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成蟜叛乱考释
2019-07-26景凯东
景凯东
(中国人民大学 国学院,北京 100872)
长安君成蟜是秦始皇之弟。秦王政八年(前239),成蟜在率军攻打赵国期间叛乱身死。这次叛乱是当时轰动秦国的大事件,被太史公司马迁记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中。但《史记·秦始皇本纪》此节行文简略,且缺少同时期文献佐证,致使后人对叛乱过程的理解多有歧异。本文拟结合前人成果,考证此段文字中人名、地名,以期尽可能寻找《史记》简略叙事背后的历史信息。
一、诸家解说
颜师古注解《汉书·五行志》时曾引长安君成蟜叛乱事,言“本使长安君击赵,至屯留而谋反作乱,故赐长安君死,斩其军吏,迁其黔首也”[3],将长安君成蟜的死因写作“赐死”;杜佑在《通典》中叙及此事,言“始皇即位,遣将成蟜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及戮其尸”[4]。两者均未引“将军壁死”之句。
二、“屯留”“蒲”释义
在成蟜叛乱所涉及的两处地名中,“屯留”之所指,争议较少,即今山西长治屯留区境内,“东南至州(唐潞州,今属长治市)六十四里”[9],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蒲城在县(长垣县)东北十里,《春秋传》云“齐侯胥命于蒲”,杜预云“蒲,卫地,在陈留长垣县西南”,《家语》云“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三称仲由之善”,即此也,今城内有子路祠……故鹤城在县南十七里,《左传》云“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国人曰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此即养鹤城也。又《城冢记》云“昔夏累养鹤于此,遂号鹤城”。[11]
这两城得名极早,在战国末年时应仍保有原名,且皆属于卫国,在今河南长垣县境内,位置邻近,亦与《史记》行文中将两地并举的做法相吻合,且可从成蟜叛乱前数年秦军的活动中得到佐证。
成蟜叛乱发生前数年,秦军主要的动作是挥军东出,攻打魏国。据《秦始皇本纪》,“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六年)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卫之河内。……(七年)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从地理位置上看,秦王政五年(前242),秦军在大将蒙骜的率领下所夺取的二十城,主要集中于今河南北部地区,即当时魏国和卫国的领土,秦国在这片土地设立了东郡,作为其在东方的战略基地。次年,秦军更是直接攻取卫国国都濮阳(今濮阳西南),迫使卫君角迁都。而前文所述之蒲、鹤二城,都处于卫都濮阳的西南方向,与秦王政五年秦军所夺之酸枣城相距不远。当时卫国领土已多为强邻魏国所夺。如此,则蒲城和鹤城或在秦王政五年蒙骜所夺的二十城之内,或在次年攻陷卫国国都前后被秦国吞并,被并入秦国后,两城当均隶属于东郡。且两城早在春秋时期已建成,是经营已久的堡垒,在被并入秦国后,成为东郡秦军的驻地,当是合理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