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红壤施用钼酸铵对大豆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9-07-26杜红统李仕刚邱自永陆国文周永琼刘润梅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广南县钼酸铵红壤

杜红统,李仕刚,邱自永,陆国文,周永琼,刘润梅

(1.广南县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广南663300;2.广南县五珠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广南663314;3.文山州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文山663000;4.文山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文山663000)

大豆是广南县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0.6万hm2,在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市场价格高于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作物,具有经济价值好、用途广、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它的高产高效种植有助于农民增收脱贫,对当地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南县旱地以酸性山地红壤为主(红壤占旱地面积的80.2%),酸性红壤中有效钼易与游离铁铝作用形成沉淀,降低了土壤中有效钼的含量,从而造成酸性红壤容易缺钼。为此,对广南县山地红壤种植大豆进行钼肥田间试验,以期为钼肥在大豆上的科学施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作物:大豆,品种为广南县本地小粒大豆。供试肥料:(NH4)6Mo7O24·4H2O,化学纯试剂。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广南县五珠乡老寨村小组罗建荣农户的承包旱地内,海拔1 567 m,地块为山地,前茬为苦荞,土壤类型为酸性母岩红壤,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壤pH值5.13、有机质 29.3 g/kg、水解性氮 163.1 mg/kg、有效磷38.5 mg/kg、速效钾123.5 mg/kg、土壤肥力属高等水平。

1.3 试验设计

试验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设置2个因素,即钼酸铵拌种(B)和钼酸铵溶液叶面喷施(P)。钼酸铵拌种设置2个水平,即B1,每千克大豆种拌钼酸铵1 g;B2,每千克大豆种拌钼酸铵2 g。钼酸铵溶液叶面喷施也设置2个水平,即P1,用0.05%钼酸铵溶液在大豆苗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P2,用0.1%钼酸铵溶液在大豆苗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对照区(B0P0)用等量的清水拌种和叶面喷施。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计9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拌种时用少量温水将钼酸铵溶解,喷洒在大豆种子上,边喷边拌,然后播种。供试大豆于2018年4月18日播种,株行距为40 cm×40 cm,播种6.25万塘/hm2,每塘留苗2株,各处理除了钼肥施用不同外,其它管理措施一致。8月14-16日成熟,收获时分别对整个小区进行计产。每个小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点,每个点连续取5株,共15株进行室内考种,计算株高、单株结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1~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大豆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见,除处理B1P0和处理B2P1外,其余施用钼酸铵处理的大豆株高均比处理B0P0(CK)增加,其中处理B0P1的株高最高,为84.2 cm;其次是处理B1P2,为82.63 cm。总体比较,施用钼酸铵对大豆的株高影响不显著。

施用钼酸铵可增加大豆的单株结荚数,与处理B0P0(CK)相比,处理B0P1对提高大豆单株结荚数效果最好,平均单株结荚数增加12.87个,增幅为13.2%;其次是处理B2P2,其单株结荚数增加7.33个,增幅7.5%。

表1 不同处理对大豆经济性状的影响

用钼酸铵拌种和用钼酸铵溶液在大豆苗期及花期作叶面喷施,对提高大豆的单株籽粒数有明显的作用,处理B2P2效果最为明显,有效籽粒数达176.53粒/株,比处理B0P0(CK)增加12.4%;其次是处理B2P1,比处理B0P0(CK)增加8.5%。

施用钼酸铵各处理的大豆百粒重与处理B0P0(CK)的差异很小,说明钼酸铵的施用对大豆的百粒重影响不显著。

2.2 不同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见,施用钼酸铵的8个处理均表现出比B0P0(CK)增产,但增产幅度随钼酸铵的拌种量和喷施浓度不同而存在差异,增产率从8.2%到17.0%不等。从产量看,增产效果最好的是处理B2P0,其次是处理B0P2,处理B2P1排第3位。从肥料的投入与大豆的产出效益看,投产比最高的是处理B2P0,达1∶9.61;其次是处理B1P0,为1=9∶49。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种植生产中,用钼酸铵拌种最为理想,可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增加种植大豆的经济收益。

3 讨论

(1)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单位面积的有效株数、株有效荚数、株有效粒数、粒质量,各产量构成的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补偿的关系。如果其中的任一因素得到改善或提高,则大豆的产量就会得到提高;若构成产量的各因素都得到改善,大豆的产量增加幅度则更大。

(2)本试验中供试土壤为呈酸性反应的山地红壤,大豆在施用钼酸铵后,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效应。这说明酸性红壤中有效钼易与游离铁铝作用而形成沉淀,降低了土壤中有效钼的含量,从而造成大豆等作物因缺钼而产量不高的现象。因此,在易缺钼的酸性土壤中施用钼酸铵可改善大豆作物的氮素营养,促进氮的同化,提高大豆叶片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3]。

表2 不同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3)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上种植大豆,用钼酸铵1~2 g拌种或在大豆苗期、盛花期分别叶面喷施0.05%~0.1%的钼酸铵溶液,都能够提高大豆的产量,但钼酸铵拌种的方法比钼酸铵叶面喷施要少投入人工成本约1 500元/hm2。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用钼酸铵拌种种植大豆的方法最理想。

猜你喜欢

广南县钼酸铵红壤
广南县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对策
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关于云南省文山州龙族斗武文化的研究
初探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红壤修复的应用
系列钼酸铵合成工艺的研究
广南县总工会:“贷免扶补”工作成效显著
广南县公益林建设现状和策略探讨
钼酸铵对EVA/NBR复合材料燃烧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土壤CO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
长期施肥对红壤pH、作物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