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产品 还看贵州绿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包晓斌

2019-07-26李思瑾

当代贵州 2019年18期
关键词:贵州农产品文明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李思瑾

农产品优在生态

包晓斌:贵州农产品优在生态,而这源于贵州一直以来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有关。说到贵州的生态,我先来谈我的一个震撼和一份感动。

去年7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贵州省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典范,十分期待贵州模式传遍全中国,并进一步传遍全世界的那一天的到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州举办了十届,十年来,这个国际性的高端论坛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中国,一个不断致力于践行与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贵州——这是贵州带给我的震撼。

贵州还带给我一份感动。这份感动源于乌蒙山深处贵州一个边远村寨——海雀,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个曾被联合国专家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石旮旯,代代人在瘦瘠破碎的土地里刨食,在生态极其脆弱的山坡上将玉米和土豆一层层种到了山顶。据当时新闻报道,1985年,海雀村年人均纯收入仅33元,人均占有粮食仅107公斤,家家缺粮甚至断粮,不得不靠国家救济。对抗这天生的贫瘠,海雀人有更坚定的信仰。在老支书文朝荣的带领下,村民们植树种草,保护天然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以不屈的毅力向贫困宣战,以“绝处逢生”的精神让一个“苦甲天下”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衣食无忧的和谐村庄。

包晓斌:老百姓都是“绿色发展”的“股东”,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是要将其效益惠及到人民身上。(受访者供图)

我曾在网络上看到了一张海雀村的图:袅袅云雾中,青松林海层叠;错落民居间,阡陌纵横向远。海雀村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探索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之一的生态建设,在海雀村得到了近乎完美的成功实践。我想这就是贵州农产品优之所在。

“可贵”的探索创新

包晓斌:去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再一次宣示了党中央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

守护“两江”上游生态屏障,贵州最“可贵”的,就是坚定不移地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绿色制度体系,搭建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在全国做到多个“率先”。此外,还严格执行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取消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0个县GDP考核;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

绿色产业显成效

包晓斌:贵州在同步小康的征程上,需要有一个“高于全国、高于西部、高于以往”的发展速度,才不至于“拖后腿”。而贵州的加快发展,更具全局意义,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贵州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实际。如何把握好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最佳结合点?不仅筑牢绿色屏障、建设绿色家园,还要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文化,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持续有效地转变。这就要求贵州要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产品种植。

构建循环农业模式,扩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培育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在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三个梯级上,绿色农产品不同于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准入的底线门槛,也区别于有机食品小众化路线,要让大部分消费者买得起。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图为罗甸县逢亭镇床井村哈密瓜种植基地哈密瓜丰收。(罗甸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直以来,贵州立足大生态探寻脱贫攻坚的出路。去年春天,贵州掀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下大力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促进农村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共进。如今,聚焦“绿色”,突出“优质”,贵州已构建起“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的山地农业格局,绿色农产品优势产业迅速壮大,一些产业逐步在全国占据一定优势地位,茶叶、薏苡、辣椒、火龙果、蓝莓等种植规模居全国首位,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壤孕育的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正以“泉涌”之势走市场,“黔货出山”正当时。

包晓斌:当前,我国的农业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持续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有助于推动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从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贵州要打造生态农产品,要划定农地保护区域,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核心区;按照农业绿色发展产地环境安全、生产过程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要改进耕作制度,确保化肥农药零增长,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推行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严格执行产地环境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从生产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

这一过程中,还应注重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效率。这就要综合各方力量,优化现有的供应链,创新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模式,打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的供应平台,同时也可考虑增强农产品附加值,为脱贫攻坚提供新动力。

老百姓都是“绿色发展”的“股东”,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是要将其效益惠及到人民身上。既在“赶”又在“转”,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值得赞许。

猜你喜欢

贵州农产品文明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请文明演绎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漫说文明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