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高新区:以升促建 以建带升 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07-26资阳市科学技术局资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 资阳市科学技术局 资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资阳市地处直线连接成都和重庆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腹地,随着2020年“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建设的我国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天府国际机场的落成,将拥有“成渝”和“临空”两大区位优势。资阳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创新活市、环境立市“四大战略”,全方位开放、融入成渝,大力发展口腔医药、轨道交通装备、商用汽车产业等5 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临空服务等高端成长型产业。
资阳高新区前身为四川资阳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 年,是四川省首批十个省级重点开发区之一,是国务院《成渝城市群规划》确定的千亿级园区、国家级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园区,2017 年4 月被四川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超过9.8%。资阳市委、市政府目前赋予了资阳高新区新的历史使命,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下,资阳市作出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部署,全力支持资阳高新区优先集聚创新资源,作为全市开放、创新、产业升级及体制改革的先行区,引领资阳发挥区位优势,紧抓重大机遇,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升级传统制造业,通过集聚优势资源做强新动能,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以升促建、以建带升,加快培育区域创新发展
资阳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抢占口腔产业国际制高点的迫切需要,是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和整体崛起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资阳高新区一直以来坚持把“以升促建、以建带升”贯彻到创建工作始终,以创建国家高新区带动全市经济由传统发展模式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新模式转型升级,主要开展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高规格推动创建工作。举资阳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形成“统一调度指挥、要素保障有力、工作推进高效”的创建工作格局。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火炬中心领导对资阳市创建工作给予了大力指导,相关领导亲临资阳调研,帮助资阳市大幅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视察资阳高新区,提出明确要求,助推创建工作。二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高新区、科技、发改、经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务实高效的议事协调机制。三是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建立优先保障资源要素配置机制,2018年市财政划拨10 亿元专项经费用于高新区建设发展,搭建了以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为依托的投融资平台;全市用地指标向高新区集中倾斜,2016年以来高新区新增土地指标6000 亩;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优先布局,为高新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18 年7 月被成功纳入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现场考察评审名单,2019 年4 月科技部专家组考察调研资阳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工作,全市上下积极奋战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
高标准实施体制改革。体制机制活不活是高新区能否释放发展活力的关键。按照“充分授权、扩权活区、封闭运行、高效服务”原则,着力推动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一是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出台“2+N”文件,实行管委会、乡镇(街道)两级管理体制;管委会代市政府履行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享有县级党委政府和市级部门规划建设、项目审批、政策制定等权限,形成自主高效决策机制。二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支持高新区建设“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机制利投资、一个平台优服务”的审批便民示范区,实现“办事不出园、审批不出区”,形成“授权充分、封闭运行、支撑强劲、活力迸发”的行政审批机制。三是建立独立财政体制。高新区行使县级财政职能,设立一级金库,组织财税征收,负责管理全区各项财政收支和财政专户,履行辖区内国有资产管理、经营和处置职能,构建起独立运行财政体系。四是深化人事体制改革。支持高新区在绩效管理、薪酬改革等方面大胆探索,推行“不以身份定岗位”的灵活用人机制,形成有利于干部成长、人才引进的良好格局。
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出台鼓励园区企业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形成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政策体系,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补助力度,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近三年年均增幅超过40%。一是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大力实施“领军人才计划”“口腔英才计划”“菁鸿计划”,设立“引才伯乐奖”,引进科研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金融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等高端人才1200 余人。组建由国内外口腔领域专家学者、领军企业家等组成的“中国牙谷”智库。二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成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西南中心资阳分中心等国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20 余个,建成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国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级博士后创新实验基地等30 余个。三是促进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和高校通过合作研发、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合作培养人才等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四川希望职业技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共同设立“新能源汽车实验中心”。中车资阳机车与西南交大联合研制商业化新能源空铁列车,国内首台新能源空铁列车成功下线。四川共享铸造与重庆大学等合作,实现行业首创大尺寸3D 打印万吨级产业化应用和世界最大尺寸射芯机产业化应用。四是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出台《资阳市科技金融政策支持暂行办法》,采取债权融资补助、科技与专利保险补贴等方式,对科技型企业和青年大学生创新团队等进行补助。同时,高新区科技银行正式投入运行。五是推进孵化体系建设。资阳高新区初步构建起“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阶梯式创业孵化体系,资阳市创新创业园、资阳“云创智谷”创新创业基地、天府国际口腔孵化园汇聚创业精英300 余人,孵化无人机、智慧养老、现代农业等创新项目100 余个,正加快形成成渝腹地“人才洼地”“双创沃土”。
高起点打造“中国牙谷”。2016年5 月,四川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决定在资阳布局打造全产业链口腔装备材料基地。两年来,资阳高新区坚持“百年老店、千亿产业”品位追求,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牙谷”。当前已集聚54 户口腔企业,包括美国爱齐、德国卡瓦等4 户全球前20强口腔企业,搭建起欧洲、北美、日韩“三大”国际引资平台,与川投集团、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总规模20 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口腔产业做大做强。建设中国牙谷科创园、学术交流展览馆,依托全国唯一的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转化中心和科研机构,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闭环系统。与华西口腔医学院共办资阳口腔职业学院,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口腔产业技术人才。谋划建设“中国牙谷”医美康养小镇,打造以口腔医疗服务为核心,康养旅游为主导的国际化高端特色小镇。
2019 年4 月12 日,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对我市高新区现场考察调研。
2019 年4 月12 日,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对资阳高新区开展现场考察调研和座谈汇报会。
围绕“谷”内涵做实载体。一是坚持以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引领发展。委托全球顶尖咨询机构麦肯锡,编制形成《微笑中国,从齿开始—资阳“中国牙谷”发展规划》,以“口腔全产业链”为内涵、以“口腔+”产业为外延,形成汇聚、互动、生长、繁衍的产业生态体系。二是以超常效率推动功能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一园一校一馆一镇”功能项目,其中:科创园区占地563 亩,建设多功能中心、检测检验中心、标准厂房和人才公寓4 个功能板块,打造通用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等共享研发平台;资阳口腔职业学院占地550 亩,为中国口腔健康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技术人才。三是以“五大”支撑体系夯实发展后劲。以中国牙谷创新创业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华西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转化中心为支撑,构筑创新孵化支撑体系;以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资阳分中心、四川省口腔装备材料检验检测中心、资阳市药品医疗器械申报服务中心为基础,构筑检验认证服务支撑体系;以“地方金融+口腔产业”为基本模式,以总规模20 亿元的华西口腔产业基金为核心,构筑金融支撑体系;以“口腔英才计划”为引领,以“中国牙谷”智库、华西口腔医学院为依托,辐射引进培育口腔高端人才,构筑人才支撑体系;以中国牙谷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资阳口腔职业学院为依托,以牙谷峰会、口腔专业论坛为纽带,构筑国际合作交流体系,口腔健康产业基本形成“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雏形。
未来,资阳高新区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抓好“一谷三园两核”高新区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以临空服务业为主的高新区拓展区建设,构建“一园两区”发展格局,把资阳高新区加快建设成为口腔健康产业引领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区域协同发展先导区。
转型升级,发展产业,助力园区实现提质增效
以新制式新能源为方向升级机车产业。资阳机车产业历经50 余年的发展,是拥有全国仅有的两家空铁生产企业之一,拥有我国最大的出口内燃机车研制基地,内燃机车制造能力亚洲第一,形成年产各型内燃/电力机车、新能源机车500 台,内燃动车组、混合动力动车组、新能源空铁等新制式列车200列,中速发动机550台、成品曲轴2500 支及高端精密锻铸件6.4 万吨的生产能力。已制造各型铁路机车6500 余台,向“一带一路”沿线25 个国家地区出口机车700 余台。中车资阳机车拥有600 余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内燃机车研制基地,内燃机车制造能力亚洲第一,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先后向25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机车,占我国内燃机车出口总量的50%以上。机车产业已实现从传统制式轨道向空轨新制式转型,从传统内燃机车向油电混合新能源机车转型,从发展传统产业向新的电连接器产业转型,从依靠产量向依靠研发转型。公司研发能力强,拥有研发人员73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3 人),占员工总数的21%;建成中国中车电连接器技术研发中心、可靠性试验室、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了精密测量、电性能、力学性能等30 余项检测与试验验证能力。公司创新动力足,先后完成了动车组电气车钩、车端动力连接器、城轨地铁连接器等8 类关键产品的开发,掌握了电连接器高压大电流技术、高防护技术、接触对技术等5 项关键设计技术,获得国家专利60 余项,产品广泛应用于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以及新能源汽车。公司核心技术优势明显,是中国中车集团电连接器唯一专业研制企业、中国高铁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和十大配套产品之一的电连接器唯一技术引进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自动电连接器五级修指定企业,已形成光电连接器及线缆总成、电气设备、机车车辆配件研制等主营业务。公司立足轨道交通,辐射汽车、船舶、军工等领域,形成了年产500列动车组、700 列城轨地铁电连接器及其集成产品的生产能力。
以新能源为引领提升发展汽车产业。资阳市现有整车生产企业2 户、零部件配套企业40 余户,形成了从研发、零部件生产到整车装配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年产31 万辆商用汽车、商用电动车、专用车以及12 万台高速柴油发动机等零部件配套能力。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机遇,资阳以四川现代、南骏集团为龙头,打造成渝中部商用车与零部件制造基地,重点研发生产商用车、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混合动力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步资阳高新区将依托资阳汽车制造基础,鼓励南骏集团、四川现代等汽车制造企业扩大产能,生产新能源动力商用车、乘用车。重点突破整车系统集成技术,加快发展新型材料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系统,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和鼓励一批企业深入专用车领域,重点发展消防车、环卫车、医疗车等特种车辆。推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全面提升配套企业技术水平。鼓励南骏集团、四川现代等汽车制造企业与领先科研机构、零部件企业加强合作,构建前沿性、基础性研发项目平台,加快建立汽车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和产品认证检测平台。支持整车制造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的比重,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强化与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产业转移开展广泛合作,着力重大科技攻关、技术平台建设等共享合作,承接企业扩张和项目转移。加强与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依托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等院所,创新改良汽车制造技术,加快汽车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孵化培育汽车产业创新创业企业。
以新消费为导向推动电子配套产业。抢抓成都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和重庆全球最大笔记本生产基地两大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配套需求及成渝万亿汽车产业发展基础,深耕以电连接器为突破的电子信息配套细分领域,主动参与成渝区域经济发展协作,深化区域分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配套产业,联动成渝发展消费电子零部件配套产业,延伸发展云计算、3D 打印、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产业。依托全球第二大电连接器公司美国安费诺、产品遍布全球的中车电气、汽车电子龙头安波福,创新发展连接器、线束为代表的电子配套产品。加快推动美国安费诺电连接器一期、二期项目建设,确保实现顺利投产运营。支持美国安费诺、中温电子等企业开展新一代电连接器产品研发,研究高密度、轻量化、智能化、高性能化迭代产品。资阳中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资阳高新区打造机车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科技企业,是中车集团旗下唯一电连接器研发生产企业,是建设全国知名电气连接器生产基地的龙头企业。目前正加强支持资阳中车电气开展研发创新,加大高铁新一代电气连接器、地铁用自动车钩电连接器生产技术工艺研发,突破关键技术。依托美国安费诺、中车电气、安波福汽车电子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筹建电连接器研发创新中心,瞄准电连接器未来广阔应用场景,强化前瞻技术研究,制定发展路线图。支持电连接器制造企业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探索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高层次科研机构成立产业联盟,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的引导,畅通科技、人才、项目通道。做大中国(资阳)电气连接器产业发展论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打响资阳高新区电连接器品牌。
创新活市,科技赋能,注入资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韩合资——四川现代汽车工厂鸟瞰图
中国牙谷口腔孵化园
当前,资阳市科技工作主要围绕“补短板、夯基础”两大重心,以推进资阳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为主线,着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平台、梯次培育孵化企业创新主体、加速推进成资同城化科技合作等科技创新供给端集中发力,《四川日报》以“去年资阳多项科技创新指标升位”为题宣传报道了资阳市科技创新取得的新成效,科技赋能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5%,高于GDP 增长速度1.7 个百分点。在新的发展机遇中,资阳市确立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活市”战略,全面落实资阳市激励科技创新“双十条”政策,推进成资同城化科技创新合作取得新的突破,突出创建国家高新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两项重点”,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科技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三个通道”,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科技专题招商、科技人才引育、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干部队伍建设“六大行动”,为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提供新动能。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推进落实《资阳市激励科技创新十条政策》,推动出台《资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条政策》及《资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资阳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办法》等16个配套政策,为全面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组织晨风机电、小炊事实业等19 户企业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指导通世达生物等12 户企业开展贯彻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强势发力,共享铸造自主研发的3D 打印机成功亮相央视《大国重器》;中车资阳机车研制的国内首台自行式隧道立架台车顺利下线,填补我国隧道施工作业拱架安装自动化空白;四川现代发布基于北斗定位技术的智能车队管理系统,成为国内少数几家拥有车联网技术的商用车企业之一。
科技创新基础平台逐步夯实。制定出台《资阳市重点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资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市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认定管理办法。全年新培育认定“现代蚕桑产业科技示范园”等农业科技园区13 个、“油气田固井流体技术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3 个、天府国际口腔孵化园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6 家,其中“云创智谷”、乐至“青联众创”被成功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中车资阳机车建成省级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现代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在资阳布局全川第四家分中心,四川大学与高新区共建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资阳转化中心项目加快推进,有研集团新材料研发中心即将落地建设,中国牙谷科创园区、口腔装备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筹建工作有序推进。
成资科技创新合作实质性推进。成资两市科技部门成功签署《成资科技创新同城化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围绕“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孵化在资阳”,突出“共建成都中心城市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共建中韩创新创业园、共建成资科创园”三大重点合作事项,共同推进“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活动共办、知识产权共护、创新平台共建”。双方商定:每年召开一次由单位主要领导召集的联席会议,研究成资同城化科技合作计划和重大合作项目事项;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分管领导召集的办公会,研究落实具体合作事项;每季度召开一次处室负责人工作推进例会,协调解决成资科技同城化发展合作项目事项中的具体问题。到2020年,基本建成“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成资同城化科技创新共同体,借势借力,推动实现资阳科技创新水平全面提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蓬勃发展。全面推进落实资阳市激励科技创新“双十条”,设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创新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天府国际口腔孵化园已入驻美国爱齐、德国卡瓦等企业50 户,其中全球20 强口腔企业4 户;“云创智谷”众创空间入驻企业(项目)超40 个,可与全国12 个双创孵化园实现在线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资阳市创新创业园引进无人机、智慧养老、现代农业等科技创新项目达20 余个。制定出台《资阳市创新领军人才评选办法》,组织推选出一批资阳市创新领军人才和“天府万人计划”人才,为资阳科技创新注入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