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八兄妹的红色家史
2019-07-30■文俊
■文 俊
父亲:董云宾,川军爱国将领
董云宾,1881年出生在四川巴县(今重庆巴南区)一贫苦农民家。14岁跟随父亲进城,在中药铺当伙计。受辛亥革命影响,他加入同盟会,参加反清讨袁活动。因作战英勇,机智顽强,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提升到团长、国民革命军川东游击军第二旅参谋长兼万县卫戍司令、知县等职。
当时,董云宾与在川军熊克武部任团长的刘伯承是同僚,两人志趣相投、亲如手足。鉴于军阀混战不断,政府腐败无能,刘伯承决定弃旧投新,追求革命,并约董云宾同行。董云宾因子女年幼,婉拒了刘伯承的邀约,但他承诺:“请兄长先行,日后誓将子女培育成人投送麾下,报效国家,决不食言。”
刘伯承走后,董云宾辞去官职,返回泸州岳母家种植柑橘,酿造橘精酒。1925年,为扩展橘精酿造工商实业,董云宾一家前往武汉。待子女完成中小学学业后,他先后把长女董启翔、长子董启文、次子董启强送到北平深造,接受民主革命运动的熏陶。
七七事变后,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武汉形势危急,董云宾一家又迁回成都。经举荐,他到刘湘部任少将高参。1938年,董云宾配合中共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促成刘湘部出川抗日。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接见了董云宾,高度赞扬他为抗战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云宾以民盟成员、烈军属身份被特聘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
董云宾始终不忘当年的承诺,在他的影响下,膝下八个子女先后投身革命阵营,成就了一段红色佳话。
大哥:董启文,东北民主联军团参谋长
董启文,1914年生于重庆江津,1932年赴北平读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3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联络数名同学奔赴关外参加抗日同盟军,任排长。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董启文考入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学兵总队化学兵队(化学兵学校),学习现代化军事技术。此外,他还学习了英语、德语,并创建“读书会”,开展革命活动。1936年,董启文带领八名同学成功脱离南京化学兵学校,化装到达上海。上海党组织派董启文等四名同学赴浙南参加红军游击队。后来,董启文担任中共浙南特委副书记、军委副主席,负责指挥游击队作战。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董启文奉党组织命令离开浙南苏区,经上海奔赴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他首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二大队第四队学习(第四队是培训红军领导干部的高级干部队),毕业后留在抗大担任政治军事教员。之后,他到延安军政学院教务处工作。
当时,董启文与二弟董启强、二妹董启纲、三弟董启勋、四弟董启昭都在延安投身革命,有“延安五董”之称。
194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派董启文带领30多人赴东北开辟革命根据地,他被分配到绥化军校任军事教员。因他坚持要求到基层工作,后被改调到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8师54团任参谋长。1948年2月19日,董启文在攻打鞍山时壮烈牺牲。
大姐:董启翔,抗日游击区区委书记
董启翔,1915年出生,1933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区团委书记,后转为中共党员。受党组织派遣,她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中国留学生中,从事组织发展和动员骨干成员归国抗日等活动。
七七事变后,董启翔奉召回国抗日,先后在新四军4师、2师、7师担负妇女救国会组织宣传工作,并在皖南繁昌游击区任区委书记。其间,她出色地完成了抗战任务,多次受到表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启翔历任广西南宁市委秘书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享受自治区政府主席级医疗待遇。2014年11月14日,董启翔逝世,享年100岁。
二哥:董启强,二野军大三分校一总队政委
董启强,生于1918年,1933年1月在北平读高中一年级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回到四川。1934年夏,董启强与大哥董启文一起考入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学兵总队化学兵队,后脱离学校到陕北保安县投身革命。他到陕北后在少共中央工作。1936年11月,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后转入抗日军政大学。1937年转为中共党员。
◇1938年,董启文(二排左三)在延安抗大
土地革命时期,董启强任中国工农红军援西军教导团政治教员。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政治部教育科长,冀南抗日东进纵队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冀南军区教导队政治教导员,干部轮训队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部长,新7旅暨冀南第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5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董启强历任冀南军区独立第4旅参谋长、2纵4旅12团副政委、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宣教部长。渡江战役前,他受命筹建二野军大三分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启强历任二野军大三分校一总队政委,川东军区步兵学校副政委,第六步兵学校政委,第二政治干部学校教育长、第二副校长,解放军长沙第一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政治工作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政委,国防科技大学副政委等职,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1961年,董启强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12月8日逝世,享年88岁。
二姐:董启纲,曾打入国民党警察局保警总队
董启纲,生于1921年,早年就读于成都女子中学,受进步思想及哥哥姐姐的影响,从小立志做一个革命者。
◇董启翔
◇董启强
1936年暑期,15岁的董启纲从大哥董启文寄回的家信中获悉,大哥已从浙南回到上海待命。于是,她禀告父亲想去上海读书,却被阻止。随后,她谎称资助贫困同学,向表哥借了一笔钱,约上四弟董启昭,私自前往上海,找到大哥。
1937年,董启纲、董启昭随董启文乘火车到西安后,徒步到达陕北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后来,董启纲转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因表现突出,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董启纲经常参加文艺演出,扮演小男孩。一次,毛泽东观看演出后,一问才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董启纲扮演的,于是笑着对董启纲说:“你哪像大姑娘,倒像小顽童!”
1948年董启纲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只身来到天津开展革命活动。她打入国民党天津警察局保警总队,从事策反工作。
天津解放后,董启纲历任天津市公安学校校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主任、四川省农业学校校长等职。
三哥:董启勋,加入西南服务团
董启勋,1923年生于成都,在蜀华高中肄业,1938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经罗世文介绍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读于中央党校中央组织部党务工作培训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从事青年工作。他先后担任边区学校中小学部部长、陇东地区青年救国会宣传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董启勋在中共中央东北局松江省委机关工作,先后任中共双城县周家镇区委书记、双城县委宣传部长、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松江省哈尔滨市委书记等职。1949年秋,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随军进军西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启勋历任中共四川省乐山县委书记、乐山地委副书记、内江地委副书记兼简阳县委书记、内江地委书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财贸部副部长等职。1954年至1956年,他被调任中央组织部外交干部管理科首任科长,1978年调任华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1989年离休。
四哥:董启昭,曾打入国民党警察局调查科
董启昭,生于1927年,九岁时跟随二姐董启纲到上海寻找大哥董启文,并求学念书。1937年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因年幼体弱,生活艰苦,加之患上沙眼症,董启昭近乎失明。后经组织决定,由周恩来副官邵文彬带回成都治病,就读于市立中学。董启昭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董启昭回到上海,奉命打入上海国民党警察局调查科,任“巡佐”(相当于警长)。他主要收集国民党破坏我党及进步力量的情报,曾将重要机密文件《保防人员名单》(敌人暗布的特务)、《共党嫌疑人员名单》(敌特拟镇压残害的对象)转交党组织,使大批我党干部和进步人士得以安全转移,免遭残害。
1949年上海解放后,董启昭奉命到二野军大三分校一总队任副中队长。进军西南到达重庆后,任重庆市公安局副科长。转业后,调北碚歇马场柑橘研究所任科技处长。
小妹:董启沛,入二野军大三分校一总队
董启沛,1934年生于成都,1949年12月考入二野军大三分校一总队学习。她自幼喜欢书画,多才多艺,参军前就读重庆北碚师范学校美师科。1952年,毕业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前身),师从著名画家吕林。
五弟:董启睿,入二野军大三分校一总队
董启睿,生于1935年。1949年12月考入二野军大三分校一总队学习,因政治觉悟高,表现良好,被选送到成都航校预备班培训。后因超强劳动导致伤残,被调回三分校一总队图书馆工作。
董启睿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学习,数年后考取华西医科大学理疗系。经过七年攻读,他以优异的成绩、出色的表现毕业,后被分配到会理县新安公社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为群众治病,深受欢迎和称赞。
1976年,华西医科大学拟调董启睿回成都,但董启睿未能等到人事档案落实,就于当年9月病逝,时年41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