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7年北京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2019-07-30何战英王小梅吴文婷李洁
何战英 王小梅 吴文婷 李洁
我国于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1],北京市作为非疟疾流行区,主要工作内容为输入性疟疾疫情的监测和管理。自2010年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北京市报告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外出从事务工、旅游、经商等活动的人数也会显著增加[2]。北京作为首都,不仅是国际会议、大型活动的重要举办地,也是广大外出人群的首选入境口岸。因此为全面了解北京市疟疾疫情特征,提高防控工作水平,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本文对2012~2017年北京市疟疾疫情信息进行了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所有病例均为北京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后的确诊病例。
表1 北京市2012~2017年报告疟疾病例虫种分类
二、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病例分布、输入地、发病和就诊过程等。
结 果
一、疫情概况
2012~2017年北京市共报告疟疾病例505例,外籍病例59例,中国籍病例446例,全部为境外输入病例,死亡12例。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432例(85.54%),间日疟44例(8.71%),卵形疟18例(3.56%),三日疟10例(1.98%),2016年报告恶性疟、间日疟混合感染1例。详见表1。
二、时间分布
1~12月都有病例报告,分年度对数据进行分析,无明显发病特征。对全部病例的发病时间进行统一分析,结果显示病例数在5月份出现上升趋势,高峰在6、7、8月份,见图1。
图1 北京市2012~2017年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病的时间分布
三、人群分布
505例病例中,男性473例,女性32例,男女比例为14.8∶1。病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80岁,20~49岁年龄段有411例(81.39%);其次是50~59岁年龄段73例(14.45%),1~19岁年龄段有9例(1.78%),60~69岁年龄段有9例(1.78%),70岁及以上年龄段有3例(0.6%)。
四、输入来源
北京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中,涉及的输入地多达50个国家。其中474例(93.86%)来自非洲国家,20例(3.96%)来自亚洲国家,11例(2.18%)来自大洋洲国家。输入病例最多的国家是安哥拉、尼日利亚,各56例;其次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乍得,各32例;输入病例数在10例及以上的国家均位于非洲。亚洲输入的病例来自印度(6例)、巴基斯坦(5例)、缅甸(4例)、印度尼西亚(3例)、东帝汶(1例)、哈萨克斯坦(1例)。大洋洲输入的病例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10例)和所罗门群岛(1例)。见图2。
图2 输入性疟疾病例数≧10例的国家
五、发病、就诊情况
1.发病地点
505例病例中,在国外发病后回国就诊治疗的有86例(17.03%),在回国飞机上出现发热症状的有7例(1.39%),发病地点在北京的有258例(51.09%),发病地点在其他省的有154例(30.49%)。
2.就诊、确诊时间
505例病例中,发病当天就诊的占30.30%(153/505),就诊当天得到确诊的占25.74%(130/505)。发病后1~3天就诊的人数占52.87,%,就诊后在1~3天内能够确诊的人数占53.66%。发热-就诊时间的中位数为1天;就诊-确诊时间的中位数是2天。
表2 北京市报告疟疾病例就诊、确诊时间
3. 病例首诊地及误诊情况
所有病例中,首诊地在国外的有11例,国内494例(北京402例,国内其他地区92例)。下面仅对首诊地是北京各级医疗机构的402例病例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83例首次就诊时诊断为其他疾病,总的误诊率为20.65%(83/402)。对2012~2017年误诊率进行趋势性卡方检验(P=0.016),误诊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见表3。
表3 北京市输入性疟疾病例首诊误诊率
对各级医疗机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省级医院误诊率为15.01%(53/353),地市级医院58.97%(23/39),在其他级别医院如外资医院、乡镇级医院、村卫生室、个体医生等就诊的有10名病例,误诊率为70%(7/10)。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级别医院的误诊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见(P<0.05),见表4。
表4 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误诊情况
六、死亡病例
2012~2017年,共报告死亡病例12例,均为恶性疟病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80岁,均为男性。3例在国外发病,其中1例自境外回京后的当天死亡。6名病例初次就诊时诊断为其他疾病,12名死亡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是1天,就诊-确诊间隔中位数为3.5天。9名病例入院时有并发症。
讨 论
北京市报告疟疾病例以非洲输入的恶性疟为主,其次是间日疟,极少数病例为卵形疟或三日疟。2012~2017年,北京市每年报告的恶性疟病例都占当年报告病例数的80%以上,而且出现了12例恶性疟死亡病例,与其他3种疟疾相比,恶性疟起病急,临床表现重,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从而引发病例死亡[3]。因此早期识别、及时诊断恶性疟病例是做好疟疾防控工作的关键。
自开展消除疟疾工作以来,疟疾病例发病后未能及时就诊或就诊后得不到及时诊断、治疗而发展为重症疟疾导致死亡的报告时有发生[4~7]。本文通过对病例发病、就诊时间、确诊时间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后7天内就诊,7天以上就诊的仅占全部病例的3.96%;90.3%的病例就诊后能够在7天内确诊,就诊后7天以上确诊的为 9.70%。对首次就诊地在北京市的402例病例进行分析,首次就诊时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占20.65%。各级医疗机构误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省级医疗机构误诊率最低,基层医疗单位误诊率最高;但分年度来看,误诊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当前无法掌握出入境高危人群信息,无法做到主动监测的情况下,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例发病后主动就医的意识;通过与医疗机构加强培训、沟通、合作等方式提高诊断意识,对做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发现和诊断及降低死亡率显得尤为重要[8-11]。
2017年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病例[12],但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输入性疟疾有可能会长期存在并日趋严重[13],北京市输入性疟疾疫情防控形势有可能更加严峻。今后工作中,北京市应继续加强疟疾宣传,尤其是依托全国疟疾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广大人群进行知识科普,同时进一步推进多部门合作机制,做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监测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