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辑】96吐口唾沫都能成『热词』
2019-07-27
《北京话》作者刘一达
如:贴面、重口味、掉粉儿、鱼腩、影帝、舔屏、背锅侠、被绑架、泪奔、卖萌、刷脸,等等。
其实,大量的所谓热词,是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出现后,在正儿八经的名字被人们认可的同时,人们又给它起的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名词,因为这类名词生动惹眼,又好玩儿,所以能很快流传,成为热词。
比如:自媒体、点击率、克隆、功能定位、片场、房企、高管、棚改、新常态、上位、维稳、网刷、网控、文创、众筹、餐标、流量、套牌、吸粉、地王、讨薪、微店、网银、剩女、土豪金、海淘、海归、麻小、夜跑、烤串儿、限购、痛点、老赖、缩水、大V、
实体化、奶爸、山寨、拼车、开房、瘦身、花心、试水、初心、开撕、接地气、糗事、神码、创客、大数据、草根、医闹、家政、解套儿、拍砖、北京蓝、正能量、脱口秀、穿越、动漫、月嫂、探班、底线、颜值、空巢老人、失联、耍大牌、烧脑、耍酷、抓狂、北漂儿、爆冷、躺着中枪、小升初、网红、秒杀、学霸、闪婚、真人秀、翘班、卖萌、扫码、电商、网贷、二胎、砸钱、坑爹、掉粉、雷语、不搭、煽情、咻咻、道德绑架、低头族、海菜腔、高大上、打炮、免签、大心脏、女汉子、扩容、在线教育、早教、失独者、小体量,房奴,等等。
这些热词有的随着事件的逐渐被人们遗忘,热词也就不再热了,但有的事已经变为“常态”,所以热词逐渐变为新土语,有的甚至归到普通话当中了。
“热词”的来源比较复杂,有的来自网友之间的对话,因为好玩儿而流传,比如“日了狗啦”这个词,是网上一个小有名气的段子手,在网上讲他在西安开车,抱怨街头的红灯笼太多,以至于让他分不清红绿灯,被扣了3分。网友不信,认为他在为自己闯红灯找借口。
没想到这位博主又发了几张照片佐证,并附言:“我没必要骗你们,真是日了狗啦。”此帖发出后,引来众网友“围观”,纷纷询问什么叫日了狗啦?于是“日了狗啦”很快成为热词。
热词还有一个来源,是通过影视作品和名人的话产生的,例如:2015年出现的“热词”“吓死宝宝了”就是电影《奔跑吧兄弟》里王宝强的一句台词。“上交国家”是网络剧《盗墓笔记》里的一句台词。“怪我咯”出自网游《英雄联盟》里“春季赛”的一句解说。
有意思的是“天了噜”这个热词,竟然出自蔡依林的口头禅,被网友开发出来。其实,这是台湾地区常用的语气词,意思是“天呀!”
有些热词,深挖一下它的出处,也是蛮有意思的,比如“胸咚”和“指咚”这两个词儿,一般人都以为是韩国的偶像剧里的台词。其实它是由日本传过来的流行语,出处是:男性把女性逼到一个墙角,无处可逃,男性单手扶着墙或靠在墙上发出来的声音。
热词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专业用语,特别是热门的行业用语,比如体育赛事,一场球赛往往会成为万众瞩目的事儿,所以赛前赛后短不了进行一番议论。关注体育赛事的以青年为主,所以议论当中会冒出许多新词儿,并很快成为热词。比如:官宣、德比、双杀、哑火、口水战、叫人无语、超霸、锋线、首发、首秀、梅开二度、帽子戏法、大四喜、拉锯战、饱受质疑、垃圾时间、前瞻、大满贯、雪藏、挂靴、转会、出局,等等。
在一场国际足球比赛时,一个运动员在门前犹豫不决,错过了最佳射门时机,被小编戏称在门前“思考人生”。这个词颇有深意,随后,“思考人生”成了热词而流行。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排名第三晋级。电视台记者采访她时,这位被人称为“傅爷”的女运动员用“可乐”的表情说:“要以自己的洪荒之力,改写历史。”第二天,“洪荒之力”就成为热词。
热词的特点就是网友在议论某件事的时候,往往抓住事件的某个细节,发挥种种想象,创造出新词,
插图李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