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威赢绿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试验

2019-07-26刘莲枝段江华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鹤庆县噻唑晚疫病

刘莲枝,段江华

(鹤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鹤庆671500)

鹤庆县草海镇海拔2 800~3 200 m的西山片区是一年一季的大春马铃薯主产区,该区具有气候冷凉、土壤肥沃、无污染源等自然优势,已成为全县及周边地区种薯产供基地;但由于受气候条件制约及种植技术滞后、连作现象突出的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着鹤庆县高原特色马铃薯产业的发展。2017年鹤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施了使用“增威赢绿”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效试验,筛选出有效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组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

供试药剂:10%增威赢绿(氟噻唑吡乙酮)SC和80%代森锰锌WP(杜邦公司提供);687.5 g/L银法利(氟菌·霜霉威盐酸)SC和70%安泰生(丙森锌)WP(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市场购买)。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鹤庆县草海镇安乐村委会,海拔2 800 m,土壤类型为棕壤土,土壤肥力中上等。试验田周边连片种植马铃薯丽薯6号。试验田种植按株距0.25 m、大行距0.90 m、小行距0.40 m的规格高垄双行种植,播种密度6.15万株/hm2。于2017年3月1日播种,9月10日收挖。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6 m2。处理1:10%增威赢绿(氟噻唑吡乙酮)SC 225 mL/hm2+80% 代森锰锌WP 1 500 g/hm2;处理2:10%增威赢绿(氟噻唑吡乙酮)SC 300 mL/hm2+80%代森锰锌 WP 1 500 g/hm2);处理 3:687.5 g/L银法利(氟菌·霜霉威盐酸)SC 1 500 mL/hm2+70%安泰生(丙森锌)WP 3 000 g/hm2;处理 4:清水(CK)。各药剂分别于6月15日初花期、6月25日盛花期、7月5日盛花期喷药,按用水量675 L/hm2的浓度稀释药液,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雾。

1.4 防效调查

施药前调查发病基数,第1次、第2次施药后10 d、第3次施药后20 d分别调查各小区的病情指数。每小区5点取样,随机调查10株,记录总叶片数、病叶片数,按国家马铃薯品种试验疫病调查标准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计算公式: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 ×100;相对防效(%)=[(对照病指-处理病指)/对照病指] ×100

1.5 数据统计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分析试验结果,比较各处理间防效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见,3种不同药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防效,其中第1次施药后10 d,处理3防效最好;在第2次、第3次施药后调查,处理2一直保持最好的防效,处理1次之,处理3防效最差。经新复极差法分析,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处理2显著好于处理1,处理1显著好于处理3。

表1 各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2.2 各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2看出,产量从高到低排序为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4(CK)。经新复极差法分析,马铃薯产量处理2和处理1差异不显著,处理1和处理3差异不显著,处理1、处理2、处理3与处理4(CK)差异极显著。说明使用不同药剂处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其防治效果直接影响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处理2产量最高。

表2 各处理产量结果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合适的药剂组合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喷雾防治是一种有效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手段。其中以10%增威赢绿(氟噻唑吡乙酮)SC 300 mL/hm2+80%代森锰锌 WP 1 500 g/hm2兑水675 L/hm2防治效果最佳。从相对防效变化情况看,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时间应选择在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初期(初花期)开始用药,每隔15 d喷施1次,连续施药2~3次。

猜你喜欢

鹤庆县噻唑晚疫病
头孢噻肟钠中2-巯基苯并噻唑和二硫化二苯并噻唑测定
鹤庆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云南省鹤庆县金墩乡化龙村柏树庙戏楼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鹤庆县北衙铁金矿区钻探工程中多种泥浆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反应液中的苯并噻唑和2-巯基苯并噻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