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设的主要路径

2019-07-26展伟管爱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时代习近平建设

展伟 管爱花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重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开展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设问题的系列讲话和实践行动,体现了其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主要路径,包括:从教育人民的角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物质环境建设,积极促发思想政治教育“事件”,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塑造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纽带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设;路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17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085-04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属性与价值属性的公共空间”[1],具有突出的教育性、政治性、公共性,對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教化作用、规训作用、服务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在公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功能和独特作用,在对全国各地和出访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考察调研中,对空间建设工作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从教育人民的角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物质环境建设

物质环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存在样态,是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表现力呈现的客观形式。“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人本身是物质世界的活的组成部分,在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强化了人的“类本质”,人类所有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历史的”物质环境,“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3]。因而对于精神生活而言,物质环境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现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习近平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修缮与营造工作,他主政福州时,为了保护林觉民、谢冰心故居以更好地教育人民,经过多方努力将林觉民故居修缮并辟为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保护了一批名人故居、传统街区,加强了文物管理机构,增加文物保护的财政投入。”[4]在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时,他还特地种下一颗泡桐树,以追思焦裕禄同志“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他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筹建工作中强调,要“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5]。在参观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时,他特别指出:“公共资源不能为少数人垄断享用,更不能搞不正之风,败坏社会风气。”[6]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物质环境建设的“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为谁建、谁享用”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澄清和要求。

然而,“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7]。人的活动直接创造了改变人自身的物质世界,人的观念和意识与改造了的物质环境相适应、相促进。因此,强调物质环境建设绝不能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否则就会使空间脱离教育的本质和需要。在考察宁夏固原三军会师纪念馆时,习近平着重强调说:“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定不要追求高大全,搞得很洋气、很现代化,花很多钱,那就不是革命传统了,革命传统就变味了。可以通过传统教育带动旅游业,但不能失去红色旅游的底色。只有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苦,才能使人们真正受到教育。”[8]这是习近平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设乱象和迷局的一次具体、明确的指示,既体现了习近平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刻见解,更体现了他对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设工作的独到见识和高远眼界,是指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设工作的依据,将对我国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设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积极促发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件”

思想政治教育“事件”是国家和人民关于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性、群体性、教育性实践行为或活动。“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9]人的观念和思想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人们在自己创造的——为人们提供活动条件又制约人的活动——历史的活动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并在这种历史的活动中不断革新着这样的历史性活动。习近平指出:“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一些重大礼仪活动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发挥其社会教化作用。”[10]也就是说,“要将社会活动空间化(spatialiser)。这些社会活动,通过生产出一个适当的空间,在总体上与一种实践联系在一起。”[11]在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参加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时,习近平与参加抗战的新四军代表、国民党军代表及少年儿童代表共同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时特别强调:“今天,我们在这里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就是要缅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过程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就是要缅怀为追求和平正义作出重要贡献的人们,告慰在那场战争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我们永远缅怀他们、铭记他们。”[12]习近平的讲话强调了揭幕活动的重大意义,旨在激发和提醒人们在现阶段的时代条件下,仍然要保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此外,事件与场所密切相关,通过场所中的事件的再现创造出特定的场景及空间的意义。”[13]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象征,天安门广场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极强的象征性和示范性。中共中央在这里隆重举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纪念活动和重要讲话必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件”载入史册,将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教育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交往实践本质上具有生成性,它不仅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构造,而且生成新的意义图景,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建构性。”[14]因此,纪念活动不仅有其自身的纪念意义,更将激发更多的人组织和参与到更多的纪念活动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日活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胜利纪念日活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烈士纪念日活动,等等,习近平都多次参加相关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习近平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开展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必将激发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件”,正如马克思强调的:“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是考察了人类活动的一个方面——人改造自然。另一方面,是人改造人……”[15]。

三、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塑造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象

意象是“表象的一种。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16]它是主观的“意”借助客观的“象”,即主观情感寄托于客观事物而形成的融合体,是对认知客体的抽象加工而形成的“记忆痕迹”。意象的形成需要借助“在场”来想象“不在场”,进而创造出具有双重意义的寄托隐含联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意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象,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想象性表象;是用来连接思想政治教育“情”与“物”,进而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活动涟漪的印象。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与人们主观情感相融合,空间中蕴含的历史的、知觉的经验与精神成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表象。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中一旦有了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象,空间就有了活的灵魂,就具有了强大的感召力,进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7]在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和沂蒙精神展时,习近平特别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18]这四种精神分别是对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历史和知觉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这些精神已经成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象,成为基于特定公共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号,是新时期激励党和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行的“精神生产力”。“沂蒙人民演绎着改革不止、开放不止、思想解放不止的沂蒙精神的新内涵,沂蒙精神成为千万沂蒙人民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同祖国和人民一起成长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19]足可见,作为一种催人奋进的教育意象和不竭的精神动力,沂蒙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意象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全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习近平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开展纪念活动时强调指出:“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20]在抗震救灾结束40年后的今天,这样的抗震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勇往直前的理想信念的象征,人们看到遗址公园和纪念墙,就自然会想到抗震精神,进而激发出人们与自然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纽带作用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21]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中蕴含着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历史等诸多精神内容,在文化、心理、政治等方面具有民族相通性,是实现世界各民族精神交往的重要纽带,对于构建友好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出国访问和考察中,习近平经常将蕴含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文明成果的博物馆、纪念馆等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作为必到之处,“与外国民众广泛接触,用最亲近的行为交流,用最明白的语言对话,用最贴心的方式合作”[22],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作为国家间文化交流的纽带,以空间特有的文化和魅力为基础,促进民族文化学习交流,广交天下朋友,广结世界良缘。“我出访所到之处,最陶醉的是各国各民族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23]在外交实践中,习近平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设与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结合起来,在其外交思想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在国际关系中已经成为促进沟通、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的情感联结点,是贯彻“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他在俄罗斯中共六大会址纪念馆建设启动仪式上强调:“中共六大会址是中国革命历程的重要旧址,也是中俄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重要象征。……我们建立中共六大纪念馆,是要铭记历史,是要继承和发扬中俄传统友谊,促进两国世代友好。”[24]可见,六大会址已经不仅是一个纪念场所,其意义远远超越了空间本身,成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要象征和强力助推剂。在参观塞尔维亚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印度古吉拉特甘地紀念馆、白俄罗斯明斯克卫国战争历史博物馆、德国波茨坦会议纪念馆、乌兹别克斯坦帖木儿家族博物馆、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等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活动中,习近平一直都在强调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加强国际合作的活动中相互同情、相互支持而结下的深厚友情,并积极倡导要把友情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提出要携手努力、共创未来。以此可见,习近平关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促进人民交流、巩固人民友好情感的重要思想,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实践。

总体而言,“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面向新时代、新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推到了新的高度。”[25]学习和总结习近平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系列讲话,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教育本质和时代价值,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实践方向,为更好地建设富有价值感和教育意义的生活世界、开展公民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时代新人奠定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 展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及其本质属性[J].教学与研究,2016(8):59-64.

[2][3][9][15][17][2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172,152,167,138,44.

[4] 曾意丹.福州古厝[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序言):2.

[5] 习近平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作批示[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10/c1001-26361412.html.

[6] 丁宁.习近平关心西湖会所整治情况[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6/c_1115417100.htm.

[7] 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22.

[8] 杜尚泽.习近平宁夏考察第一天:长征永远在路上[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719/c1001-28565976.html.

[10]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9.

[11]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5.

[12]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7(2).

[13] 岳华.当代德国城市公共空间之市民性的表述[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8-63.

[14] 罗洪铁,周琪.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新视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94-98.

[16]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5330.

[18] 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习近平考察山东谈全面深化改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11-29(1).

[19] 王经西、王克群.沂蒙精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J].求是,2014(7):36-37.

[20] 习近平在河北唐山市考察[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7/28/c_1119299678.htm.

[22] 王永贵,刘泰来.打造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学习习近平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论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1): 5-14.

[23]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83.

[24] 杜尚泽等.习近平出席中共六大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N].人民日报,2013-03-24(1).

[25] 张凯,张澍军.论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思想渊源和逻辑脉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17-21.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新时代习近平建设
寒露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标题党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