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亦非黑:基于线上数据的黑色旅游体验及群体比较

2019-07-27宋竹芳张高军李树民

旅游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纪念馆旅游者黑色

宋竹芳 张高军 李树民

[摘 要]黑色旅游包含着人们复杂的体验,文章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案例,利用线上用户生成内容数据,对中文、英文、日文描述的旅游体验进行分析,基于游前一游中一游后的时间逻辑构建了黑色旅游体验的结构模型。研究发现:第一,黑色旅游体验包括从哀而不伤,到百感交集,再到静水流深的3个阶段,其框架结构可按照体验时间、情感表现、体验内容以及体验层次等方面进行组织;第二,黑色旅游的悲情一面,能够跨越文化和国界的限制成为旅游者的共同体验,如战争的残酷、人性的黑暗面、悲悯的情感等;第三,社会距离、文化背景、政治意识形态及个人立场等因素能够影响人们的黑色旅游体验。综合来看,旅游是促进“民相通”的有效途径。同时,黑色旅游带来的体验,也并非仅是显示度较高的悲伤情感,它最终会使人们对历史过往进行深刻反思,并进一步思考生命意义,这一层面更加重要。

[关键词]黑色旅游;旅游体验;网络文本;群体比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9)05-0090-15

Doi:

10.197 65/j.cnki.1002-5 00 6.2019.0 5.011

引言

旅游体验被称为旅游世界的“硬核”[1],催生出许多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2]。黑色旅游作为与死亡相关的特殊旅游形式[3],更因其承载着特定人群(通常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痛苦记忆,也更具敏感性,在实践中常常会面临一定的道德和伦理困惑。此外,不同旅游者的黑色旅游体验如何,不同的体验又对旅游者及其所处的立场有着怎样的意义,是值得关注的议题。而在全球化背景下,针对黑色旅游体验的群体比较研究,能够为处理不同立场的旅游者之间的碰撞和摩擦提供解决思路,也为解决颇具争议的黑色旅游开发中的意义建构提供参考。

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关注不同旅游者的黑色旅游体验框架,以及在此框架下,不同群体的旅游者对同一黑色旅游景点的体验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异,旅游在群体交流中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随着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 content,UGC)的积累与应用,旅游者也完成了由传统消费者角色向兼具生产者和供应者的角色转变,尤其是在深度体验后,旅游者更倾向使用社交媒介分享旅游体验[4]。一般认为,线上环境具有开放、自由、共享的特征,旅游者可以表达更为真实的观点,这为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源[5]。因此,本文在数据源选择方面,将采用线上数据对黑色旅游体验进行分析,从而构建黑色旅游体验的理论模型,再通过群体比较做进一步分析。

1 文献回顾

1.1黑色旅游体验研究

Foley和Lennon在1996年首次用“dark tourism”[6]指代与灾难、死亡等内容有关的旅游方式。但他们却不是最先研究黑色旅游相关现象的学者[7]。最早对黑色旅游的研究,是在“宽泛的世界遗产”这一背景下开始的[8]。也许是黑色旅游天生具有的“特立独行”以及从来不甘“俨然众人”的特质,人们的评价注定会褒贬不一,爱之誉之者无处不存,恨之毁之者亦大有人在[9]。继Foley和Lennon之后,关于黑色旅游的提法有“不和谐遗产”[10]“黑色景点”[11]“病态旅游”[12]“复兴旅游”[13]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大致相同的观点是,黑色旅游是人们前往以死亡、灾难等为主题的目的地进行参观游览的活动,同时旅游者在参观黑色旅游景点时,其情感一直处于“悲伤”状态[14],强调旅游客体的“黑色”[15]。

黑色旅游既有旅游的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16]。从体验角度看,作为延续人类记忆的重要象征空间,黑色旅游地因承载着人类苦难的记忆[17],更易引起旅游者的负面情感体验,诸如恐惧、害怕、悲伤、沮丧、压抑、移情和报复等[18-19],所以,黑色旅游体验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体验[15]。但是,相关成果却很少[20],仅以黑色旅游情感体验是旅游者在死亡和灾难地等特殊场景参观中所拥有的悲伤、同情、生气、骄傲和爱国情怀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综合情感表现来解释[21]。从这个层面看,黑色旅游体验更像是能够贯穿于旅游者游前、游中和游后追忆的整个过程。黑色旅游体验不仅表现有消极情绪,还有从英雄主义中获得的直接积极情绪,通过感受他者死亡来思考人生的意义或感受到自身的幸福,也就是说,黑色旅游体验具有愉悦的双重性[22]。此外,黑色旅游体验还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旅游者的文化背景[23]、黑色景点的所有权[24]、展品的陈列方式和内容[25]、旅游动机产生的拉力因子和感知的原真性[26]等。

1.2旅游体验的群体比较研究

旅游作为全球背景下的文化交流活动离不开旅游者的体验[27],很多学者试图利用直接比较的方式来验证不同群体在旅游体验中的差异[28]。其中,跨文化比较研究有助于了解旅游者的行为与心理特征,解决全球化背景下交流、碰撞与融合的问题[29],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30],使得目前跨文化比较研究在群体比较研究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31]。例如,东方旅游者在旅游體验中的集体意识更强,而西方旅游者的体验更为积极[32];与欧洲旅游者相比,日本旅游者更喜欢团队旅游[33],而与北美旅游者相比,日本旅游者对食品和服务的体验更关注[34]。通过对乌兹别克斯坦入境旅游者的跨文化研究发现,目的地与客源地文化差异越小,旅游者体验更多会表现在世俗层面,反之,旅游体验将更多地展现在精神层面[35];对于来京的西方旅游者群体来说,他们在旅游体验中更强调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保护,但中国旅游者的北京旅游体验更注重政治性和文化性[36];此外,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够得到更具普适意义的理论和知识,例如,Chen和Huang的研究就验证了中西方背包客可以共用一份BPD量表[37]。

当下,关于旅游体验的比较研究更加深入多元。研究表明,即便是来自同一国家的旅游者,其体验也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8];出游动机不同导致初游与重游的旅游者体验截然不同[39];本地游客更关注夜市的氛围,但外地旅游者体验的积极性更高[40];雖然泰国国内和国际旅游者均对观光旅游、居民友好程度和美食感兴趣,但国际旅游者更喜欢体验泰国的娱乐活动和夜生活[41]。此外,语言作为群体划分的标准之一,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的旅游者表现出明显的体验差异[42];与我国国内旅游者相对应,盎格鲁语系的入境旅游者在旅游体验中情感和认知具有显著的差异[43]。不仅如此,丝绸之路沿线的盎格鲁语系、亚洲语系、德语语系、北欧语系以及拉丁语语系这5种语系的旅游者体验过程中均表现出较大差异[44]。虽然旅游者体验的群体比较研究较多,但是受到数据限制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以语言为标准对旅游者群体进行划分的比较研究还稍显薄弱,仍需深入与细化。

1.3线上数据在旅游体验研究中的运用

尽管线上数据存在不足,但它也有着独特优势[45],本文的线上数据主要指旅游者的线上评论。线上评论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消费体验后感知的具体情感描述[46]。线上评论依托辐射力很强的互联网,也因其缺少艺术加工,提供的信息更加真实可信(水军除外),所以更适合对诸如旅游体验的研究[47]。

线上数据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已覆盖多个方面,包括对酒店、餐厅、景区和目的地的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主要涉及目的地形象、评论者特征、旅游消费决策、产品销售、游客满意度等[48]。线上数据近年在旅游体验研究中也有所应用,例如野生动物旅游体验[49]、红色旅游体验[50]、骑行体验[51]等。线上评论具有后旅游体验的意义,能够将真实与非真实有机统一,通过强化体验过程构建目的地形象[52],还可以观察到很多难以表达的旅游体验[53],同时,它作为旅游者预体验信息的主要来源,也会影响实际旅游体验的满意度[54]。总而言之,线上数据为旅游体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源。

2 研究设计

2.1案例选择

本文选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为案例且以旅游者线上评论为数据源,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南京大屠杀作为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的暴行,是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抢劫的血腥暴行,侵华日军在6周时间内共杀害无辜中国平民30余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是反人性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第二,纪念馆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黑色旅游景点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更是国际社会祈祷和平的重要场所。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第三,纪念馆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能够保证跨文化旅游者数量,从而提供有效且高质量的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纪念馆共接待了来白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7370万旅游者①,网络上关于纪念馆的评论资料比较丰富。结合线上数据的存在状态和所使用的语言,本文选择中文、日文以及英文的线上评论进行研究,三者在某种程度上分别反映着受害方后人、加害方后人和第三方体验。

2.2数据来源

本文的英文和日文评论来自TripAdvisor.com和Virualtourist.com,这两个网站是全球最大的旅游社交网站,在Google搜索中也最受欢迎,会员人数和相关评论较多。中文评论来自携程旅行网、去哪儿旅行网、马蜂窝及百度旅游等网站。数据收集白2008年5月10日上线评论功能开始,截止到2018年2月8日。经过整理,所获得的初始数据简况见表1。

3 数据分析

本文数据分析使用扎根理论,这是一种白下而上建立理论的方法,通过不断地比较资料和理论,提炼出有关的类属及类属属性,建立适合资料的理论[55]。扎根理论的分析过程分为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3个步骤。

3.1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扎根理论的第一步,首先要将原始资料打散,通过分析和比较,形成初步标签,在此过程中,研究发现很多标签反映了同一个问题,所以对不同标签作进一步归纳,形成初步概念[56]。在本文的研究中,有3类不同的旅游者,分别对其进行编码。中文旅游者的编码按照号码顺序依次排列,记为C-X(X为序号);英文旅游者记为E-X(X为序号);日文游客的编码记为J-X(X为序号)(示例见表2)。

3.2主轴编码与选择性编码

开放式编码得到的概念范畴是相互独立的,各个范畴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没有进行梳理,需要主轴编码进一步的梳理和归纳。主轴编码应结合原始资料,将开放式编码与相关文本关联,进行多次权衡,综合数据整体情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开放式编码不同范畴间建立关联,合并次要范畴,精炼主要范畴[57]。具体而言,选择性编码的过程包括以下几步:第一,识别统领各个基本范畴的核心范畴;第二,通过原始资料现象开发故事线;第三,用典范模型资料验证联结;第四,不断开发范畴使其更完备。经过权衡比较,本文以黑色旅游体验“游前一游中一游后”过程中的感知和评价作为主要依据,共形成了32个主要范畴,由此建立了黑色旅游体验的结构模型(表3)。

3.3黑色旅游体验的框架结构

本文基于“游前的预体验一游中的实体验一游后的思体验”的时间线,对线上数据反映的旅游体验发生过程进行分析。所谓游前“预”体验,主要是指旅游者在尚未到访体验地时,基于各类信息源对未来的旅游体验的预判,如网友“环越新疆昭雪伴你行”所说:“因为之前通过攻略了解到参观那里心情不太好”;所谓游中“实”体验,是指旅游者实地进人体验地时所获得的种种体验,例如网友“WeCh料料18918”:“……参观途中工作人员一直在往前赶,更本(推测应为‘根本)没时间阅读文字资料!”;所谓“游后一思一体验”,是指旅游者在结束实地体验之后,引发出的进一步思考的心理体验,例如网友“MasonS559”的体验,“During war, people can losetheir humanity(在战争中,人类会丧失人性)”。从逻辑关系看,预体验侧重旅游者对体验的预期或预判,不可触及;实体验侧重旅游者进入体验地的实际体验,可触可及;思体验侧重旅游者对实际体验的进一步思考,是从心理层面的深思,具有总结、思考及升华的特性(图1)。

游前“预”体验:旅游者因所处的社会文化、政治环境、历史背景、个体经历的不同,所以在出游前,一般会通过查阅网络游记及评论、搜集相关文字资料及视频、照片等,通过不同的信息来源为即将到来的旅游活动做准备,从而形成游前“预”体验。正如“matdgaj245mat”在出游之前有“日本人はしやべると危ないみたいなイメージごすが(感觉日本人开口说话就会有危险)”的担忧。因为在游前的“预体验”阶段,旅游者没有实际的旅游体验,主要是旅游者的前期感知与期望,形成体验前奏。所以旅游者的情感表现并不强烈,但是也有“压抑”“沉重”的心理情感,即身未动而情已动的感知与情感预设,本文称其为“哀而不伤”。

游中“实”体验:此阶段旅游者会将实际的旅游体验与预体验进行比较,正如“moonun”所说:“本来怀着悲壮的心情去的,结果里面人多的跟超市大抢购一样,各种拥挤……”,更因为旅游者有了具身体验,相比预体验,实体验会丰富很多,纪念馆的规划设计、管理服务、配套设施、展览内容、展览意图、环境氛围等,都为旅游者提供相应的体验。此时,旅游者的情感也在感官体验的推动作用下达到高潮,如“踏遍青山仍未老”在评论中写到:“一直知道这个历史,但是当自己真的置身这里的时候,才觉得历史是这么的真实发生过(真实历史)……眼泪就没有停过”。这一阶段的体验因为有了实际感知而显得“百感交集”。

游后“思”体验:旅游结束并不意味着旅游体验也随之结束,“MaryTDublin”说“I visited the Memorialover 6 months ago and it is like it was yesterday. Ithad a deeply emotional impact on me.(6个月之前去过纪念馆,但对我来说就像昨天一样,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情感震撼)”。在完成旅游活动之后,旅游者虽然脱离了与纪念馆的直接接触,同归日常生活,但这种情感体验并未随着空间上的脱离而消失,反而会给旅游者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在此阶段,旅游者会同忆黑色旅游经历,并延伸至对民族矛盾、灾难、人性、生命等问题的思考,进而加深对历史、政治、人性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在此阶段,旅游者的情感或许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隐藏心底,但在不经意间又会被重新唤起。例如,一位英文旅游者,从不知道大屠杀事件到知晓,情感表现从最初的无所谓,到参观时的悲伤落泪,再到结束参观之后的逐渐平复,但这次旅游体验,却让他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历史观。这一阶段的体验,虽然旅游者同到日常生活,但思考的却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本文称之为“静水流深”。

4 中日英旅游体验的群体比较

4.1游前“预”体验

4.1.1责任义务

将参观经历作为一种责任义务,主要是中文语境下的预体验。中文旅游者认为去参观纪念馆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爱国情怀的表现,更为了缅怀哀悼遇难者(例1);对于英文旅游者而言,体验知识的需求占主导地位,这归因于许多英文旅游者并不知道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例2),但是,也有部分英文旅游者是为了缅怀死者,相比而言,日语旅游者并没有表现出相关体验。

例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中国人都应该去看一看的地方!……作为一名中国人,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历史……(韵梦淇想)

例2:1 had no knowledge of this event, so Ithought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to learn some localhistory.( tlisowsky)(我對这件事(南京大屠杀)一无所知,所以我认为这是学习当地历史的好机会。)

4.1.2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是旅游者根据掌握的关于旅游地的信息所做出的预期体验,是实际旅游体验的前奏。中文旅游者普遍认为在出行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先辈曾经受过的苦难可能对心理带来巨大冲击(例3),而日文旅游者似乎认为会有人身危险,因此要做好人身安全的准备(例4);而很多英文旅游者认为在出行前要做好知识准备,读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例5)。

例3:读书时看过相应的文章,平时看过报道,事先查阅过资料,做好心理建设。(清风兰雪)

例4:日本人はしやべると危みたいなイメージごすが、观光地なのご全然そんなてとはな<、资料む日本语ご全部书かれていて见やすいご寸……(matdgaj245mat)(虽然日本人认为去参观纪念馆很危险,但是它只是旅游景区,所以一点也不危险。纪念馆的资料有日语解释,很容易理解。)

例5: If you have time read the book by IrisChang“The Rape ofNanking”before going.( FrankH612)(如果你有时间,在参观之前一定要看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书。)

因为旅游者受到社会文化和知识背景,以及线上信息的影响,在预体验中,不同语境下的旅游者会有所不同。如中文旅游者游前会认为这将是一场痛苦的体验(例6),甚至会执念于纪念馆的名称(例7)。相比而言,英文和日文旅游体验则显得简单,如果说日文旅游者还有一定预体验,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的英文旅游者,甚至都没有相关预体验。

例6:但是因为之前通过攻略了解到参观那里(“那里”在此是指纪念馆)会悲痛。(星奕)

例7:为啥第一站要安排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虽然很多人简称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但我还是坚持全称,也建议全称,因为简称不能完全体现这个纪念馆的意义。(蓝蚂蚁)

4.1.3事件历史

在旅游体验之前,不同语境下的旅游者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是否真实持有不同观点。中文旅游者在提到纪念馆时就会想到民族灾难等字眼,也说明对他们而言,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但很多英文旅游者在游前并不知道该历史事件(例2),或者在预体验阶段怀疑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日文旅游者在参观之前会怀疑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例8)。

例8:真突はどりやれ。(MUTtbd 637)(不管该事件是否是真的。)

4.2游中“实”体验

4.2.1旅游者共同体验

虽然不同群体旅游者的体验具有诸多差异,但面对人类大灾难时,旅游者的体验同样有着众多相似之处。这首先表现在旅游者的情感体验方面。在黑色旅游的实体验阶段,旅游者的情感体验达到高潮。在群体比较的视角下,旅游体验均有沉重、难过、悲伤、哭泣等情感体验,实际体验前后的情感波动很大。“预”体验中哀而不伤,而“实”体验阶段则是百感交集。旅游者的情感体验波动剧烈,甚至泪流不止(例9)。之后同归正常生活,情感体验减弱(例10),但黑色旅游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也许会伴随终生。

例9: This place can bring tears to your eyeswithin minutes if entering…(thiggins60)(如果你进入了这个纪念馆,即便只有几分钟,它也会让人落泪……)

例10: It is a heart wrenching and enlighteningexperience which took me days to remove the pain inmy heart that I felt afier visiting this site.( 791inda2015)(这是一次令人心痛却启人深思的体验,在离开之后,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才逐渐消除了心中的痛。)

其次,人类对同一事物的审美体验也表现出一致性,旅游者对纪念馆规划设计的体验集中于建筑、雕塑、空间布局以及历史记录等方面。大多数旅游者认为纪念馆的规划设计比较好,能够营造“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例11),雕塑很有感染力(例12),所以游客会花费较长的时间参观纪念馆(例13),并且大都认为这是残酷的历史(例14),这一点并没有明显的群体差异,但是也有少数旅游者体验之后认为纪念馆的规划设计不够优秀,尤其是单程的参观路线不合理(例15)。

例11: The building is impressive, and the buildingexudes a very solemn and dignified atmosphere.( Pelfrot)(纪念馆的建筑令人印象深刻,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例12:展示馆に入否前に肜刻像に压倒ちれる。(爤爤)(还没进入展馆,就被外面的雕塑所震撼。)

例13:如果仔细了解,可以在里面呆上半天。(鬼小蕊)

例14:再现了当年残酷的歴史。(约西亚)

例15: Two of the usual exits were closed, meaningthat everyone had to retum to exit l to leave the memorial.( brucewN6348UP)(有两个出口关闭了,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返回到1号出口才能离开纪念馆。)

再次,旅游者在实体验中,纪念馆的管理服务也会形成直观的体验,例如中英日文旅游者都提到免费开放的门票制度,人流量过大,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体验较差(例16),但也有旅游者提出纪念馆的服务比较人性化(例17)。这一方面说明工作人员的素质不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纪念馆应对大客流的预案不够好。

例16: The lack of crowd control distracts toomuch from the displays and makes this memorial lessimpactful than it could be.( Work Travel Balance)(因为缺乏有效的分流控制,纪念馆的秩序显得有些混乱,也是削弱了它本来能够带来的心灵震撼。)

例17:在守城官兵那个展厅,有位阿姨摆放上酥饼祭拜,保安看到后马上过来制止,阿姨抹泪轻声解释,保安只得作罢。感觉很有人情味,很暖心……(清风蓝雪)

第四,配套设施作为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者体验相对集中的另一个维度。不同语境下的旅游者对纪念馆的配套设施同样有着相似的体验,他们对纪念馆的翻译、音频租赁服务和存包服务表示满意。但是纪念馆的出口离地铁站太远且没有引导标志(例18)、纪念馆的休息设施不够(例19)、灯光设计不好(例20)等方面体验较差。 例18: Take the walkway“between the walls ofthe curve.”No one else was around for me to followand I did plenty of wandering to find the entrance.( 80GlobaITraveler30)(參观路线曲折婉转,也没有人能跟着走的,我转了好久才找到入口。)

例19: Here are no chairs or benches until thevery end of the exhibition.( greenwoop)(直到参观快结束的地方才有提供休息的椅子和凳子。)

例20:万人坑出来的地方如果在地上设置一下灯光提醒路标或者安全设施就更好了,感觉忽然从亮的地方到黑的地方有点不适应,而且不容易看清楚前边的人,容易碰到。(呀诺达)

最后,旅游体验会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尤其是不文明行为。其中反映最多的是纪念馆内禁止拍照,但仍有很多旅游者对“禁止拍照”的标识视而不见。还有大声喧哗、嬉闹等现象(例21,例22)。

例21: When l was there, herds of school kidswere screaming and laughing happily, American touristswere talking eagerly about shopping and Chineseyoungsters took internet disease photos of each other.What about your family getting raped and murdered?(734LauraM734)(我参观时,遇到一群学校的学生开心地大声说笑,美国游客在热烈地讨论买东西,还有年轻人互相拍一些迪兹照①.。试问如果你的家人被强奸和屠杀时,你会怎样?)

例22:但是呀,当天去的时候拍照声此起彼伏,有个父亲带着一位宝宝来参观,小孩子在场馆里大声喧哗,父亲毫无劝诫。(携程旅行顾问朱利锋)

4.2.2历史态度

不同语境进行比较,旅游者对待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截然不同。中文旅游者对此笃信无疑,并指责日本人不承认此历史事件,英文旅游者体验也有同感(例23)。而日文旅游者体验则比较多元(例24)。整体来看,跨文化旅游者都认为战争是残酷的,只是部分日文体验者否认这一事件,还有认为日本在战争中也有损失(例25),也有部分日文旅游者承认了历史事件的真相(例26)。

例23:…but still Japanese people don't takeresponsibility, and they say‘it's not true…(kkkrts)(但是仍有日本人不愿承担责任,他们说“这不是真的”……)

例24:日本ごは、本件は中国のプ口パガンダとすゐ意见や、谢罪すべきぞとすゐ意见なと檬々あゐと思います……(au4 heen)(在日本,有人认为这是过度吹嘘,也有人认为应该向中国谢罪等各种各样的意见……)

例25:戟时中だつてたくさん儀牲になつてるのごすから。( tactak)(在战争中也有很多日本人牺牲。)

例26:立派损记念馆ごす。现地の中国人がた<ちん!!日本人だとベしないよりに沈然ご见学くました。色んな说があるけれざ日本人は碓突に虐投し,してると思い。(かきつつばたやあぬ)(这是一个很好的纪念馆,很多中国人来参观。为了不暴露自己是日本人,我默默地参观完了纪念馆,以免有人对我进行人身攻击。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我认为日本人确实有大屠杀的行为。)

4.2.3展览意图

透过布展内容,旅游者也体验到了纪念馆的展览意图,跨文化的展览意图体验分歧很大。大部分中英文旅游者体验都认为纪念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纪念遇难者、缅怀历史、吸取历史教训(例27),当然,部分也认为纪念馆是在进行抗日宣传,政治意义较浓(例28),而大部分日文旅游者则认为纪念馆就是为了宣传抗日(例29),还有少部分日文旅游者则认为纪念馆没有抗日宣传的意图。

例27:这不是景点更不是旅游,这是对一个国家血的教训的铭记与警示。(一遇见你)

例28:1t may be used for propaganda in that sense.(752ralfj)(在某種意义上这里是被用作宣传的。)

例29:戟争教育ての施设に限つて言えば反日教育)にいかに投资しているかがぬかる非常に宏い施设ごす。(natstumia)(中国对战争教育(对这里来说是抗日教育)投入巨大,所以这个场馆显得非常大。)

4.2.4展览内容

随着旅游者进入纪念馆,就会体验到纪念馆的具体展览内容,中文旅游体验反映纪念馆展览内容丰富、资料详实(例30);英文旅游者对纪念馆的展览内容体验不一,部分认为纪念馆展览内容资料丰富、展览手段多样、资料详实(例31),少部分认为展出内容有误(例32),还有少量提出对国民党的评价不够客观(例33);日文体验也有很大分歧,有部分旅游者认为展出的内容真实详细,但也有部分旅游者认为展出的内容并非定论(例34)。

例30:馆内的陈列资料非常完善真实,经过系统的整理,在那些场馆中可以梳理出那个年代里的真实史实……( cingdy)

例31:1 didn't feel like there was much (if any)propaganda put forward like there are at some othersimilar destinations iIl China, and from the research I haddone prior to heading here, the facts put forward didn'tseem exaggerated or misinformed- - -( chinnys2016)(我并不认为这里和中国其他一些类似的地方一样,有很多的宣传成分(如果有的话),而且从我之前做过的研究看,似乎也不存在所谓的夸张或错误。)

例32: There was one factual error---(bweeindc)(有一处明显的错误……)

例33: Guomindang's key role in the war is unre-alistically played down.( andreawU494HP)(国民党的关键作用在展览中没有如实表现。)

例34:日本人活动家が提供している、旧日本兵かさの闻き取り证物なとも大きなスペースご展示されていますが、内容は乏しいものごした……展示の内容については色々な输争がああるみたいごすが。( bunchan2014)(由日本激进分子提供,取自于旧日本兵的证据,也在纪念馆大面积展出,但是内容很贫乏……展出的内容似乎也存在争议。1

4.2.5景点安全

景点安全作为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馆作为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必须具备较好的安全保卫措施。在此并非只涉及旅游者的人身安全,而是财物及心理安全。有中、英文旅游者在参观纪念馆时遭受财产损失(例35)和黄牛骗术(例36),而更多的日文旅游者则提到“在景区会有人身安全的威胁吗”这一疑问,担心的却是历史事件是否会让他们受到人身攻击(例4)。

例35:我去的那天就遇到两个女生的手机都被偷了,太无语了。(珊珊唯落晖)

例36:A pleasant man told my wife and othersthat there iS a back way into the complex. For only 30RMB each, he would be able to bring us inside themuseum much quicker-- He didn't give us tickets oranything…(Traveling_Scholar68)(一个很有趣的人对我妻子和其他人说,他有后门,每人只要30快,就可以更快进入博物馆……他没有给我们门票或者其他东西……)

4.3游后“思”体验

4.3.1旅游者的共同体验

可触可及的“实”体验结束之后,旅游者进入深思升华的游后“思”体验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相比,不同语境下的旅游者思体验大同小异,这种相似首先表现在3种语境下的大部分旅游者能够痛定思痛,中英日旅游者认为参观纪念馆能够加深民族了解,甚至作为第三方及加害方的后人,都认为黑色旅游能够加深民族之间的理解、消除偏见,改善中日关系(例37),并且通过纪念馆的参观打消疑虑,体验到中国人民的宽宏大量。同时,旅游交往加深民族之间的交往互动(例38),促进人类共同进步。

例37: But the end of the memorial focuses onthe positive, on the improving relationship betweenJapan and China.(soniam435)(但是,纪念馆的最后,着重表现的是积极的一面,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

例38:相互のたやには是非行つてみて<たさい。何にれ世上戟争に对する悔悟の念が绝えまむん。南京人はさたかし日本人が嫌いだろろと思つてましたが、埽りに乘つた夕クの运ちろんはちやんさ话してくれました。理解が深まるてとを顾ねないごいられまむん。(0084)(惟愿加深两国的相互理解。无论如何,忏悔战争。开始认为南京人会讨厌日本人,但是在回程的路上和当地出租车司机聊了很多,加深了对中日间相互了解。) 其次,大部分旅游者都认为“历史不能忘记、但应该宽恕罪孽”“要以史为鉴,才能不重蹈覆辙”(例39)。感触最为深刻的是中文旅游者,亲临其境的体验大屠杀的残忍之后,认为民族孱弱是民族遭受侵略的最主要原因(例40),因此国家富强成为最大的心声。

例39: Never forget the past. Never forget whoyou are!lf you do not learn from the past, you arelikely to repeat your mistakes again.( DrPauITam)(牢记历史,牢记自己的身份!如果不能以史为鉴,必将重蹈覆辙。)

例40:弱邦百姓如草芥,强国太监亦丈夫!(wut****15)

身臨其境的体验战争的残酷,让旅游者对战争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进而引发更深刻的思考。不同语境下的旅游者对战争所造成的巨大伤害具有共同体验,包括日文旅游者也认为战争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例41),进而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例42)及和平的珍贵(例43)。

例41:戟时ね中日本人だつてたくちん爔牲になつるのごすから。( tactak)(在战争中也有很多日本人牺牲。)

例42:那12秒一水滴,暗示的生命的脆弱和无助!(137****4978)

例43: This place serves an important reminderto the world that Peace iS priceless but iS so fragilenot to be taken lightly,(BoonHwa)(这个地方警醒世人:和平无价,却也脆弱,要珍爱和平。)

认知的升华需要思考,通过切身体验,旅游者从战争和生命的认知出发从而升华到对人性的认识,部分旅游者认为造成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人性的黑暗面作祟(例44),是军事激进主义下人性丧失的错误行为,十分可怕(例45)。同时,不同语境下的旅游者也都对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正义之士表达尊敬,这也说明人们对英雄主义的尊崇是共同的(例46)。

例44: This is easily one of the most horrificexamples of human evil in man's history. (rybickij)(这是史上人性邪恶的最可怕事例之一。)

例45:ての博物馆は、通常の人问は军事遏激な计画によつて怪物になれると云そています。てれはひちいごす。( zdjohan)(这个纪念馆告诉我们,通过军事激进化计划,正常的人类可以变成怪物。这太可怕了。)

例46:那些帮助中国人的拉贝、明妮·魏特琳等外国人让她感到敬佩和感激。(湖畔朝阳)

黑色旅游体验的学习教育功能十分突出,对于英文旅游者,多数并不知道南京大屠杀事件,通过系统学习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始末,知道了二战中中国战场的残酷,对中国的了解更为深刻,找到中日矛盾产生的根源(例47)。此外,通过对比新旧中国的状况,对中国人的坚忍不拔的民族性认识也更为深刻;中文旅游者在参观纪念馆之后,对南京大屠杀事件有了更细致深刻的了解,南京大屠杀不再是“课本上的故事”,而是“活生生、真实的存在”;日文旅游者认为加深了对日本历史的了解(例48)。大部分中英日旅游者会对南京大屠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例47:You will learn more about Chinese historyand the reason why they hate Japan.(2491ujanr)(在这里你将知道更多的中国历史,并且会知道为什么中国人憎恨日本人。)

例48:被害者の证言、加害者の缸言、戟争当峙かち现代に至るまご日本ごはよはよりに取り上げろれ、ざのよりな取り组ながなちれているかについてもしつかりとコーナーが组まれてわり、日本のてとも、日本にいるよとくねかりました。( Molimoligohan)(被害者的证言、加害者的证言,从战争开始到现在,日本是如何进行报道、如何对待这件事情都有专栏介绍,比在日本了解了更多日本的事情。)

黑色旅游的共性体验在游后“思”体验中占据主导地位,不同语境下的旅游者经过预体验和实体验之后,“思”体验趋于一致。他们都认为纪念馆是学习历史、感悟生命的好去处,因此推荐其他游客前来参观,并认为纪念馆所展示的内容过于沉重压抑(例49)、残酷血腥,因此不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例50)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参观(例51)。

例49:其实我个人并不推荐去这里,毕竟远道而来就该玩得开心嘛。(你的好阿瑞)

例50:小学校低学年の子ともに见むるのは、いく岛何ごも早すぎごは?と感じた。( snafkinslife)(我感觉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适合来这里参观。)

例51: This memorial museum is not for the faintat heart as…(KatielouAustralia)(这个纪念馆不适合心脏不好的人士……)

4.3.2 中文反映的爱国情怀

虽然在游后引发了旅游者对生命、和平、战争、英雄等方面相同的“思”体验,但是对于中文游客来说,其游后“思”体验还表现在有个别中文旅游者极端的报复思想以及抵制日货等意愿表达(例52),但看到旧中国蜕变为现在的富强中国,更是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例53)。

例52:必须坚决抗日!!!抵制日本军国主义!!!抵制日货!日祸!!!为被日鬼杀害的3600万国人报仇雪恨!!!(weiswl)

例53:每次去都能激发我强烈的爱国情怀!(管小妹的鸡)

5 结论与讨论

5.1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线上数据,对中日英文旅游者反映的黑色旅游體验及其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语境下的旅游者群体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黑色旅游体验从游前的预体验到游中的实体验,再到游后的思体验,情感体验经历了哀而不伤,到百感交集,再到静水流深的3个阶段,其框架结构可按照体验时间、情感表现、体验内容以及体验层次等方面进行组织。

第二,在对黑色旅游体验的群体比较研究中发现,黑色旅游的悲情一面是不同群体的共同体验,如战争的残酷、人性的黑暗面、悲悯的情感等。基于不同语境下的黑色旅游体验群体比较研究,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增进文化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理解,通过黑色旅游过程中的各种际遇,促进群体之间的交流,消除偏见,提升人生感悟境界。

第三,社会距离、文化背景、政治意识形态和旅游者所处立场等因素能够影响不同语境下的旅游者群体黑色旅游体验。

最后,通过黑色旅游体验的群体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群体的旅游者在游前“预”体验中,因为所处立场不同等多种原因,造成预体验不尽相同;在游中“实”体验阶段,虽然不同群体的旅游者对纪念馆的规划设计、配套设施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的体验较一致,但是在历史态度、展览意图、展览内容以及景点安全等方面的体验感知差别很大;而在游后“思”体验中,3个群体旅游者的体验却非常相似,大部分旅游者均表示要吸取历史教训、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珍爱生命等,这说明黑色旅游对不同群体旅游者的教育意义具有共通性。

5.2研究讨论

当视角转换至群体比较时,民族情感会对旅游体验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历史认识存在差异的背景下,而这又受到旅游者所处的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研究结论表明,不同旅游者的体验会因为群体不同而存在差异。

首先,政治立场不同影响了不同文化群体的体验。中文旅游者多为受难者同胞,对纪念馆的体验,更加情真意切;英文旅游者作为南京大屠杀的第三者,站在人性的角度对黑色事件进行评判;日文旅游者中有部分极力否认此历史事件,并对纪念馆展出的资料进行抨击。同时,中文旅游者多是处于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治环境下,因此对纪念馆的展览意图和展览内容有较强的认同感,但是英文和日文旅游者对纪念馆的展览意图和内容提出质疑。此外,社会距离也是影响黑色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英文旅游者因在学校教育中不涉及中国在二战中发挥作用的知识教育,造成很多人并不知道南京大屠杀事件;日文和中文旅游体验中多少会提到学校教育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描述。

其次,本文研究也促使学者从新的视角看待旅游及旅游的本质,旅游不仅仅是一种以获得心理愉悦为目的的综合性审美过程[58]与白娱的精神享受过程[59],也是超越日常生活时空束缚寻找人类自由生命价值[60]和寻求异地身心自由体验的过程[61]。对于黑色旅游而言,更是一种审美与审丑的双重过程[16]。同时,本文的研究也证实了旅游就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不仅追求娱乐目的,还有求知的目的[62],并具德育、社会等功能[63]。另外,在本文研究中也发现,关于“非惯常环境”的理解,与学者所指的“非惯常环境”并不等于“异地”[64]的观点不谋而合,但却并不支持旅游者在“非惯常环境下”会道德弱化的观点。旅游者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多是肃穆恭敬,而参观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感官、心理及情绪表现(例如痛心、痛哭、悲愤等),是摆脱了人们在惯常环境之下的束缚与枷锁,释放了人性中对白由的向往,也即人类生命体验中的自由之态[61]。

再次,黑色旅游对人类共同体具有其特殊的教育意义,因此对黑色旅游的研究不仅要关注本国旅游者,也有必要关注他国。本文从南京大屠杀的3个(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受难方后人、加害方后人和第三方)群体进行比较,发现社会距离、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游客所处立场都会影响到旅游者的体验及感知、认知。值得提出的是,不管是哪类群体,都会有同情弱者、谴责施暴和表达悲痛的情感表现。通过黑色旅游,可以加强人们对人性残忍和战争残酷的认知,提升旅游者的思想深度及个人修养高度[65],促进加害方与受害方人民的和解[66],让人类更加珍爱和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换句话说,在更广泛的背景下研究黑色旅游者群体体验的框架结构进行归纳是对黑色旅游体验的一次有益尝试。“国之交在民相通”,对于具有敏感性的黑色旅游景点,更能积极发挥促进交流、消除偏见、加深了解的作用。

5.3不足与展望

黑色旅游作为当代社会的道德卫士和更广泛意义上的国家/集体的记忆而存在,本文试图对黑色旅游体验的框架结构进行归纳,并对不同群体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一些新发现,但依然存在诸多的研究不足,这也为后续研究开展指出了方向。首先,由于黑色旅游体验具有以个人和个人经验为基础形成的个体体验特征,所以黑色旅游体验不是一个地方或者某个黑色旅游景点的固有特征[67],本文使用归纳总结的方式对作为黑色旅游的3个主要受众:受难方后人、加害方后人和第三方进行研究,这3个群体的黑色旅游体验会有所差异,也就意味着黑色旅游体验的框架结构中关注了群体的普遍性,忽略了个体的特殊性。所以,未来的第一个研究方向是深入挖掘个体的旅游体验,可以和群体旅游体验相互补充。其次,在本文的理论提炼过程,由于数据及使用方法的限制,一些可能有特殊意义的信息未能最终体现,例如情感体验特别强烈的旅游者,他们是怎样的群体,有着怎样的特征,是未来研究之二。最后,对于黑色旅游体验的内部导向机制,游前体验是如何导向游中体验的,又如何引发相应的游后体验,其对应关系是什么,又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内部传导机制,也是本文并没有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不可否认黑色旅游体验是一个相对丰富的研究领域,就本文研究的未尽工作来看,即可从上述3方面着手进一步研究,而更丰富的研究内容也有助于人们对黑色旅游有更深入的理解。

致谢:感谢榆林学院朝格吉勒图老师,日本株式会社平和ITC旅行社的周文先生在日语翻译中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XIE Yanjun. Tourist experience: Hard core of tourist world[J]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2005,16(6): 5-9.[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6): 5-9.]

[2]

YANG Zhenzhi, XIE Huiji. Rethinking the experience in tourismresearch[J]. Tourism Tribune, 2017, 32 (9): 12-23.[扬振之,谢辉基旅游体验研究的再思[J]旅游学刊,2017, 32(9): 12-23.]

[3]

XIE Yanjun, SUN Jiaojiao, WEI Yindong. On the pleasure ofdark tourism: Death contemp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experience[J]. Tourism Ttibune, 2015, 30 (3):86-94.[谢彦君,孙佼佼,卫银栋论黑色旅游的愉悦性:一种体验视角下的死亡观照[J]旅游学刊,2015, 30(3): 86-94.]

[4] 11 Miao, XIE Yanjun. Blogs as stages: The constructiveinterpretation of post tourism experience behavior[J]. TourismScience, 2012, 26(6): 21-31; 67.[李淼,谢彦君.以博客为舞台:后旅游体验行为的建构性诠释[J]旅游科学,2012, 26(6): 21-31; 67.]

[5]

ZHANG Gaojun, LI Junyi, ZHANG Liu. A research on tourismdestination image perception of Huashan scenic spot: Based ontext analysis of weblogs[J]. Tourism Science, 2011, 25(4): 87-94.[张高军,李君轶,张柳.华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游客网络日志的文本分析[J]旅游科学,2011, 25(4): 87-94.]

[6]

FOLEY M,LENNON J JFK and dark tourism:A fascinationwith assassin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lleritage Studies,1996, 2(4): 198-211

[7]

SHEN Jianjian, YU Xuecai. A study review on overseas darktourism[J]. Tourism Tribune, 2009, 24 (4): 92-96.[申健健,喻学才国外黑色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9, 24 (4): 92-96.]

[8] STONE E SHARPLEY R Consuming dark tourism:A thanatologicalperspective[J]. Anna/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8, 35(2): 574-595

[9]

11 Jian.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dark tourism in China[J]. Journalof Longdong University, 2017, 28 (3): 126-134.[李劍.中国黑色旅游研究综述[J]陇东学院学报,2017, 28(3): 126-134.]

[10] TUNBRIDGE J,ASHWORTH G Dissonant Heritage: Managingthe Past as a Resource Inconflict[M]. Chichester: John Wiley,1996: 15

[11]

ROJEK C Ways of Escape[M]. Basingstoke: Macmillan, 1993: 36.

[12] BLOM T Morbid tourism:A postmodern market niche with anexample from Althorpe[J]. Noru,Jegian Journal of Geography,2000, 54: 29-36

[13] CAUSEVIC S,LYNCH P Phoenix tourism: Post- conflicttourism rol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1, 38(3): 780-800.

[14]

SLAYTON, SHARON L. Ground zero-tragedy. Terror and GriefTourism[EB/OL]. http://www.grief- tourism.com/g/ound- zerotragcdy-terrorand-grief-tourism, 2006-07-03/2 008-02-17.

[15]

WANG Jinwei, WANG Shijun.A study on dynamic mechanismand symbiotic model of dark tourism:A case of Sichuan afterWenchuan Ms 8 0 Earthquake[J]. Economic Geography, 2010,30(2): 339-344.[王金伟,土士君黑色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及“共生”模式研究——以汶川8 0级地震后的四川为例[J]经济地理,2010, 30(2): 339-344.]

[16] XIE Yanjun, SUN Jiaojiao. The pleasant emotion and ugly ofdark tourism experience[J]. ResearchonFinancial and EconomicIssues, 2016(3): 116-122.[谢彦君,孙佼佼黑色旅游的愉悦情感与美丑双重体验[J]财经问题研究,2016(3): 116-122.]

[17] ZHENG Chunhui, ZHANG Jie, QIAN Lili, et al_Research onthe differentiation of dark tourists' behavioral intention:A case studyof the memorial of the victims ofthe Nanjing massacre[J]. ResourcesScience, 2016, 38 (9): 1663-1671.[郑春晖,张捷,钱莉莉,等黑色旅游者行为意向差异研究——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J]资源科学,2016, 38(9): 1663-1671.]

[18]

NAWIIN J, ISAAC R K,GRIDNEVSKIY K, et al.Holocaustconcentration camp memorial sites: An exploratory study intoexpected emotional response[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15,2(4): 1-16

[20] AUSYIN N K Managing heritage attractions: Marketingchallenges at sensitive historic si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Tourisgm Re.search, 2002, 6(4): 447-457.

[21] BEST M. Norfolk Island: Thana tourism, history and visitoremotions[J]. Shim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Isl&Cultures, 2007, 1(2): 30-48

[22]

STONE P Dark tourism and significant other death[J]. Anna/s oj'Tourj.gm Research, 2012, 39(3): 1565-1587

[23] DUNKLEY R,MORGAN N, WESTWOOD S Visiting thetrenches: Exploring meanings and motivations in battlefieldtourism[J]. Tourism Management, 2011, 32(4): 860-868

[24]

COHEN E H Educational dark tourism at an in populo site: Theholocaust museum in Jerusalem[J]. Annals of Tourj.gm Re.9earch,2011, 8(3): 1-17.

[25] LIU Jiaxue. Study on tourist's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influentialfactors to the memorial hall:A case study of the memorial hallof the victims in Nanjing massacre by Japanese invaders[J]. Yunnan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2012, 24(2): 37-41.[刈佳雪紀念馆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2): 37-41.]

[26]

SHEN Suyan, ZHAO Jin, ZHANG Xiaotong. Empirical research onthe relationship among Dark Tourism's motivation, experiencesand benefits[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9try&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2014, 8(5): 20-24.[沈苏彦,赵锦,张晓彤.黑色旅游动机、体验与收获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5): 20-24.]

[27]

COHEN E.A phenomenology of tourist experiences[J]. Sociology,1979, 13(2): 179-201

[28] MA Jing.A Comparative Study of Cross-cutural Tourist Behavior[D]. Dalia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1.[马静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 011.]

[29] LIANG Xuesong, MA Yaofeng, LI Tianshun. A comparativestudy on cross- cultural behavior of tourists between east andwest in cultural marginal region[J]. Tourism Tribune, 2006, 21(1): 36-39.[梁雪松,馬耀峰,李天顺“文化边际域”中东西方旅游者行为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6, 21(1): 36-39.]

[30]

WANG Jian. Trans-cultural comparison:A methodology commonlyused in tourism studies[J] Tourism Tribune, 2010, 25(5): 20-24[王健.跨文化比较——旅游研究的共性思维[J]旅游学刊,2010, 25(5): 20-24.]

[31] ZHANG Gaojun, WU Jinfeng. Do different groups have thesame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A review of comparativeresearch on different groups'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J]Tounsm Tribune, 2016, 31(8): 114-126.[张高军,吴晋峰不同群体的目的地形象一致吗?——基于目的地形象群体比较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6, 31(8): 114-126.]

[32]

ERWIN G Mountain tourism in north Pakistan: Tourist regionsand problems of further development[J]. Tourism RecreationResearch, 1989, 14(2): 69-73

[33]

WIGAND R.Styles of tourism in the modern world[J]. TourismRecreation Research, 1987, 12(1): 3-8

[34]

Sheldon P J,Fox M. The role of foodservice in vacation choiceand experience:A cross-cultural analysis[J]. Journal of TravelResearch, 1988, 27(2): 9-15

[35]

ZUO Bing, OLGA K Comparative analysis ofinbound tourists'behaviors in Uzbekistan[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17, 26(3): 147-156.[左冰,Olga Kim.乌兹别克斯坦入境旅游者行为差异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7, 26(3): 147-156.]

[36] FENG Jieyun. Perceptions of the image of Beijing's touristdestinations: An analysis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discourses onthe blogs from Chinese and western tourists[J]. Tourism Tribune,2011, 26(1): 19-28.[冯捷蕴.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中西方旅游者博客的多维话语分析[J]旅游学刊,2011, 26(1): 19-28.]

[37] CHEN G, Huang S Toward a theory of backpacker personaldevelopment: Cross- cultural validation of the BPD scale[J].Tourism Management, 2017, (59): 630-639

[38]

EUHENIA W. 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A tourist typolog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3): 834-851.

[39] SANVHO F E,RATEIKE J A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andmotivations: The Spanish perspective of Mexico[J]. Journal of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2010, 27(4): 349-360

[40] LEE S H, CHANG S C,HOU J S,et al.Night marketexperience and image of temporary residents and foreign visi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 Czdture, Tourism and HospitalityResearch, 2008, 2(3): 217-233

[41] HENKEL R.HENKEL P'AGRUSA W, et al-Thailand as atourist destination: Perceptions ofintemational visitors and Thairesidents[J]. Asia Pac/f/e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 11(3): 269-287

[42] TANG L,CHOI S,MORRISON A, et al.The many faces ofMacau:A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the images communicatedby online tourism information sour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J].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2009, 15(1): 79-94

[43] ZHANG Hongmei, LU Lin. Impacts of tourist involvement ondestination imag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12):1613-1623.[張宏梅,陆林游客涉入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盎格鲁入境旅游者与国内旅游者的比较[J]地理学报,2010, 65(12): 1613-1623.]

[44] 11 Deshan, HAN Chunxian, YANG Ling.A study of motivationsand behavioral traits of inbound tourists: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perspcctive[J]. Tourism Science, 2010, 24(5): 40-48.[李德山,韩春鲜,杨玲丝绸之路外国旅游者旅游动机及旅游行为特征——基于跨文化比较的视角[J].旅游科学,2010, 24(5): 40-48.]

[45] ZHANG Muzi, LI Junyi, ZHANG Gaojun. Which is better?A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ourism online survey and field survey[J]. Tourism Tribune, 2015, 30(4): 95-104.[张木子,李君轶,张高军孰优孰劣:旅游在线调查与田野调查对比分析[J]旅游学刊,2015, 30(4): 95-104.]

[46] BICKART B,SCHINDLER R M. Internet forums as influentialsources of consumer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InteractiveMarketing, 2001, 15(3): 31-40.

[47]

DAWAR N, PARKER P Marketing universals: Consumers' use ofbrand name, price, physical appearance, and retailer reputation assignals ofproduct quality[J]. Journal of'Marketing, 1994, 58(2): 81.

[48] ZHANG Buhong, ZHOU Xuan, GUANG Xinju.A review on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online review[J]Geography and Geo-injormation Science, 2017 (5): 119-126.[张补宏,周旋,广新菊国内外旅游在线评论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5): 119-126.]

[49] CONG Li, WU Bihu. Wildlife tourism experience based oninternet text content analysis:A case study of Chengdu researchbase for giant panda breedinglj]. Acta Scientiarum:Naturalium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2014, 50(6): 1087-1094.[丛丽,吴必虎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0(6): 1087-1094.]

[50] FANG Shimin LIU Juan. Studies ofred travel experience basedon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network travel notes[J]. Studies ofRed Cultural Resources, 2017, (1): 45-153.[方世敏,刘娟.基于网络游记内容分析的红色旅游体验研究[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7, (1): 145-153.]

[51] HU Chuandong, LI Lumiao, LUO Shangkun. Cycling tourists'experience of scenic byways based on contcnt analysis of travelblogs:A case study of the Sichuan-Tibet section of national highway318[J]. Tourism Tribune, 2015, 30(11):99-110.[胡传东,李露苗,罗尚煜基于网络游记内容分析的风景道骑行体验研究——以318国道川藏线为例[J].旅游学刊,2015, 30(11): 99-110.]

[52] WU Yijuan, YAN Xinghua. Rcsearch on post tourism experiencebehavior of tourists based on theory of human performance: Themining of network travel information[J]. Tourism Research, 2016,8(5): 43-48.[吳艺娟,颜醒华表演学视角下的旅游者后旅游体验行为:对网络游记信息的挖掘[J]旅游研究,2016, 8(5):43-48.]

[53] CHEN Cai. Image, Gaze and Identity: A Qualitative Researchon Tourism Experience of Blog in Dalian [D]. Dalian: Dongbei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2009.[陈才.意象·凝视·认同——对旅游博客中有关大连旅游体验的质性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9.]

[54]

XIONG Wci, WANG Congcong. The research of the travel blogfunction based on the tourism experience[J]. Tourism Forum,2016, 30(3): 44-55.[熊伟,王从从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博客功能研究[J]旅游论坛,2016, 30 (3): 44-55.]

[55] LUO Qiuju, CHEN Keyao. Study on the growth path ofprivately- run MICE enterprise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Acase of Guangya Exhibition Co. Ltd Guangzhou[J]. TourismTribune, 2011, 26(7): 71-79.[罗秋菊,陈可耀基于扎根理论的民营会展企业成长路径研究——以广州光亚展览公司为例[J]旅游学刊,2011, 26(7): 71-79.]

[56] HUANG Wei. The Grounded Research of' Industrial FormatInnovation.9' Motivating Factors in Travel Perlorming Art.sIndustry[D].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2012.[黄炜旅游演艺业态创新驱动因素的扎根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2.]

[57]

GAO Jun, MA Yaofeng, WU Bihu. Defects of China's inboundtourism from foreign tourists' perspective: Ananalyze based on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paradigm[J]. Tourism Science, 2010(5): 49-55.[高军,马耀峰,吴必虎外国游客感知视角的我国入境旅游不足之处——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的分析[J]旅 游科学,2010, (5): 49-55]

[58] WANG Keping. Aesthetic Activity Theory of Tounism[M]. Beijing:Tourism Education Press, 1990: 91.[土柯平.旅游审美活动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91.]

[59] FENG Naikang. The Review of'Chinese Tourism Literature[M].Beijing: Tourism Education Press, 1995: 1-3.[冯乃康中国旅游文学论稿[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 1-3.]

[60] CAO Shitu, ZHENG Yufei, HUANG Rong. Philosophicaldiscrimination on the concept of tourism[J]. Geography and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06, 22(4): 71-74.[曹诗图,郑宇飞,黄蓉旅游概念的哲学辨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 22(4): 71-74.]

[61] CAO Shitu, CAO Guoxin, DENG Su.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of the essence of tour[J]. Tourism Science, 2011, 25(1): 80-87.[曹诗图,曹国新,邓苏.对旅游本质的哲学辨析[J]旅游科学.2011, 25(1): 80-87.]

[62] CAO Shitu, LI Ruifeng. A new viewpoint on tourism functions[J]. Wuhan University oj'Science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Edition, 2011, 13(1): 47-52.[曹诗图,李锐锋旅游功能新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3(1): 47-52.]

[63]

ZHANG Lingyun.A study on consumers' behavior and phenomenonunder unusual environment[J]. Tourism Tribune, 2008, 23(10):12-16.[张凌云.旅游学研究的新框架:对非惯常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和现象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8, 23(10): 12-16.]

[64] CAO Shitu.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Philosophy[M]. Tianjin:Nankai University Press, 2008: 18.[曹诗图.旅游哲学引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8.]

[65] BEST M. Norfolk Island: Thanatourism, history and visitoremotions[J] Shirn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s/&Culture.9, 2007, 1(2): 30-48.

[66] BRAITHWAITE D,Lee Y Dark tourism: Hate and reconciliation:The Sandakan experience[J]. Lipt Occasional Paper: 2006, 62:125-127

[67] DUNCAN L Progress in dark tourism and thanatourism research:An uneasy relationship with heritage tourism[J]. Tourism Mana-gement, 2017, 61: 275-301.

猜你喜欢

纪念馆旅游者黑色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黑色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黑色星期五
那个黑色的夜晚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