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2P还是消费金融,陆金所该如何抉择

2019-07-27戴志锋刘苗

证券市场周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陆金网贷转型

戴志锋?刘苗

7月18日,根据相关报道,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公司已经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相关牌照。目前,陆金所的P2P业务正在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的“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毋庸置疑,陆金所是国内P2P行业的龙头。陆金所全称“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9.37亿元,是平安集团旗下的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P2P业务曾经是陆金所的核心业务,随着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陆金所不断调整业务结构,目前P2P在陆金所的业务中占比已经较小,但陆金所的P2P平台依然是行业老大,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陆金服(陆金所的P2P平台)的综合评级排名行业第一。根据零壹财经的数据,待还余额排名第一。截至6月底,陆金服的待还余额为984.3亿元,远超第二名玖富普惠的480.1億元。

P2P业务的监管问题影响了陆金所的上市进程。陆金所背靠平安集团,作为国内的P2P行业龙头,近年来一直有上市计划传出,但由于网贷行业监管收紧、去杠杆和经济下行导致风险暴露等问题,上市计划一再推迟。

2019年3月,陆金所完成了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394亿美元。陆金所是一家集合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机构交易平台多种功能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2017年陆金所在新加坡成立了陆金所国际,开展海外线上财富管理业务。目前,陆金所已形成集合陆金服、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陆金所国际和平安普惠的“四所一惠”战略生态圈布局。虽然P2P业务的比重已经大幅压缩,但由于P2P的牌照迟迟未能落地,潜在的监管风险影响了陆金所的上市进程。

业务转型大势所趋

作为国内P2P行业的龙头企业,谋求上市一直是陆金所追求的目标,但由于P2P牌照受监管影响未能落地,这不但影响了陆金所的上市进程,也对其业务转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根据报道,2014年左右,陆金所管理层就开始为IPO进行布局,最先选择美国作为上市地点,并进行了考察。不过,赴美IPO的计划最终并没有如愿成行。2016年年底,陆金所再次开始筹备IPO,这一次将地点定在了香港。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国内金融监管趋严,加上去杠杆、去泡沫的大环境使得P2P暴雷的现象频发,陆金所的上市计划再次落空。

经历了两次失败的IPO,从2018年上半年开始,陆金所聘请了5家投行准备再次赴港IPO,此次IPO对于陆金所来说或许是最后的机会,势在必得。但恰逢此时传出陆金所“退出P2P行业”及“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消息。也就是说,在“P2P备案”较难完成的背景下,用P2P平台的形式上市几无可能,无论是对机构还是交易所,严峻的形势使其不会轻易触碰P2P这样一个沾上就会惹麻烦的业务。当然,如果陆金所选择转型消费金融并成功取得牌照,那么此举将扫清陆金所上市进程中关于“持牌”的重要障碍,并极有可能成为陆金所第三次上市的铺路石。

在新的监管形势下,陆金所的P2P业务该如何转型?

根据中泰证券的分析,总体来看,陆金所的业务布局会符合平安集团的整体战略安排,与平台集团旗下的其他平台形成差异化定位,并在业务上进行协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资产端,陆金所将通过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来延续陆金服资产端的业务,在获牌之前也可以以平安银行作为放贷主体,平台作为助贷机构获取借款客户。在借款客户定位上会与平安银行形成差异,覆盖更多的长尾客户,包括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在运营和风控方面,陆金服可以与集团其他平台加强合作,完善风控模型,提升用户体验。

其次在资金端,陆金所将继续做强财富管理平台,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理财产品。平台销售的产品为标准化的公募产品,这些产品的底层资产可以是消费金融资产,投资工具包括债券和ABS产品等。陆金服的投资客户可以向陆金所的财富管理平台进行导流。

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P2P平台,陆金服已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根据陆金服2017年的平台运营数据,累计出借人总数为56万人,人均累计出借金额为24万元;累计借款人总数为120万人,人均累计借款金额为11万元,项目逾期率为1.02%,这些经过验证的客户是宝贵的留存客户资源,可以向陆金所的其他平台进行转移。

P2P模式的优势在于轻资本,平台作为信息中介,不承担信用风险,可以快速做大资产规模。转型消费金融之后,轻资本运营这一优势消失,在竞争激烈的消费金融市场中需要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找到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分层市场,发展出对应的商业模式与风控模型,在平安集团的众多消费金融主体中明确自身的定位。这是陆金所P2P转型面临的最大挑战。

实际上,P2P行业一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点,备受监管层的关注。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业务规模大,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P2P行业累计成立平台数达到6617家,峰值时整个行业贷款余额超过万亿元;二是因为涉及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风险判别能力有限,P2P平台缺乏监管导致容易出现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使老百姓利益受损,进而成为社会问题的隐患。

网贷模式日渐式微

根据报道,陆金所近日对“退出P2P业务”的传闻做出了回应,称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的要求,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据悉,目前,陆金所已经开始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谋求进一步的业务转型。

作为国内互联网金融和P2P的领先企业,陆金所(包括陆金服)紧跟监管的节奏,谋求在平稳发展基础上的业务转型。从近两年P2P行业的乱象来看,监管层对P2P行业的清理整顿则是陆金所旗下的P2P平台,主要开展P2P业务。

根据公开数据,2019年前四个月,陆金服的交易额分别为人民币132亿元、92亿元、69亿元以及74亿元,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此外,根据网贷之家6月数据盘点显示,在监管“三降”的要求下,陆金服在借贷余额与当前借款人方面均呈现下降趋势,借贷余额环比下降3.35%,当前借款人环比减少了1.52万人。不过,在当前出借人方面则环比增加了2178人。

而陆金所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陆金服“P2P平台业务手续费收入”为20.13亿元,同比下降43.2%。在借贷余额与当前借款人方面均出现下降的情况下,陆金服手续费收入的下降并不让人意外。

实际上,由于背后有平安集团做靠山,相比其他P2P平台,陆金所是最有底气、最有资本退出“P2P业务”的。总体来看,退出P2P是监管倒逼所致,但陆金所不会因为退出P2P业务而伤筋动骨,有平安集团强大的资金支持,退出P2P业务反而可以寻求新的业务领域,对自身发展并无不利。加上平安集团的金融牌照十分齐全,也不缺资管牌照,陆金所退出的P2P领域只是互联网金融中很小的一块业务,对于庞大的平安集团而言并无大碍。

据了解,陆金所在经过多年平台化转型后,目前已拥有基金、保险等代销业务,P2P业务目前只占其全部业务量的10%左右。

过去几年,针对网贷平台的监管一直在持续进行,监管层下发一系列文件对平台提出整改要求,原计划2018年6月底对符合要求的平台进行备案,但实际上,截至目前,没有一家网贷平台获得备案,且延期后并没有给出新的时间表。监管部门一方面要求网贷平台在备案前不增加规模;另一方面引导小型平台主动退出。

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截至2019年6月底,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降至864家,整体贷款余额降至6871.2亿元,下降趋势仍在持续。作为行业龙头的陆金所表示将退出P2P行业,这可能是监管层向行业传递的一个信号,表明监管部门给网贷平台备案的希望日渐渺茫,未来P2P平台网贷备案或难实现。

为什么监管对P2P的态度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言以蔽之,就是网络借贷模式日渐式微。

P2P模式的初衷是实现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融资活动的交易成本,提高社会闲散资金的利用率,满足普惠金融的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P2P模式有明显的缺陷,尤其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个人投资者风险难以分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平台方不能设立资金池、不能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每一笔交易需要一一对应,即使平台方对投资者投资每个项目的金额设定上限,如果该项目发生兑付问题,投资者的风险仍然不能得到有效分散。其次,网贷平台只承担信息中介作用,不承担信用中介作用,不能为平台上的项目兜底,个别风险事件发生后容易造成投资人信心的大面积崩塌,形成流动性风险。最后,从海外网贷平台发展的经验来看,资金端也有机构化的趋势。在经济景气的情况下,投资者能在网点平台上获取较高的回报,但经济下行周期中,个人投资者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分散,或将面临严重损失。

早在7月初,互联网金融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信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了网贷专项整治的时间表,并且把三季度整治工作的重点放在继续严格落实降机构数量、降行业规模、降涉及人数的“三降”要求。利用合规检查、多方监测系统分析核验等手段对机构进行穿透式核查,加大良性退出力度。四季度将逐一对在线运营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多措并举化解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成熟一家,纳入一家”的原则,将整改基本合格机构纳入监管试点。

根据7月6日会议,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认为,随着网贷平台备案的再度延期,监管思维转换为“监管试点”,并且提出三季度严格执行“三降”要求,合规检查进展快的地区要开启“回头看”,因此,退出和转型将是P2P行业的重点。

在此之前,P2P网贷的市场反应也大不如前,包括P2P网贷行业成交量、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走势、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等多项关键数据均呈现下跌趋势,行业发展收缩之势由此可见一斑。这与P2P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形势基本吻合。近几年,P2P行业发生了一系列提现困难、跑路、暴雷等恶性事件,极大地降低了客户的信任感,客户信任感的缺失使P2P平台融资端 面临较大困难。

消费金融是转型方向

由于P2P网贷备案短期或难实现,因此,助贷模式是部分网贷平台转型的主要方向。从监管方面来看,一方面要求网贷平台在备案前不增加规模;另一方面引导小型平台主动退出。作为行业龙头的陆金所表示将退出P2P行业,表明网贷平台备案的难度较大。从发挥资产端优势的角度来看,资质较好的P2P平台积累了一定的资产端能力,能为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尽管目前关于助贷的监管要求尚未明确,但对于想继续经营下去的P2P平台而言,助贷模式或许是较好的转型方向。实际上,部分P2P平台从2018年就已经开始转型,向金融机构寻求资金端的合作,助贷模式会成为大部分网贷平台主要的转型方向。

对于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而言,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是转型的可行方案,但大部分网贷平台并不具备申请金融牌照的实力。虽然网贷行业的发展遇到了种种问题,但其普惠金融的实践不能被全盘否定。部分资质较好的平台积累了一定的资产端能力,能为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通过将资金端从个人投资者向金融机构转移,网贷平台可继续发挥在资产端的能力。

根据中泰证券的分析,消费金融是金融机构资产端的重要投向,占比处于上升通道。从政策角度来看,消费金融受到政策支持,通过发展消费金融可刺激居民消费,带动经济转型发展。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大部分银行都在进行零售转型,加大零售业务投放。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对公业务受到的影响更明显,企业贷款需求不足,还面临不良率上升的壓力。

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和发展,不但促进了消费金融的发展,也使得商业模式逐渐成熟。线上化、移动端已经成为消费金融主要的服务渠道,目前已形成获客、风控、运营等完整的业务体系。线上自动化流程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业务处理能力。通过风控模型自动审核贷款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风控方面,通过设备指纹、社交图谱分析、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机器学习的技术手段,对借款人精准画像,提高对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评价能力。在放款之后,对客户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数据做持续跟踪,及早发现风险隐患。实际上,传统金融机构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受益者。包括P2P平台在内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激活了大量的长尾客户,即长期以来未被银行服务的信用白户。随着技术和业务模式的成熟,传统金融机构入场获取客户,未来将继续占据消费金融主要的市场空间。

长期来看,消费金融是一个多元化的分层市场。首先,金融机构具有资金端优势,平台方具有资产端优势,两者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大型互联网平台具有明显的流量优势,获客成本低。其次,各种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不同,可针对不同的客群提供信贷产品。资金成本的差异也决定了目标客户的不同。最后,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还有提升空间,在产品设计和定价上有进一步差异化的需求。对客户设置标签、进行画像分析,对每个细分人群精准定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服务是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陆金网贷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网贷行业:一年内887家网贷平台退出
网贷行业:一年内887家网贷平台退出
网贷运营平台总数持续减少 投资人数环比上升7.48%
网贷运营平台总数持续减少 投资人数环比上升7.48%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12.16亿美元陆金所下半年启动IPO
中国网贷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