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研究

2019-07-30王雪娇陈良正李隆伟毛昭庆李学林

江西农业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天然橡胶橡胶云南省

王雪娇,陈良正,李隆伟,毛昭庆,王 奕,李学林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1 云南省发展天然橡胶产业的重要意义

天然橡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和国防事业的重要战略物资,长期以来备受全球关注[1](吴小虎,2012)。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天然橡胶生产量排名全球第5位,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我国的天然橡胶自给率已经多年低于20%,远低于30%的国际战略安全警戒线,每年的消费仍然主要依赖进口[2](李娅等,2016)。因此,2017年4月《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号)》确定了“以海南、云南、广东为重点,划定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1800万亩”的任务。云南省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天然橡胶产业也是云南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不仅为全省热区脱贫攻坚、社会安定团结、边疆巩固发展和保障国家天然橡胶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3](汪铭等,2014),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难以被其他产业替代。尽管如此,目前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却面临着国家扶持政策红利越来越小、质量效益下滑明显、加工业发展滞后、“走出去”规模小层次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到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与时俱进创新产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推进天然橡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成为确保天然橡胶产业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此,云南省橡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团队开展了专题研究,在广泛调研、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1.1 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在确保国家用胶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云南是我国天然橡胶的最早引种地,目前已经建成我国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均居全国第一的优质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从2014年开始,云南省天然橡胶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一直超过50%,对确保国家用胶安全的作用不言而喻(图1)。2017年,随着国家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云南承担了全国50%的橡胶生产,即60万hm2的建设任务,成为国家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建设的核心地区,也反映出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1.2 天然橡胶是云南南部热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最佳选择

天然橡胶是云南省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目前仍然是云南南部热带地区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和沿边广大贫困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云南省天然橡胶种植区域主要涉及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红河、文山、保山7个州(市)的33个县(市、区),绝大多数属于云南省的深度贫困地区。2017年,全省产胶农场34个,从业人员58.6万人,涉胶家庭25.5万户,涉胶总人口91.6万人,胶农人数52.3万人。这些地区大多远离外部消费市场,老百姓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生事物、掌握新的产业生产技术困难。一方面,由于天然橡胶具有一年种树多年收胶且产品不愁销路等特征,价格变化只影响到胶农收入的高低,不会因产品无人收购而没有收入。另一方面,除割胶、收胶环节有一定技术要求外,与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生产相比,天然橡胶属于技术要求不高的粗放型农业产业,因而受到广大贫困山区农户的欢迎。尽管近年来橡胶价格持续低迷,但橡胶树仍是不少南部边境贫困地区百姓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和脱贫致富的“希望之树”[4]。临沧市耿马县胶区部分老百姓把种植橡胶称作是家庭的固定资产投入,将橡胶林看作是自家的活期银行账户。因此,笔者认为,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天然橡胶仍将是云南南部沿边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难以替代的产业,是区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最佳选择。

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

海南省作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橡胶主产区,承担了56万hm2国家天然橡胶保护区建设任务。2017年11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海南省水稻生产功能区和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通过明确标准和任务、落实责任和经费、强化组织和考核等措施,快速推进了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同时,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从橡胶基地建设、扩大保险范围、增加保险种类、落实收储政策、纳入公益林补贴、鼓励“走出去”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支持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和建设,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的提质增效等。因此,笔者认为云南省应借鉴海南省的经验,以国家建立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尽快完善天然橡胶产业保护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努力将天然橡胶培育成云南省南部区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同时,充分发挥云南天然橡胶生产大省的优势,为确保国家用胶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2 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成效和存在问题

2.1 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成效

2.1.1 拥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优质高产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天然橡胶初步形成了集种植生产、加工营销和科研推广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近10多年来,全省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不断增加的态势,2011年云南省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超过海南跃居全国第一(图3)。全省天然橡胶平均单产连续20年位于全国榜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全国唯一单产达1500 kg/hm2以上的高产基地。2017年,云南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达57.73万hm2,干胶产量达43.79万t,农业产值达到60亿元的规模。

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海南统计年鉴》。

2.1.2 天然橡胶加工业逐步增强 随着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云南天然橡胶加工业也逐步增强。云南天然橡胶加工企业主要有云南农垦、中化、海胶和高深等企业,注册商标超过10个。目前加工业年产值在100亿元以上(含进口原料加工)。根据中国橡胶网相关资料,2017年,全省天然橡胶初加工企业共67家,注册商标11个,拥有天然橡胶初加工厂180余座(万吨级以上约20座),年加工能力约167万t,其中云南农垦46座,版纳中化橡胶6座,云南海胶6座,云南广垦9座,云南高深橡胶4座,其他民营胶厂约110座。全省天然橡胶初加工产品以传统技术分级橡胶和轮胎专用胶为主,有少量高氨浓缩乳胶和烟片胶。全省橡胶制品业规模以上企业共48家,主营业务收入67.8亿元,工业增加值6.7亿元,橡胶制品业产品主要有橡胶管带、橡胶减隔震支座和力车胎等。

2.1.3 天然橡胶产业链不断延伸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云南省天然橡胶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有所发展。2018年11月,笔者赴景洪市调研了西双版纳华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坤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主要利用橡胶籽仁开发生产木本油料、功能饲料和有机肥料,利用橡胶木锯末和橡胶籽壳粉开发生产木塑型材用于装配式民居建设。截至2018年8月,该公司已经申报了国内专利106项,国际专利2项,并获得授权专利21项。在景洪市建有国内规模最大的2万t/年的食用橡胶树种子油生产厂、云南规模最大的1万t/年的高分子环保木塑型材生产厂,拥有30万m2/年木塑轻钢装配式民族建筑生产能力。可年加工新鲜橡胶籽5万t,年产木塑型材1万t[5](胡建峰等,2012)。此外,华坤公司以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理念为指导,以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依托,计划在当地建设天然橡胶产业三产融合科技文化产业园,将天然橡胶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和提质增效,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再度发展进行紧密结合,实现三产融合。

2.1.4 “保险+期货”扶贫成效初显 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橡胶价格自2012年起长期保持低位运行,广大胶农多数处于贫困线以下。“保险+期货”模式将保险和期货2种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可以分散农业生产者的价格风险,起到稳定基本收益的作用。为贯彻中央“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的要求,帮助胶农走出胶价持续下跌的困境,2017年,云南省开始实施“保险+期货”扶贫试点并取得很好的成效。2017年5月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牵头正式启动云南省勐腊县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惠农扶贫项目。5月28日,勐腊县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惠农扶贫项目正式出单,胶农共缴纳保费39.9万元[6](蓝旻,2017)。截至2018年4月末,累计向胶农赔付217.1万元,满足了勐腊橡胶种植农户应对市场价格风险的现实需求,同时也进一步提振了胶农发展橡胶产业的信心。2017年5月,普洱市西盟县正式启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优先承保建档立卡户。项目承保橡胶面积866.7hm2,承保保费122万,涉及农户数754户,最高一户获赔付14329元[7]。2018年西盟县天然橡胶投保面积共0.6万hm2,涉及4个镇2个乡23个村委会168个村民小组,投保农户4284户,人口1555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投保面积0.27万hm2,农户2274户7864人。2018年,全县参保农户共获得理赔保险金476.1万元。“保险+期货”惠农扶贫项目实施,使得胶农获得预期基本收益,割胶积极性提高,“丢刀弃岗”、外出务工的现象得到缓解。

2.1.5 天然橡胶“走出去”初具规模 在国家境外罂粟替代种植等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一带一路”倡议,云南省利用自身毗邻东南亚国家的区位优势,积极鼓励和支持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目前,全省已有30多家企业采取投资、订单收购胶乳、“公司+农户”等多种模式带动当地橡胶生产,境外橡胶种植基地达13.33万hm2,其中在老挝、缅甸境内植胶面积就达9.33万hm2。以云南农垦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更是充分发挥自身龙头优势,2017年仅云南农垦在老挝的项目营业收入就高达30亿元。

2.2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胶价持续低迷,国家政策红利逐步减弱 近年来,国际天然橡胶供过于求,胶价持续低迷,云南省天然橡胶价格多年处于低位运行(图4),使得产业收益空间不断缩小,进而引发产业工人持续短缺、其他经济作物挤占空间、胶园“弃管弃割”甚至“挖树毁胶”、“弃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到天然橡胶产业的持续发展。

数据来源于云农种植[2018]29号,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发布的云农种植[2018]29号文件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云南天然橡胶价格最高出现在2011年2月,突破了4.2万元/t,之后一路下跌,2014年以后连续4年价格在成本线以下。尽管2017年全省天然橡胶价格比2016年增长了18.18%,但也仅为1.3万元/t,同期天然橡胶的销售成本达到1.8万元/y,价格远远低于成本。目前,云南天然橡胶用工成本已明显高于印尼、泰国、越南等周边天然橡胶主产国,天然橡胶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其他经济作物比较收益远远高于天然橡胶,也直接导致大量胶工放弃割胶从事其他产业,胶园“弃管弃割”较多,甚至出现“挖树毁胶”的“弃种”现象,尤其是随着我国劳动力出现拐点,未来“谁来割胶”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我国的天然橡胶从发展之初就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产业。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先后对天然橡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和保护的政策,在产业发展初期起到了良好的扶持效果。尤其是近年来,各级财政增加了对胶园更新和科技研发的投入,在良种补贴、自然灾害保险、胶工收入保险、产品收储、“走出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扩大了对天然橡胶产业的扶持范围,促进了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同时,“期货+保险”等金融扶贫取得了较好成效,产业扶贫功能不断增强。但是,在胶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市场对产业的作用超过了政策的调控作用,使得国家对天然橡胶扶持的政策红利越来越小,尤其是随着我国对东盟天然橡胶进口关税的放开,进口天然橡胶的用胶成本远远低于国内种胶成本,造成国家对天然橡胶补贴扶持政策的效果逐渐减弱甚至丧失。

2.2.2 民营小胶农成为生产主体,产业质量效益下滑 天然橡胶历史上曾是我国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传统农业产业,云南民营橡胶发展始于1964年,从一开始就坚持了“民办公助”、群众性开发的原则,在农垦长期的无私支持下,全省民营橡胶产业发展迅速。云南农垦改革后,民营橡胶在全省天然橡胶生产中的占比更是达到2/3,成为当前云南省天然橡胶最重要的生产主体[8](刘宇欢,2015)。云南省农业厅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民营植胶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5.69%,农场仅占24.31%;民营橡胶开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6.02%,农场仅占33.91%,民营干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66.39%,而农场仅占33.61%(表1)。

天然橡胶作为工业原料的产业特性使得其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服务带动。而个体小胶农管理和投入能力有限,加之云南民营橡胶新型经营主体发育滞后,产业服务能力跟不上。因此,近年来,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呈现出“种植规模小、数量大、分布散、管理差、抵抗风险能力弱、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缺”的“大产业、小服务”的尴尬局面,单产、质量、效益同步下降明显。

表1 2016年云南省农场和民营天然橡胶生产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云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

2.2.3 科技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能力不足 目前,云南省从事橡胶研究的科研机构较少,科研及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薄弱,专业科技服务人员不足,且大多数属于农垦系统。因此,除国营农场能得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综合指导服务外,占全省2/3的广大民营胶园科技贡献率普遍较低。如临沧市镇康县军赛乡部分农户种植的胶树种植密度高达600~750株/hm2,定植12年还不能投产,全乡已投产的橡胶平均产量也仅705 kg/hm2。而相距仅15 km外的孟定农场由于有较为完善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橡胶产量已超过1500 kg/hm2。虽然“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已经启动,尤其是2017年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后,这种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是由于投入不足,仍然难以满足全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需求。

2.2.4 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建设工作步履维艰 为实现天然橡胶产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云南省于2009年提出了推进全省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建设。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提出了确保2020年建成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6.67万hm2,每年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0.67万hm2以上[9](张婧,2015)的目标。根据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的相关资料,2017年西双版纳州完成了7120 hm2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建设,其中,勐腊县和景洪市各3200 hm2、勐海县720 hm2。但是,受扶持力度不够、专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等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许多胶农不能熟练掌握生态胶园建设和管理中必备的林下经济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加之套种的经济林木见效慢、人工管理费用高等原因,增加了胶农的投入成本[9](张婧,2015),全省生态胶园建设推进举步维艰。

2.2.5 初加工小散弱,工业体系不配套,产品低端 尽管近年来云南省天然橡胶加工业逐步增强,但仍面临初加工小、散、弱,工业体系不配套,产品低端等问题。一方面,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初加工重复投资建设严重,污染源点多面广,环保治理压力加大。目前云南省天然橡胶初加工能力达167万t/年,但是全省天然橡胶年产量不足50万t,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由于小、散、弱情况突出,企业新产品研发、工艺设备升级改造能力都不足,全省天然橡胶加工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仍以低附加值的传统商品为主,缺乏高等级轮胎专用胶等高附加值制品。此外,省内天然橡胶加工产业链不完整,工业体系不配套,没有形成橡胶产业集群,精深加工发展滞后,轮胎制造及乳胶制品生产等天然橡胶消耗量大的产业更是空白。

2.2.6 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规模小、层次不高 尽管近年来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走出去”规模小、层次不高等突出问题。首先,与广东和海南相比,云南天然橡胶“走出去”在产业规模上是最小的,与云南省良好的区位和较早受国家扶持等优势不相匹配。其次,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层次不高。(1)云南省天然橡胶“走出去”仍以租地种植橡胶为主,缺乏收购、兼并、重组等现代资本运作投资方式;(2)投资重点在成本和风险最高的种植环节,加工环节投资不足,国际物流、贸易环节的投资更缺乏;(3)投资区域过于集中在社会稳定性较差、政策约束性不强的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投资风险较大。

3 云南省促进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快完善支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1)加快天然橡胶产业的立法保护。建议中央或在云南本地加快推进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的建设和立法保护,完善支持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支持政策成为一项长期和稳定的制度,为全面增强天然橡胶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法律支撑。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扩大支持范围;创新金融支持政策,探索天然橡胶价格和收入保险试点;要重视橡胶人工林的多功能特性,积极拓展天然橡胶的林业属性,强化天然橡胶的生态功能。

(2)建立分级保护扶持政策体系。建议中央财政尽快建立天然橡胶分级保护政策体系。可以按照三级划分确定不同的保护策略:第一级保护是建立在满足极端条件下国家对国防军工等特种胶需求基础上实行的特种胶种植区域和品种最低收购价及保护价政策;第二级保护是建立在满足国内工业发展刚性需求基础上的扩大天然橡胶“期货+保险”覆盖面积的政策;第三级保护是建立在满足其他需求基础上的对部分天然橡胶不适宜区按照市场胶价进行市场调节的灵活保护政策。首先要做的基础工作是科学测算各级别天然橡胶基地的规模、区域布局等。

(3)加快推进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建设。组织相关专家立项开展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建设的有关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建设及保护的对策和建议,科学确定划定标准,强化胶园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分工、落实地方责任、强化考核监督,支持天然橡胶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和用途创新等,推进天然橡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综合效益,确保云南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建得好、管得住,能够长久发挥作用。

3.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产业提质增效

(1)支持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全省老龄残次、低产低质胶园更新改造力度,强化胶园抚育和管护,改善胶园的基础设施,提升胶园肥力,提高橡胶产出水平和质量。积极推广新型采胶收胶工器具,着力推进割胶收胶的机械化,降低劳动强度。

(2)支持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一是支持科研单位开展高产优质的胶木兼优型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性能橡胶产品研发和示范推广,优化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10](李维锐,2014)。二是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开展自动化割胶收胶、轻简化施肥植保技术及装备研发和推广,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三是建设天然橡胶示范基地,提升农技推广和服务能力,通过培训、宣传、示范等方式,加快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普及应用,提升全省尤其是民营橡胶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3)培育民营橡胶新型经营主体。一方面利用云南农垦现有的技术、管理等优势,充分发挥其在病虫害统防统治、传导市场信息、统一组织生产、运用新型科技的载体作用,有效弥补民营胶农经营服务能力上的不足[11](张红宇,2017),带动全省民营橡胶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民营橡胶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民营橡胶病虫害联防联治等社会化服务能力,把分散的胶农组织起来开展橡胶生产,把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导入民营橡胶生产,大力提升专业的社会化服务能力,让民营胶农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的自我服务[12](张焱能等,2016);积极探索建立现代营销体系,降低生产风险,提升天然橡胶产品销售水平。

(4)支持产业链延伸和融合发展。一是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建设,深入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鼓励发展林下种养,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按照“以短养长、种养结合、产业融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茶、林咖、林草、林苗、林药、林菌、林花等产业,探索形成林禽、林蜂等生态胶园开发模式,在改善橡胶林生态的同时,提高橡胶园的经济效益[13](白建坤,2015);积极探索发展园林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进一步加强橡胶园产业,增加胶农的收入[14](赵向豪等,2018)。二是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天然橡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先行示范。三是支持拓展天然橡胶的使用领域等。

3.3 以创新促进天然橡胶加工业转型升级

(1)加强质量管控,支持20号标准胶生产。尽快制定不同天然橡胶加工产品的质量、加工工艺、包装设计等标准,严格监管确保按标准生产。目前的重点是积极融入国家对天然橡胶产品的发展规划,加快云南“20号”标准胶的发展。

(2)加强资源整合,支持高端产品打造。加大初加工资源整合重组力度,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质量高、品牌响、盈利能力强的天然橡胶初加工和制品企业,打造高端、专用和特种天然橡胶产品。

(3)加强产业创新,支持产业链的延伸。支持有基础的企业采用产学研结合等方式进行天然橡胶中非胶物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如白檀木皮醇及橡胶籽、橡胶壳、橡胶木等[15](姜长云,2017),提升天然橡胶的综合效益。

3.4 支持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做大做强

一是结合国家境外罂粟替代种植等战略,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科研机构、各类企业“走出去”,以多种方式做大境外天然橡胶产业。二是引导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优化合作重点,提升云南天然橡胶“走出去”的效益。一方面,鼓励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实现对境外天然橡胶资源的控制;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将投资重点逐步从天然橡胶种植环节转向加工和贸易环节。三是优化合作区域,降低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的风险。以东南亚地区为主,巩固云南在传统植胶国优势地位,积极拓展越南、柬埔寨和非洲等新兴植胶国投资市场。同时,合理避开广东农垦、海南农垦、中化集团等国内天然橡胶生产经营主体的投资区域,尽量减少与本国同行的内部竞争,降低内耗。

猜你喜欢

天然橡胶橡胶云南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橡胶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自制橡胶骨
2016年9月天然橡胶价格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天然橡胶行情(2016.05.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