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择期介入治疗冠心病焦虑状况的影响
2019-07-30庞胜峰
庞胜峰,曹 军,赵 娟
(江苏省泰州中医院心血管病科,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冠心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及严格的药物治疗以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但患者本身的心理状态对介入治疗的预后有明显的影响。本次试验就冠心病治疗中联合药物和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8.95±2.21)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2例,大学及以上18例;实验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9.42±2.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J20171021),每晚1片,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J20170008),卡托普利片(常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32023731)每天3次,每次1~2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J20150044)每天1次,每次23.75 mg~47.5 mg进行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疗法,具体包括:①要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讲座等方式让患者明确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流程步骤和效果等,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保证患者情绪稳定。要观察患者的生活,纠正其存在问题的地方,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②由于冠心病的病程时间比较久,患者饱受疾病的折磨,会造成心理压力,产生焦虑等负面的情绪。因此要主动与患者保持密切的交流,有意识的引导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和手术后1个月的心理焦虑状态,利用焦虑自评量表来评估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比较(±s)
组别 手术前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实验组 71.85±2.36 60.07±2.12 42.27±2.68对照组 72.57±3.62 68.38±2.88 53.23±2.75 t 0.9126 12.7276 15.6333 P 0.3652 0.0000 0.0000
3 讨 论
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最终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不仅对患者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患者也承担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
本次实验组实施药物联合心理干预的方式,除了利用药物来对患者疾病进行干预,心理干预对于患者的价值更加重要。首先要让患者明确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这有利于提升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3]。与患者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能够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能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4]。另外,让家属多鼓励患者,能够给予患者情感支持,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最终结果显示,实验组经过干预后,焦虑评分下降明显,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药物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状况,具有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