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磁共振诊断的价值研究
2019-07-30李椅芳
李椅芳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 毕节 553100)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疾病,通常由运动不当、扭转外力等因素引起,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积液、运动功能障碍等明显的临床症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的生活、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确诊,保证对疾病的及时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研究对象124例,均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院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人。其中观察组患者男32例,女30例;年龄25~76岁,平均(42.1±2.4)岁;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33例;年龄21~72岁,平均(43.6±2.4)岁。两组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标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CT检查,指导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对扫描参数进行设定,包括层间距0.6 mm、层厚3.0 mm、矩阵512×512,由患者的股骨髁扫描至胫骨髁。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方式。指导患者保持仰卧姿势,使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机进行检查,对相关参数进行设定,包括1 mm的层间距、302×256的矩阵以及3.5 mm的层厚,对患者的矢状位、冠状位进行连续扫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检查方式检查后的结果。其中按照核磁共振成像Stoller分类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判定。0级:半月板呈正常状态,低信号,形态规则且均匀出现;Ⅰ级:半月板与关节面未接触,呈现灶性椭圆形或圆形状态,高信号;Ⅱ级:内高信号,水平线性存在,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边缘;Ⅲ级:内高信号,关节面为1~2个[1]。半月板损伤分为两种,一种为撕裂,核磁共振检查显示为Ⅲ级。0级、Ⅰ级与Ⅱ级被分为撕裂。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此次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百分比率(%)代表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如表1可知,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222%,显著高于检查准确率为222%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n,%)
3 讨 论
半月板的主要构成组织为纤维软骨,在膝关节维持稳定状态、重量的承担、运用的调节以及震荡的吸收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出现损伤后,将难以恢复,并出现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明显的症状,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尽早诊断与治疗,以帮助膝关节得到有效的恢复。在以往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大多采用CT、X线等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并未实现理想的效果;关节镜为目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准确率最高的方式,但不仅具有一定的创伤,检测费用也比较昂贵[2]。而核磁共振成像是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中产生的一种创新型检测方式,并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检测中展现着良好的临床价值。由于其属于无创方式,可靠性较高,能够有效降低临床风险,促进安全性的提高[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实验组,检查准确率为95.16%,明显高于采用CT检查的,检查准确率为80.65%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检查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检查准确率,明确患者病灶,为疾病的顺利治疗提供有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