原支护系统中,锚杆被拉断的情况普遍,巷道整体围岩变形破坏剧烈,特别是轨道顺槽巷道顶板下沉非常明显,具体见图1所示。
分析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在原支护情况下,锚杆、π型梁并没有与围岩形成一体化的支护结构,特别是锚杆长度较短,没有挂网,应当发挥的对围岩的预紧压缩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巷道深部围岩对浅层围岩的悬吊作用也没有有效发挥出来。
图1 原支护状态下轨道顺槽变形破坏情况
2.2 巷旁支护问题分析
在原有支护条件下,巷道顶板出现了大面积的沉降变形,巷旁支护选择的“矸石+料石”袋,出现了整体性被压碎的情况,见图2所示。
分析导致巷旁支护失败的原因主要为:选择使用“矸石+料石”袋形成巷旁支护结构,其相当于选择使用不同强度与刚度的材料“共同”来限制巷道顶板下沉。在这种“共同”支护条件下,随着顶板来压,矸石、料石材料将产生相近的变形量,但因为支护体刚度不耦合,各个“矸石+料石”袋所能够提供的支护阻力有差异,在支护的局部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当集中的应力超过“矸石+料石”袋强度时,将出现局部破坏。随着局部破坏面积的增加,巷道应力集中的情况将进一步延伸,巷旁支护失效的情况将会更多,从而导致运输顺槽出现大面积顶板下沉、巷旁支护料石被压碎的情况。
图2 原支护下巷旁支护体变形情况
为模拟“矸石+料石”袋变形破坏规律,选择使用在REPA中构建差异化刚度巷旁支护模型,得到了在共同支护条件下,随着支护材料力学性能的不同,表现出的破坏特征。具体见图3所示。
图3 不同刚度条件下支护体变形破坏特征
从图3中可看出,刚度相对较大的料石最先达到了强度极限,并随之出现了破碎、卸压,失去了支护能力。随着加载压力的不断增加,矸石在顶板的不断下沉过程中,其内部的应力也出现了不断提升,最终也出现了破坏现象。因此,通过理论分析与模拟,均得到在进行巷旁支护时,各个支护体之间应当形成支护结构的耦合,从而有效防止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的情况,避免出现巷道支护体渐进式破坏。
3 轨道顺槽稳定性控制对策分析
当前,轨道顺槽在原支护条件下已经支护完毕,但是支护效果较差,因此,需对原有的支护进行针对性补强,同时,对轨道顺槽进行拓帮、挑底、控顶。
3.1 巷内补强支护机理及方案设计
考虑到在原支护条件下,原有支护强度较低且支护完整性较差的情况,对原有支护方案进行重新设计。具体为:
轨道顺槽设计为净宽5.2m,净高2.7m,采用锚网索梁联合支护方式,顶板锚索采用三二三二布置,锚索型号Φ17.8×8400mm;顶板每排采用6根高强锚杆支护,锚杆型号为Φ22×2400mm,间距950mm,排距950mm;煤帮采用高强锚杆支护,每排4根,型号Φ22×2400mm,间距750mm,排距950mm。超前工作面40m沿顺槽横向(垂直巷帮)采用一梁五柱加强支护,排距1m;滞后工作面100m沿顺槽横向(垂直巷帮)采用一梁三柱加强支护,排距1m。选用单体柱型号DZ31.5,超前π型钢梁4.8m长,滞后π型钢梁3.6m长。同时,选择使用全断面铺网,选择使用高强度钢筋网,网孔尺寸为100mm×100mm。
上述支护方案主要考虑在原支护条件下,巷道总体支护强度较低,对原支护中锚杆支护进行加强,同时配合使用钢筋网,从而在运输顺槽浅部形成“锚杆+钢筋网+浅层围岩+π型钢梁+单体液压支柱”复合支护结构,有效提升巷道浅部支护的整体性。同时,考虑到在原有支护条件下,巷道深部围岩稳定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巷道顶板打设锚索,通过锚索作用,将锚索、深部围岩、“浅部复合支护结构”构成联合支护结构,有效保证巷道稳定性。
3.2 巷旁返修支护机理及方案设计
本次巷旁支护设计返修方案为“锚杆+矸石袋+钢筋网”。主要考虑全部设计采用矸石袋,能够提升支护体的均一性,增强其支护耦合性。同时,在矸石袋中打入锚杆,并铺设钢筋网,有利于增强整个支护结构的强度与刚度耦合,提升其整体支护强度。设计选择锚杆参数为Φ22×2400mm,间距750mm,排距950mm。支护实物图见图4所示。
图4 巷旁支护实物图
轨道顺槽总支护设计图见图5所示。
图5 轨道顺槽返修支护示意图
4 轨道顺槽返修支护效果分析
采用十字布点法对巷道变形情况进行了监测,得到巷道顶底板最大收敛量为98mm,平均收敛量为63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112mm,平均移近量为74mm。在“巷内‘锚网索梁联合支护’+巷旁‘锚杆+矸石袋’支护”方案的支护下,轨道顺槽整体变形破坏情况得到了较好的限制,满足了轨道顺槽使用要求。
5 结束语
(1)沿空留巷在深部巷道支护过程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支护问题也愈发突出,特别是随着巷道埋深的不断增加,传统沿空留巷支护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深部支护需求,需结合煤矿实际特点,对支护方案进行针对性优化。
(2)巷旁支护设计是否合理成为沿空留巷支护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进行重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