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工厂里生产忙

2019-07-26方亚丽

当代贵州 2019年18期
关键词:永华铜仁市易地

文 /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方亚丽

为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铜仁市万山区通过政企合作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由企业提供实际操作培训平台,采取“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就业”相结合方式,实行订单式培训,增强移民群众就业能力。

聚焦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既注重眼前增收,又注重解决后顾之忧,让群众安居乐业,是铜仁市万山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重要标准。

各安置区里的“微工厂”,描绘的正是搬迁群众喜迎新生活的“大文章”。

缓解就业难题

“万山区的搬迁安置点均在主城区,这个安排也是在为万山区城市规划做一个基础。”从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近5年的万山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杨永华,正在思考如何将“五个体系”落实好。

“‘五个体系’核心中的核心就是解决就业。”杨永华告诉记者,自前年开始有大规模搬迁人口涌入安置点时,他们已制定了一套就业方案:与朱砂古镇景区、经济开发区签订用工协议,并每天组织班车将群众由安置点送到用工地。

“坚持了几个月,群众慢慢不愿意去了,还是觉得远,不方便。”杨永华说。

数据显示,2016年万山区搬入637户2300人,2017年搬入4849户21211人,2018年搬入6120户26682人,计划在2019年6月底完成,按照“户均一人就业”的要求,至少需要解决11606人的就业问题。

在没有大规模工业企业的环境里,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自主创业带就业的形式解决的就业人数,只是庞大数字的极少一部分。

“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在寻找一种更适合的解决就业的方式。”经过长时间与搬迁户相处,杨永华认为同时满足就近就业与手工制作业两项要求的企业,能有效提高群众主动就业积极性。

2018年9月,杨永华一边对要引进的企业进行筛选,一边在安置点开始动工为企业装修场地。

同时,石阡县石固乡的致富带头人廖景伟找到杨永华。

“他做服装20多年了,这两年在家乡种植几百亩经果林,带动了不少群众,现在想重拾服装行业。”廖景伟踏实做事的性格打动了杨永华,很快廖景伟的铜仁市景航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航服装)入驻万山区旺家花园安置区。

“有这个机会,我也有市场资源,现在手上订单上百万件。”目前,廖景伟的企业已与100余名搬迁群众签订了劳务合同,后期还将陆续解决500个就业岗位。

通过出台办公用地补偿、解决就业补贴、岗前培训补贴等十多项优惠政策措施,旺家花园安置区又引进了三红枫鞋业与松桃苗绣两家企业。

万山区以西南商贸城、微企园、龙生三个安置点为核心,建设微企工业园,现已完成一期建设,引入5家微型企业入驻。今年下半年将完成二期建设,届时能容纳20多家微型企业共同生产,将带动1500人就业。

提升就业技能

4月17日,在三红枫鞋业二楼的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三红枫鞋业负责人之一的刘宏,此时,生产线上20来位工人正忙着赶制一批即将发往俄罗斯的皮鞋。

“月均订单3万双,这批员工还是培训阶段,真正上手后,我们还要扩大场地,吸纳更多的群众就业。”刘宏说。

20年前,三红枫鞋业董事长向前下海经商,在温州创立自己的鞋业加工厂。13年后,在铜仁市雁归政策的吸引下回到家乡建立工厂,而今又在搬迁安置区建厂,除带动群众就业外,向前认为这将是新一轮的市场机遇。

“这些年回到家乡,最大的感触是招工难,而搬迁安置点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向前说,随着时代变迁,在安置点招到的年轻人通常有外出打工经验,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动手能力都值得认可。

在采访向前时,隔壁的会议室不时传来小朋友的嬉闹声。

“考虑安置区上班的绝大多数搬迁群众需接送学生、照顾老人的实际情况,在安置区企业工作的群众,每天下午在放学时段专门有1小时的时间用来接孩子。”杨永华说,各家企业还为搬迁子女开设了“业余课堂”,专门拿出一间房屋作为学习活动场所,丰富孩子们课外生活。

为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万山区通过政企合作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采取“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就业”相结合方式,实行订单式培训,涉及电工、家政服务、挖掘机等10多个技术工种,由企业提供实际操作培训平台,针对搬迁群众开展一对一岗前理论和操作培训。

目前,万山区5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已搬迁入住6476户27713人。通过“就业保障”进小区,以移民小区为单元,整合培训资源,落实防水工、电工、家政服务员等技能培训,目前,开展就业培训5638人。

找回就业自信

任廷屏,39岁,在广州、温州等地打工5年,现在是景航服装的一名技术工,月收入2600—3000元。

“上个月11号,我来拿安置房的钥匙,一进小区就看到这家制衣厂,刚好我以前打工就是做这行,真的很高兴。”任廷屏随即来到廖景伟的办公室,咨询招工事宜。在简短交谈后,廖景伟表示希望她能尽快到岗。

两年前,为照顾儿子上学,任廷屏从广州回到老家印江自治县杉树镇群联村务农。

“也想过到近一点的地方打工,可就算到县城来回也是半天,不方便。”任廷屏说,除日常生计问题让她焦虑外,每到雨季居住地的安全隐患也是她与村民最为忧心的事。

铜仁市万山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搬迁安置区兴建“扶贫微工厂”,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收。图为在制鞋企业务工的移民群众。

“我们那里土质松,一下雨就容易造成山体滑坡,住房也危险,娃娃上学也危险。”任廷屏说。

2016年11月,铜仁市启动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沿河、德江、思南、印江等西边区县和松桃、石阡两东边区县的贫困人口,向铜仁主城区迁移。今年3月,任廷屏一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搬入铜仁主城区之一的万山区。

搬入新家一个星期后,任廷屏成为楼下的制衣厂的一名员工,重新操作起缝纫机,线与针交替穿梭在各种布料之间,很快找回熟悉的感觉。几天时间,她快速的手法在工厂传开,不少妇女开始向她请教。

“适合的工作会让人重新找回自信。”任廷屏笑着说,现在儿子在城区上学,路程不远,放学自己就能回家,丈夫在城区做点小生意,一家人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除了像任廷屏这样有经验的技术工外,在万山区各安置点的扶贫微工厂主要吸纳中老年、残疾人、看家妇女等学历低、无技能的“半劳力”“弱劳力”搬迁群众就业。

“已经建立起财政扶持企业机制,对解决搬迁群众上岗就业的企业按400元/人给予一次性补贴。”杨永华说,在“微工厂”上班,搬迁群众还可以选择自主居家代工,采取“企业+楼栋+家庭”生产方式,到企业领取加工原材料,自主在家代加工,企业验收合格后以计件方式领取工资。

猜你喜欢

永华铜仁市易地
发现非遗之美
How To Get Along With Your Friends Better
Club Recruitment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鉴赏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