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019-07-26魏丽红

当代贵州 2019年18期
关键词:凝聚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文_魏丽红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党的十九大要求:“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是大力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思想困惑与实际困难。

推进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理论的力量在于服务群众,指导实践。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阐述了科学理论的巨大作用,要求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从而实现“批判的武器”向“武器的批判”转变,让科学理论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正如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所说:“任何思想,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如果我们党的科学理论不走向基层、走向实践、走向群众,束之高阁,没有实现理论的大众化,就永远止步于理论阶段。

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没有说服力的,没有大众化的科学是不会变成人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现实物质力量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就要创新宣讲、宣传方式,让群众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自己生活紧密联系,对自己追求的幸福未来至关重要,从而能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成自觉的行动指南。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已经成为强大的舆论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也是民众表达诉求的重要场所。这就要善于在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平台上用“网言网语”与网民摆事实、拉家常、讲道理,用小角度讲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道理,用身边事讲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硬道理;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网民遇到的理论难题和现实困惑,帮助网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常态化的学习教育与实践推进理论武装

加强理论武装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关键所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强调,“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毛泽东同志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首先应当做好舆论宣传,革命的阶级如此,反革命的阶级亦如此。前苏联的建立、发展、灭亡的历史事实也警示我们: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胜利,而且取得革命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一旦忽视思想理论建设,放弃意识形态阵地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同样会走向亡党亡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不但主持了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会议,还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把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到了全党的“战略任务”的高度。目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基本上扭转了被动局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弱化态势得以改变。这主要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积极推动建设学习型国家、学习型社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从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总结已有经验,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要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跟进一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重要论述,并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提出了不同要求。

经过几年努力,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保持了向上向好的态势。

同时要看到,意识形态领域仍然不平静,面对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西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仍然不时借机发声,甚至企图借助互联网炒作和扩散其错误言论,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面对挑战,一要继续抓好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古语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习近平同志也强调:“人心是最大的力量。”只要全国上下齐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解决不了的难题。二要坚持不懈抓好实践养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贴到墙上,挂到街上,更要印在脑中,刻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三要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保驾护航。

以文化自觉传播中华文化好声音

只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14 亿人就能凝聚成一条心。(贵州图片库供图)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文化自觉过程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文化,让无数中华儿女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剖析、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在此基础上主动吸取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在文化自觉中坚定了文化自信。

正是有了这种文化自信,习近平主席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向世人宣示:要让文物、遗产、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思想力量。这就需要在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要讲好中国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扭转中国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改变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从而打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变“他塑”为“自塑”,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人民因为是中国人而自豪。

猜你喜欢

凝聚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