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八闽之地架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

2019-07-29希声狸

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永胜福州福建

希声狸

定位福州,辐射全国,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陈永胜规划下的留华网,大有开一方先河的势头。一个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呼之欲出。

从2014年转型留学领域开始算起,陈永胜和他的团队,在行业内浸淫不过五年的时间。然而五年间,从最初的工作室发展到目前二十几人的团队规模,从一间办公室扩展到百余平的办公场地,可谓一日千里。如今,依托着福建侨乡的文化,陈永胜将眼光瞄准了来华留学领域,并一手创办了留华网。

陈永胜为留华网选择的办公地点,毗邻福州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鳌峰坊。鳌峰坊里,高士其故居、状元街、福建师范学堂、鳌峰书院次第排开,文脉聚集,文风蔚然。宋明时期多位状元在此及第,有东南“文薮”之称的知名书院亦坐落于此,近代的科普教育先驱高士其、海军名将李世甲、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冰心,也都曾在此读书和居住。问及选址时的考虑,陈永胜笑着,“碰巧”二字缓缓而出,谦虚、务实的性格特征呼之欲出。

妈祖文化塑造敢于尝试的“直觉”

依山傍海的福建自古以来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称号。2200多年的历史积淀着福建兼容并蓄的人文底蕴,作为一座山海相融的古城,独特而丰富的资源禀赋造就着福州韵味绵长的独特魅力。

在航线网络版图上,福州地处长江、珠江三角洲的连接地带,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隔着台湾海峡,福建与台湾遥遥相望,在海峡两岸交流中地位举足轻重。作为侨乡,福建人遍布世界各地。

由于毗邻海洋,福建人自古便有航海的传统,妈祖文化盛行,也塑造出福建人敢闯敢拼、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个其实是跟区域是有关系的,福建人不像内陆人一样偏于沉稳,会更愿意出去闯荡,本身就会有这样的意识或者精神存在,同时对于未知事物,他们更加敢于尝试。”陈永胜如是告诉《留学》记者。

在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里,对“文化”的阐释深入浅出,“人造的直觉”五个字简洁且贴切。“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这样的阐述,用在福建人身上再合适不过。千年之间,世世代代的福建人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繁衍生息,并将其薪火相传。出生于福建龙岩,潜移默化中,侨乡文化以及妈祖文化对陈永胜的影响,多多少少,便有着这样“直觉”的意味。

从宋朝的地方神,妈祖一路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并随着福建渔民出海海域的扩大,沿着这些华人的足迹传播到世界各地,演化成中国海洋文化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而这样的文化,则赋予了陈永胜乐于吃苦和开拓的精神。

在整个学生生涯中,陈永胜并不属于成绩拔尖的群体,但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清晰且明确,似乎向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一直不懈地朝着既定目标靠近。

“我出生在福建龙岩,是一个革命老区,也是一个在前几年才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县城。”故事在陈永胜回忆的叙事中渐渐拉开,“从我很小开始,家里就经营一个小卖部,我小时候会窝在小卖部里,可以说是像个小老板一样的人。”而陈永胜的经商头脑,在那个时候便已经初见端倪。下课之后,各个年级的同学,会纷纷来找到陈永胜买东西。学校播放电影,陈永胜便在草坪上摆放零食售卖。“那个时候,我书包里除了当天要用的两三本書之外,其余全部都是零食。没过多久,全校就都知道了,各年级的同学都会找我来买东西。”

安逸环境中的一台“永动机”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陈永胜升入初中,父母开始禁止他进入小卖部,并收回了店门钥匙。“我们那边的教育观念,就是一定要好好读书,然后跳出农村,只有跳出去了,才有可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据陈永胜回忆,在他的初中同学中,有三分之二的毕业生毕业后会直接进入社会,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继续读高中和大学。来自家庭方面的督促,加之自己的努力,初中三年之后,陈永胜成为了可以继续上学群体中的一员。“我初中成绩一般,没有考上武平一中,而是去了武平二中,高考正常发挥,去了一个二本院校—福建工程学院,因为对英语特别感兴趣,最终选择了商务英语专 业。”

勤劳,是陈永胜在父母那里继承到的最优秀品质。在陈永胜的印象中,父母正是勤劳致富的典范。“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开始用水泥砖盖房子,是村里前几个盖这种房子的人家。那个时候,我就记得父母特别勤奋,他们务农之外,还经营一家小卖铺,同时还会收购木头,别人家都在过年的时候,我们家还在劳动。”

耳濡目染之下,工作后的陈永胜,一如他的父辈一样:勤劳、务实。陈永胜的搭档—其在福建工程学院的大学同学李秀鹏,称其为“永动机”。在福州这样一座慢节奏的城市中,陈永胜依然保持着早早起床、一天有十二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处理事情的工作节奏,并将其归结为自己安全感的极度缺乏。“不断地驱使自己努力,给自己和家人更多的安全感。”

而这样看似虐待自己的繁忙,在搭档李秀鹏看起来,陈永胜却是乐在其中。“他很享受这个过程,哪怕每天都在忙东忙西的,但是喝一杯茶,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然后接着干。”受福建茶文化的影响,陈永胜习惯于以茶会友,并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布置了三间不同的茶室。

入行十年 仍是不断学习的“新兵蛋子”

一路成长起来,陈永胜似乎向来并不乐于以成绩取胜,却在同龄人中,有着另外的特殊之处。大学期间,陈永胜成绩并非全班最好的,却是第一个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人。“因为我们学校为了鼓励大家积极找工作,当时有个政策,第一个签工作的人,大四那年就可以不用上课了。”陈永胜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环球雅思,负责公司的一个团陪项目,为准备出国的学生做口语培训,并自此结缘留学行业。

从2009年接触教育行业算起,2019年,正是陈永胜在行业内立足的第十个年头。然后他给自己的定位,依然是一个“新兵蛋子”,依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依然有需要学习成长的地方。正因为此,陈永胜告诉《留学》记者,自2018年开始,自己开始有意地跳出福州这个小圈子,走到全国范围内去看外边的人是如何做事情的。

在陈永胜看来,生活本身恰恰就是一本书。工作之余,他会自己一个人,背上包,前往北京、上海、深圳面见同行朋友,看看其他人在做什么,自己又可以借鉴什么。“毕竟福州资讯会相对滞后一些,我去北京和广州,可以接触到更新鲜的东西、更多的资讯,寻找到更多的灵感,学到一些创新的东西,对我们来说便是很大的帮助。”陈永胜 说。

安全感的培养是子女教育的重头戏

如今的陈永胜,褪去留华网创始人的身份,还是一个三岁男童的父亲。因为自己和妻子成长过程中安全感的缺失,陈永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安全感的给予。“一般来讲,小的时候如果安全感不高的话,小朋友长大了普遍幸福感不会太强,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经历不愉快甚至阴郁。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会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陈永胜如是告诉《留学》记者。

正因为此,每天晚上七点到十点的时间,陈永胜会特意留给家人,并用自己的方式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尽量做着平衡。“如果到了七八点钟一天的工作仍然没有完成,我会带电脑回家,赶在儿子睡觉之前回家,给他读绘本或者讲英语故事,等家人入睡之后,十一点之后再开始处理工作上的事 情。”

如今,儿子已经三岁,陈永胜计划在未来抽更多的时间陪伴,有意识地让他建立对父亲的感觉。“三岁之前都是由我的妻子在照顾,所以他的性格总体来讲还是偏柔一些,现在周日的上午如果没有事情,我一般会待在家里陪他。”比起未来孩子最终会取得怎样的成就、成长为怎样的人,陈永胜似乎更为看重儿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感知幸福的能力。

好的教育 教授能力而非知识

在经商氛围浓厚的南方,父母对于子女教育似乎有着更为开放的态度。“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个高我一届的学长,曾经中断过学业两年,他的父母也没有强迫他必须要读书,没有讲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而是言传身教,允许他走南闯北了两三年,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领悟到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又重返校园。”陈永胜如是告诉《留学》记者。

在陈永胜看来,好的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储备。“学生的在校成绩,并不能代表其将来进入社会后的成就。如果高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这所学校就是成功的。在这一点上,我其实很感谢我当时的老师,他让我一直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其实我上学的时候,注意力并不在学科知识上,但是自己的管理能力一直有得到锻炼。”

陈永胜向来看重学习力的养成。“其实大学里学到的东西,真正步入社会之后,能用的不是特别多。”英语专业出身的陈永胜,按照自己的说法,对于英语专业性的研究并非透彻,但是会不断告诫自己英语将作为一项工具,因此大学期间特别注重自己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

助力华侨后代回归和中国文化输出

福州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诸多的“第一”。在福州城的中心腹地,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古建筑,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诞生于福州。福建船政曾经是远东地区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作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五十三个第一,记载着中华民族“开海而强”的伟大梦想。

定位福州的“留华网”,在陈永胜的规划中,也大有开一方先河的意味。以福州為中心,辐射全国,并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陈永胜希望,留华网可以成为国外学生来华留学的信息获取基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在有侨乡之称的福州,陈永胜和他的团队所服务的群体中,有一个特别的存在—华侨二代、华侨三代。“他们的父母,一般是在国外打工,他们一出生便有了国外身份,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忘本,所以会让他们返回中国。”陈永胜如是说。

而在文化之外,中国国力的强盛,也是促使他们回归的重要契机。“其实华侨给我的感觉,就像一群候鸟,哪里适合生存,他们就往哪里飞,国家在发展,他们回来可以寻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便回来了。”

近年来,国家对于华侨格外关注,且设立了华侨奖学金,鼓励华侨后代回国学习。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留华网的诞生,生而逢时。“希望留华网可以起到文化促进的作用,就像一个桥梁一样,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最终为中国的文化输出作出一些贡献。”

鳌峰坊

唐代名九仙坊,以通九仙山(今于山)而名,宋代称登瀛坊,以里人陈诚之状元及第为荣,元明以后改名鳌峰坊至今,明代又有状元陈谨居于此。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当时的福建巡抚张伯行在此创立清代福建最早的书院——鳌峰书院,并发展成为了清代福建最大、最著名的书院,获誉东南“文薮”,是当时全国知名书院之一。

采访摘要

Q:《留学》记者

A:陈永胜

Q:了解到您由于工作,会深入到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亲自做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特别打动您的东西?

A:可以说是影响力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中国读书的大学生,在中国生活过三四年再回去之后,肯定会说中国好,因为一是稳定,二是安全。然后一个大学生回去之后他起码可以影响到周围的10到15个人。2017年,有将近50万的外国学生来华读书,这样的话,就会影响到500万到750万的人,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Q:低龄留学在近来很火,请问在K12领域,是否有打算涉及相关业务?

A:不算是个主攻业务,但是会有地缘考虑。其实福州教育资源分配也是不均匀的,福州、厦门、泉州教育资源丰富,而像南平、龙岩、三明这些地方就相对落后。所以下一步,我们打算在这些教育资源相对不发达的地方,创办一个类似于独立少儿英语的品牌,有点像农村包围城市的感觉。

猜你喜欢

永胜福州福建
那个梦
陈永胜 谋男郎 高起点
一种两级双吸管道输油泵
福建艺术战“疫”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扶贫的“正确打开方式”
福州暫扣超標電動車2.2萬輛 場面震撼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