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泰康用笔把本土文化留存下来

2019-07-26唐小林

南风 2019年17期
关键词:古庙宝安深圳

文/唐小林

石泰康

深圳市宝安人。现为温县世界石氏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深圳市宝安区传统文化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宝安区作家协会理事。著作有《宝安往事》《绿茵掠影》等。

在深圳宝安文坛,石泰康是一位几乎无人不知,非常有辨识度的本土作家,数十年的辛勤耕耘,使他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获得了累累的硕果,出版了《宝安往事—追溯宝安历史文化遗存》和《绿茵掠影—深圳民间足球档案》两本追寻深圳本土文化,挖掘宝安文化遗迹的呕心沥血之作。石泰康的写作,引起了学界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赢得了无数读者的热情鼓励和一致好评。2018年,石泰康入选宝安区首届文艺志愿服务百佳人物。

打捞本土文化刻不容缓

石泰康是土生土长的深圳宝安人,他出生在宝安新桥的永兴桥边,见证着深圳从贫穷落后,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许多对深圳不了解的人,常常把深圳说成是“文化沙漠”,但这样草率的结论,却无形地刺痛了石泰康的心。

石泰康痛心地看到,由于深圳的发展非常迅速,一些本土文化因为缺乏必要的保护和挖掘,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悄然地流失。如果不将这些优秀的文化挖掘和保存记录下来,再过若干年之后,深圳的本土文化,或许真的就会像过眼烟云,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很难找到任何痕迹。为此,石泰康决心要和时间抢速度,力争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写出一部记录本土文化前世今生的“深圳之书”,让这些浸透着岁月风雨和饱经风霜的文化遗存,长留在历史的档案里,镌刻在人们永久的记忆中。

因为贫穷和成长于那个特殊的年代,石泰康仅仅只读过中学就参加了工作,但从小就喜欢读书的石泰康,并没有因此就停止了学习,总是利用业余时间抓紧读书。他曾经阅读过大量的,尤其是岭南作家的文学作品。如陈残云的《香飘四季》,欧阳山的一代风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和《柳暗花明》,以及陈国凯的《我应该怎么办》等。这些被石泰康称之为“启蒙教育”精神食粮的文学作品,为他日后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纪八十年代中期,他利用每个月的四天休假,到“关内”参加暨南大学在深圳举办的新闻培训学习;中药士、驻店药师、中药师都是通过在工作期间不断学习而考取的。之后又参加了自学考试,并先后获得了专科和本科的法学文凭,这种刻苦学习的拼搏精神,为石泰康的写作增长了广阔的视野。

2008年9月,《宝安日报》发表了由他撰写的《三百年沧桑事,话不尽清平墟》。文章发表后,迅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说到抢救本土文化,石泰康曾对记者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沙井老街有座洪圣古庙,有知情人告诉他,古庙很可能会即将拆掉重修。听到此事,石泰康赶紧前往古庙,围着古庙细心考究。走访多位知情的长者,看到路上有老人,他就赶紧上前向老人打听古庙的往事。老人们陆陆续续地将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古庙的各种传说和事情,都告诉了石泰康。经过汇总、分析和整理,就形成了有关洪圣古庙比较完整的文字,但他发现,唯一不足的是,这个古庙缺失的一个牌匾。于是又进一步进行打听,调查考证,最后,终于在离古庙不远的辛养陈氏宗祠门前找到了那块被遗弃的牌匾,为确证古庙的名字和历史,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写出了从沙井洪圣古庙看古代渔民蚝民对风调雨顺的强烈寄望的文章—《黎民祈安顺,海莫扬其波》。

田野调查,多年辛苦不寻常

挖掘本土文化,是一项非常艰辛和极其烦难的工作,既需要作者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又需要作者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进行耐心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石泰康工作之余,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写作,进行实地调查和考证,他不会打麻将,也不想学打麻将,觉得浪费时间。别人游山玩水的时候,他却不辞辛劳地奔走在田野调查的路上,他长年伏案在灯下,呕心沥血地写作。他说:“由于岁月变迁,战火破坏及保管不善,宝安的文化遗迹遭到破坏甚至毁灭,很多已所剩无几。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宝安的文化和历史,我有责任,有义务用笔把这些古迹留存下来,这也是我的爱好。”

对于石泰康来说,立志追寻故乡文化,发掘本土文化,发扬和光大本土文化,这是家乡的父老乡亲赋予他的光荣的使命,也是一副压在肩头沉甸甸的担子,是一个惠及宝安人子孙后代、传承地方文化的艰巨工程,做这样的工作,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心里也是甜的。为了一个地名,或者文化事件,他不仅要查阅大量的地方史志,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古籍,以便对当时那个时代进行横向的对比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为深圳曾经丰富的地方文化,提供确凿的证据。

为了考证西乡王大中丞祠和沙井码头的变迁,他走访了多位知情者,并到这些地方进行过多次实地考察。在采访玉律温泉期间,为了获得更翔实的史料,他不仅先后六次进行实地考察,而且还对了解情况的人员进行考证。写新桥曾氏大宗祠时,连圆方石柱、圆木柱、红砂岩石圆方柱多少根数据都进行细致统计,还通过“保障一方”的一个牌匾,考究出一段民国六年(1917年)时任两广总督莫荣新为新桥子弟“保卫桑梓,捕贼有功,嘉谕表彰”的历史佳话,最终掌握了第一手可信的资料。这些来自一线的田野调查,最终汇成了他多年的心血之作《宝安往事—追溯宝安历史文化遗存》这本书,石泰康激动地说:“看到这些凝聚着自己多年心血的文字成书出版之时,我激动得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

实地考察

石泰康的写作对那些误认为深圳是一个“文化沙漠”的人,起到了一种纠偏和补缺的作用。他的书中虽然写的仅仅是深圳的宝安,但一滴水可以观沧海,一朵花可以看世界,宝安的文化遗存,其实就是深圳的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缩影。文化学者郭培源说:“为探寻或抢救可能被忽视的历史尘埃中的秘密,他可以走遍当地的山山水水,爬岩岭、穿荒野、风餐露宿,干粮作饭水作酒……即使是一处掩埋千年的遗址,他也要亲临其境,开启掩埋的大门,从中揭示出些许地下的奥秘。”

数十年来,石泰康从来不以此为苦,而是以此为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是他的一贯心态。他的写作赢得了来自深圳文化圈的高度称赞和如潮的好评。面对鲜花和掌声,石泰康是谦虚的,他总觉得还有更多的事情要抓紧做。他的下一个计划,就是系统地考察深圳的古村落,因为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那些深圳曾经的古村落,正在面临消失,有的甚至已经消失,倘若不抓紧进行抢救性的记录和书写,这些古村落将很有可能被人遗忘。为此,石泰康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重新上路,他要和无情的时间进行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

为深圳留下民间足球档案

石泰康对本土文化的书写,并不局限在故乡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涉及深圳的民间足球,及其发展历史。石泰康可以说是深圳足球的历史见证人,每当有足球圈里的名人到沙井去踢球或者参观,老石都热情接待,老石不仅是场上踢球,而且动笔评球。1994年石泰康成为深圳足球俱乐部的首批会员。

自从深圳足球征战甲B以来,老石在深圳各媒体的体育版面上是“抢占了很多地盘”,点评深圳队的表现别有见地。深圳足球队在1995年全国甲B联赛上获得冠军晋升甲A,实现了两年跳三级的奇迹,他于1996年1月8日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深圳足球征途漫漫》一文;他不仅能够在“困境中看到希望之光”,而且又能特立独行地勇敢追问:“是谁毁了一支冠军球队?”石泰康在书中大声疾呼:深圳需要足球名片。并且勇敢地追问:“中国足球路在何方?”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足球立法势在必行!更何况职业化才15年的中国足球,还有诸多的问题亟待改善和完善,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4年6月,石泰康由《深圳晚报》与深圳健力宝足球俱乐部共同主办的活动中被评为“深圳足球最忠诚球迷”。

石泰康《绿茵掠影—深圳民间足球档案》深受赞誉的原因,恰恰在于它的独立性和民间立场,其记录方式和评述都是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独具见解走心的评论。著名诗人唐成茂在该书的序言中,高度评价说:“我遇到的读到的感动到的石泰康,以及他‘民间足球私密档案’,是我遇到的沿着朝露喷涌而来的动感文字,穿越文化的丛林,灿烂地绽放……写作是一种修行。内心修炼到家的作家,通过文字参与社会活动,与灵魂亲密接触、对话,将美好和激情献给社会,将内心展示给世界。”

猜你喜欢

古庙宝安深圳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脚搓木棍读书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南戏《张协状元》中古庙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山间“古庙”,笛声悠悠
神秘古庙的门前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