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陶瓷山水画意境表现

2019-07-26刘晓华

景德镇陶瓷 2019年3期
关键词:神韵山水画中国画

/刘晓华

陶瓷山水绘画艺术是颇具观赏性的造型艺术,它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中国画韵味。陶瓷山水画艺术,它搏采了纸本中国画之长,融汇贯通,更利于艺术家们的意境发挥。

一、需与实的无声效果

山水虽是亮眼的风景,能陶冶人的情操,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大自然。为什么人们喜欢到山水风景区旅游,旅游的目的不就是陶冶情操去欣赏大自然吗?尤其是艺术家们把这一山水美景记录下来,再经过艺术加工,注入思想情感,最终产生观赏性艺术品,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山河大川了。然而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之间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借鉴。因此对陶瓷艺术工作者来说,修行好中国画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中国画的留白就是一种无形的艺术语音,它往往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尤其是宋元以来的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拘形似,艺术家们所描绘的自然生命常呈现在一片虚白之上。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与洁白的素底相互映衬、互为表里,造就了中国画特有的空灵、简远、虚静的艺术境界。那么为什么中国画会有留白的美学,这点非常重要,道家出世,故思想中有很强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庄子》中说得非常明确:“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他的学说达到了极高的精神境界,是留白美学的精神内核,捻的是一个“无”字。因此没有留白的画是不完整的,没有意境的画是没有生命力的。如王步的青花山水《江山如画》瓷板画,画作气势宏伟,群山耸立,然而画作中的空白弯延的在画中心穿过,这空白是大江还是云雾?既没有水的笔墨,也没有云雾的线条,反而使观画者产生了依山傍水,云雾缭绕的画面联想。这种空白的艺术处理透出了瓷质的洁白之美。像这种形神兼备的艺术精品,几乎是以最少的笔墨来达到完美的画面意境。需与实的构图和谐一致,这种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的法则应用,既符合美的规律,也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因此欣赏这类名作,才能使人们胸怀宽畅、通达,滋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意与境解读

谈起“意境”,这是一个很不陌生的名词,绘画、诗歌、文学、音乐、建筑设计等艺术领域都会产生“意境”,因此“意境”无处不在,关键是怎样去体现。例如在许多优秀的陶瓷绘画艺术作品中,经常看到画面大范围的空白,空白含意什么?这实际就是创作者的“意境”体现。“意境”似乎是一种气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把多种多样的艺术境界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何为意?何为境?”意是抽象,境是写实,意象决定广度,意境决定深度。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因此“意境”的有效发挥会使作品产生可赏性价值,以致被人们收藏。

“意境”不同于西方几何理性的思维,更像是中国特有如诗画般的感性产物。自古以来情景交融,意象合一都是对于艺术作品的高度肯定,有的作品笔墨不多,甚至寥寥几笔就成了名作,而这寥寥几笔则是画者意境的浓缩和智慧的营造。汪野亭的《乡里人家》山水作品,他的釉上彩写意山水画摆脱了自然的描摹,强调自我主观意念,构图简练大气、造型意象传神、色彩单纯雅致。他在师法造化,却不被造化所左右,注重山水的神韵,追求艺术重在精神的表现,远山和近景的几笔淡墨,再现了山河的神韵,因此他的这幅山水画是他心中创造的自然,赋予对大自然新的灵性与生命,向人们倾吐了他对生活极为热烈的激情,是富有感染力的“意境”表现。

三、陶瓷山水画的写意性

陶瓷山水画的写意性,是作者通过借景抒情,托物寄兴,表达的一种意趣,一种意境,这是写意的出发点,也是终点。它的写意性应包括从工笔、兼工带写至写意的多种画法,而多种画法都是为表达意境而相应采取的不同形式和方法。写意的画法,顾名思义,就是以空灵思维产生构图,它具有不同程度的随机、随意和发挥性,但山水画不管是哪种画法,它的最大属性即关键之点是,是否强调写意、突出意境,这恐怕是共同的也是唯一的目标。意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作品中有了意境,才能打动观众、征服观众,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发挥想象的空间,得到精神的享受和感染。

四、审 美

就艺术而论,绘画者不容忽视的重点就是审美。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成功与否,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折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是作品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审美的呢?就山水画而言,是摆在第一位的,整体气势,用中国画语言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也是陶瓷画家们毕生追求的目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的珍珠彩作品《江南人家》可谓是极富“神韵”的一件陶瓷风景画。该作色泽简洁,笔法老练,整个淡绿色设计给人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写意手法所绘的树林更显挺拔而纵深,树林下勾画的农舍给整个画作带来生气,画作结构紧凑,构图大方,用笔流畅,意境深远。当然,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画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培养欣赏能力,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艺术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只有不断地审美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味。品味提高了,作品价值也相对提高。

电话:186-7981-8983

猜你喜欢

神韵山水画中国画
声音修辞:用象以通神韵
中国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墨舞神韵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