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永刚:有了路,黄莲生活变甜了
2019-07-26徐其飞
文 /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徐其飞
“有了路啊,就什么都好办了!”4月17日,在桐梓县黄莲乡,57岁的黄莲乡交管站站长黎永刚站在黄莲乡至大溪河村通村公路山谷隘口处,望着周围的茫茫大山,突然无限感慨地说出这么一句话。
说到修路,时光要沿着桐梓县黄莲乡大溪河村蜿蜒曲折的路穿越回到18年前。
黄莲乡距离桐梓县城115公里,是一个苗汉杂居的高寒、边远、贫穷乡镇,平均海拔1600多米,一年雨雾天气150多天,凝冻天气50多天,集中了高寒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所有特点和困难,且黄莲乡所处地理位置四面环山,这些山不是小山头,而是延绵不绝的茫茫大山,当你站在山顶往山谷看时,发现山谷里有户人家,而当你走到山谷时,你猛然发现,原来在山谷里的人家住在山顶。
1995年,今为黄莲乡交管站站长的黎永刚被组织调配到黄莲乡任片区书记。刚到乡里的他第一次组织开会就困惑不已:“乡里开一次会竟然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这究竟是为什么?”
后来,黎永刚才得知,那时的黄莲乡没有现代通讯工具,如果开会,要专门请人送通知,但黄莲乡山高路远,且全是崎岖山路,送达开会通知的人需要翻山越岭两天才能将所有需要参加开会的村干部通知到,而村干部接到开会通知到乡里要走一天,第四天才能开会,回到村里又要走一天,所以才会出现开一次会需要一个星期时间的现象。
种种现实,深深刺痛了黎永刚的心,他决定要为黄莲乡各村的老百姓干一件足以改变黄莲现状的大事:修路!
风餐露宿悬崖深谷开凿致富路
从2000年开始,雄心已定的黎永刚开始组织发动各村村民捐款修路,并立下“不通公路不回家”的誓言,见有人信誓旦旦带头修路,早就饱受无路之困的黄莲村民,响应积极。在黎永刚的带领下,村民们和他一起卷起铺盖,背上在工地做饭的各种粮油,在山上安营扎寨。18年修路历程,就此拉开序幕。
18年前的黄莲乡,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方式依然在这里延续。修建公路的方式也是如此:依靠一根根钢钎、一个个铁锤、一把把锄头及紧缺的炸药。因此,在黄莲乡这样的地方修路,面临的难度、障碍,可以说比山还高。
为此,黎永刚专门花了数月时间走遍各村寨勘察地形,了解民情。
为弄到开山所用的炸药,黎永刚白天黑夜地缠着书记、乡长,当时连吃饭都还成问题的黄莲乡只好把全乡仅剩下的3吨炸药全给了他,他守着这3吨炸药兴奋得一整晚都睡不着!
一切准备就绪,充满激情和干劲的黎永刚在修路期间每天拿着大喇叭,早上督促村民起床,晚上督促村民睡觉,甚至连做饭的事他也管。整个工程,他既是指挥员,又是工程师,同时还是施工员。
所有的艰辛付出在2000年临近除夕之时有了成效:这年,黄莲乡第一条连通芭蕉溪村、上螺蟹村、下螺蟹村的通村公路毛路贯通,异常兴奋的三村村民更是迫不及待地自发组织了一个通车仪式。
今年已57岁的上螺蟹村村民曾祥科,是那次通车仪式上,第一个将车开进村里的人,为了这个别具意义的通车仪式,在外打工多年的曾祥科东拼西凑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一辆二手货车。
站在黄莲乡至大溪河村通村路峡谷口,黎永刚露出欣慰的笑容。
至今,曾祥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形:“乡亲们自发放鞭炮迎接车子,没有锣鼓,就用自家旧盆旧锅当成锣鼓敲,和村里几位会拉二胡吹唢呐的乡亲,敲锣打鼓一路将我送到上螺蟹村!”
这一天,村里70多岁的吴启元也来到了欢迎仪式现场,曾祥科特意让他坐上了车,并带着他在村里绕了一圈,这是吴启元老人这辈子第一次坐车。
这场堪称能够载入黄莲乡历史的通车仪式,让黎永刚和曾祥科等5000多名村民终身难忘,而曾祥科从此留在家中,一边照顾年迈的父母,一边跑运输,做起了生意。
曾经遥不可及的梦,在这一刻竟然就实现了!
黄莲乡村民对路的渴望,让黎永刚至今还记得一件事:修路时,很多参加修路的村民是修倒路,即从已修路段的另一头(村民自己所在村寨位子)开始修起,他们担心这路修着修着就修不到自己村里,所以就倒着修。
每想起这事,黎永刚心里依旧不是滋味,皆因村民们受困于路太久、太苦!
紧接着,从2006年开始,黎永刚又带领全乡各个村组克服种种艰难修建通村、通组路。10多年来,黎永刚曾立下的“不通公路不回家”的誓言被他完全兑现。修路期间,他与施工队和志愿修路村民一起,住简易帐篷、喝岩缝水、吃方便面。后因长期吃方便面,黎永刚得了急性肠炎。一次病发,黄莲坝村村民廖正府用车把他送到木瓜镇白露村,吃了乡村医生赵再富的药后才缓解,两人劝黎永刚休息观察一下,但他还是急忙回到了山上。得知黎永刚生病原因后,村民们纷纷凑集鸡蛋和腊肉主动送到了山上。
有了路就什么都好办了
截至2018年,在黎永刚的带领下,黄莲乡已实现“村村通”“组组通”公路的愿望,其中通村公路建设76.25公里、通组公路71.51公里,除此以外,还有几十公里通户小路,总计近200公里,并与外界相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
有了路的黄莲乡,就有了谋求发展的底气和力量。黄莲乡党委书记付虎勇介绍,乡里将充分利用黄莲乡丰厚的方竹资源,重点打造方竹笋龙头产业。如今,黄莲乡拥有成规模化的方竹林4.8万亩,亩产方竹笋400多斤,乡里正在全力改造方竹林,目前已经改造完成3.8万亩,到2020年,黄莲乡将打造10万亩方竹产业。
方竹笋4元左右一斤,10万亩方竹林将产出4000万斤左右方竹笋,按均价3.5元一斤算,10万亩方竹林将有1.4亿元左右的产值。
除方竹产业外,黄莲乡还有上千亩的中药材产业,并大力发展生态养蜂、生态牛羊鸡等养殖,确保家家有产业覆盖,户户有增收渠道。
黄莲乡未来的发展方向还不止这些,乡里拥有地质公园、天然溶洞、原始森林及千亩草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乡里已获得重庆南方集团重资打造黄石公园等旅游景点,预计未来三年内建成国家级旅游景区。
如今,每天穿梭在黄莲乡大山公路上的各类汽车络绎不绝,茫茫群山再也无法阻挡乡里蓬勃发展的朝气,今天的黄莲乡,因为出色的公路建设而完成了蜕变。
4月17日,坐落在黄莲乡山谷之中的大溪河村,49岁的兰成发一边在家里和几名乡亲一起修建自己的新房,一边不时打望着自己于去年修建的鱼塘里的鱼群,盘算着自己未来的规划。
黄莲至大溪河这条通村路,黎永刚2013年带领村民捐资16.5万,政府出资8.3万修建,2015年修成,从山顶到山谷的村里,垂直落差700米,也因此修出了25道拐,未修路之前,大溪河村民出山,爬完山谷要两个小时左右,如今,开车只需30分钟左右就能上到山顶。
“有了路啊,就什么都好办了!”
不经历“无路可走”的痛楚,怎能真切体会到黎永刚这句平淡无奇的话语背后蕴含着兰成发要在大溪河里养鱼致富的底气和勇气以及黄莲人战胜贫困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