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春天握握手
2019-07-26陈群利
陈群利
《找春天》是部编版语文二下第一单元的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为使学生能在读懂课文后,将课文内容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在第二课教学中,设计了几个环节,现摘取几个片断:
一、感受春天的魅力——春天是什么
以往的课堂,大都由教师来讲,教师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课堂。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相信学生的潜能,把课堂还给孩子”才是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魅力时,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是什么,学生兴趣盎然。
师:老师也找到春姑娘了,她在一篇优美的文章里,请大家把《找春天》读一读,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谁从课文中找到春天了,请说一说。
生:小草是春天的眉毛。
生:野花是春天的眼睛。
生:树木是春天的音符,小溪是春天的琴声。
……
师:你还发现( )是春天的( )。
请看学生的回答:
蜜蜂嗡嗡嗡地叫着,那是春天的发夹吧?
(裘筱妍)
青蛙呱呱呱地叫着,那是春天的演奏家吧?
(张静恩)
喜鹊在枝头唱歌,那是春天的小喇叭吧?
(张静恩)
春雨滴滴答答,那是春天的音乐吧?
(张静恩)
春雨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鼓声吧?
(朱芸萱)
油菜花黄黄的一大片,那是春天的浪花吧?
(朱芸萱)
蝴蝶翩翩起舞,那是春天的裙子吧?
(朱芸萱)
柳条在风中飘动,那是春天的长发吧?
(曹晟睿)
冬眠的青蛙呱呱地叫着,那是春天的雷声吧?
(吴潇伦)
春雨落在屋顶上,那是春天的闹钟吧?
(姚宇轩)
蒙蒙细雨落下来,那是春天的项链吗?
(姚雨晨)
桃花慢慢地开放,那是春天的香水吗?
(姚雨晨)
春风从远处吹过来了,那是春天的邮递员吗?
(姚雨晨)
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张奕锋)
春雨不停地下着,那是春天的小曲吧?
(吴潇伦)
春雨沙沙地下着,那是春天的乐曲吧?
(马舒晨)
春雨叮叮咚咚,这是春天的音乐家吧?
(严子期)
天空中的白云一会儿像大熊,一会儿像小船,这是春天的魔术师吧?
(严子期)
茂盛的小草铺满大地,那是春天的服装吧?
(周正扬)
喜鹊在枝头欢乐地叫着,那是春天的小话筒吧?
(张静恩)
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那是春天的手指吧?
(冯一诺)
春雨下个不停,那是春天的丝带吧?
(沈浩宇)
小蛇探出了小脑袋,那是春天的辫子吧?
(沈浩宇)
乌龟伸伸懒腰,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沈浩宇)
小朋友们快乐地在草地上放风筝,那是春天的符号吧?
(徐一凡)
河水映出柳树美丽的身影,那是春天的镜子吧?
(李煜鑫)
河水哗啦啦地流着,那是春天的脚步声吧?
(刘珊珊)
春雨滴滴答答,那是春天的铃声吧?
(林浩明)
小溪叮叮当当,那是春天的笛声吧?
(徐禹辰)
师:你们把春姑娘打扮得更美了。
今天的课堂上,我听到的是多么富有童趣的声音,这声音源自孩子们独特感受,这声音源自孩子们的丰富想象!我感受到他们智慧火花的碰撞,在碰撞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展示了学生的潜能。学生极富创意的发言使我认识到:儿童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容小视的。课堂上,学生勇于挑战的个性正渐渐地崭露头角。在充满想象和梦幻的儿童时期,充分发扬孩子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想象,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燃起一盏难以熄灭的明灯。
二、寻找春天的足迹——春天在哪里
如果说,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是什么,那是对春天初步的感受,那么让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这就是把春天更具体化了,从细处找到春天真正在什么地方,与春天的距离更近了。
师:春天已不知不觉走进了我们的心中,相信小朋友对春天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能说说吗?
生:我读了最后小节后,知道春天是个活泼的小姑娘,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的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说得真棒!会读书、会思考!谁有同样的感受呢?
生:我也感觉春天很活泼,而且很爱唱歌,歌声可动听啦。“叽叽喳喳”“丁丁冬冬”“哗啦哗啦”……
师:你的表达就是一首动听的歌,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生:我也从最后一段感受到春天很活泼。
师:想不想把这小节接着写,让春天更美丽?好,露一手吧!
她在柳枝上梳头。
她在柳枝上跳绳。
她在迎春花上跳舞。
她在柳叶上玩滑滑梯。
她在燕子身上乘飛机。
她在小朋友脸上挂笑脸。
她在菜园里捉迷藏。
她在田野里玩耍。
她在看农民伯伯种地。
学生兴趣盎然地把自己对春天的种种感受汇聚成一句句话。
新课标“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学生的感悟体验。”因此,在本案例中,我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后,谈谈对春天的感受。当一个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春天是活泼的”,我并未急着去谈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会读书,会思考后,便锁定“活泼”这一感受,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激发想象。这一引一拨,孩子所展示的思维空间竟是如此的广阔,想象是如此的丰富。假如没有这一环节的停留、挖掘,学生只是肤浅、走马观花似的多元解读,那么课堂上情感迸发的镜头也就不复存在了!
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拓展学生的语文空间。《找春天》一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春天说得更美丽,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充分利用文本来拓宽学生说话的空间。由此可见,教材不应是码头,而应是航船。
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性飞扬,有赖于教师所营造的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新课标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的对话,让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接触。基于此,学生才会在课堂产生“我也来说说”的大胆想法。当学生产生这些想法,我会大加鼓励,还帮其“扶上马,送一程”,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真正与春天握握手,真正拥抱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