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
2019-07-25王鸣凤
王鸣凤
[摘 要] 分析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迫切要求的基础上,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详细介绍该校图书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还分析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期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88-02
一、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人工智能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影响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极大地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结构及其服务主客体的行为。因此,人工智能既为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实现条件,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1.人工智能亟待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一直以来,在图书馆学,特别是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各种研究方法中,“分而治之”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但是,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学应以数据科学、知识服务为主导因素。原有的研究方法开始暴露其不足的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学的研究已经开始转向智慧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同时,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的应用。
2.人工智能驱动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提升
众所周知,情境感知/情境计算、视觉内容识别/视频分析、语音识别/语音翻译等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已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及其领域被快速推广应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也不例外。一旦高校图书馆“嵌入了”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技术及应用,一定会使知识管理过程更高效便捷、服务效果更舒适、用户行为分析更精确,而这一切都是革命性的变革。
(二)人工智能为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创造了条件
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图书馆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承担着非常艰巨的任务,它为学校教育文献资源提供了基础保障条件。人工智能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为高校图书馆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經过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已相当成熟,很多高校不惜重金打造“现代化”的图书馆。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信息技术领域原有优势,促进高校图书馆更快地向智能图书馆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说,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水平代表着这所学校的发展水平,也代表着这个学校的主要形象,是高校的重要的对外交流窗口之一。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图书馆是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主要领域。同样,高校图书馆在人工智能时代对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也就顺理成章,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较为系统地展现其在知识服务过程中的“完美”形象。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将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时刻按照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创新的工作总基调,为广大师生员工等读者群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及智慧化的服务。
(三)人工智能下的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文献综述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苏云的《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不断升级的图书馆发展引擎》一文中设计了“人工智能+图书馆”的三层结构模型,包括虚拟助理、虚拟服务、精准化管理等8个应用场景。苏云教授认为,按照上述三层结构模型,妥善解决“人工智能+图书馆”建设面临的理念、大数据建设基础薄弱等问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云南理工大学马丽等学者在《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一文中认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是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应以技术革新为核心强化有效供给,通过管理、机制体制创新从而达到提升服务供给水平、拓宽服务供给渠道,切实提高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资源供给端的服务质量,满足有效需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矛盾也已演变为师生日益增长的对信息资源获取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下,高校图书馆供求冷滞等不平衡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运行与发展,也影响了图书馆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层次。人工智能时代,各个高校的图书馆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主动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丰富并寻求突破图书馆在信息咨询、打印复印、技术体验、空间服务、学科服务、科技查新、定题跟踪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的内容。
二、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主动变革。他们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的实践中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了大胆的供给侧改革,具体表现有以下几项主要内容。
(一)多领域灵活应用人脸识别系统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人脸识别系统,其接口为基于云计算的人脸识别技术,提供SaaS服务,在不改变接口程序的前提下,算法可更新迭代,为图书馆提供最前沿的AI技术。人脸识别接口具有可扩展性,已绑定人脸数据的读者通过人脸识别读者身份后,可在图书馆其他关联设备上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可替代一卡通运用到图书馆的各项管理业务中,具备金融级别活体检测功能。目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人脸识别系统主要用于通道闸机进馆认证、自助借还书机、咨询、空间预约、电子阅览室电脑登录等领域中。快速检测人脸,准确识别多种人脸属性,人脸识别系统的人脸识别技术灵活应用于各种场景,准确率达到99.7%以上,设备应用层面秒级响应。根据两张人脸特征相似度给出评分,核对两张人脸是否属于同一个人。可以1∶N图像匹配比对,从人脸库中识别用户身份或相似人脸。
(二)人工智能机器人“主动”承担工作任务
师生进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一楼大厅后,接近到咨询机器人特定范围内,咨询机器人会主动问候。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有:
1.师生可通过语音形式与机器人进行天气、景点等常规咨询及获得反馈。
2.系统可记录师生习惯。绑定人脸后,师生可通过语音形式对机器人发出查询图书、推荐图书指令。前期,智能机器人只简单根据用户“科幻”“本月××排行榜”“××作家”等直接推荐数册图书(包括纸质图书及电子图书,其中电子图书还可以为用户展示使用及阅读教程)。现在,学校智能机器人已经积累了较精确的师生读者的行为数据,可以向师生推荐精准图书。
3.师生可通过刷脸或刷卡即可查询个人借阅及违章情况,如有违章,师生可选择直接扫二维码结算或通过引导在手机端微信、APP上结算。
4.智能机器人内置触屏上可查阅图书馆内部功能介绍,系统语音为师生和来访者讲解。
5.智能机器人具备人工智能自然语音处理技术和提供最优质的文本处理和理解交互功能,其语音识别技术准确率达到90%以上。
(三)大力推行网上委托借阅的“易借通”服务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是高校图书馆在人工智能时代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改革的浪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也许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借还书服务上,即利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书籍为师生等固定读者群提供图书等文献借阅服务。但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条件开展供给侧改革,开辟了网上委托借阅的新天地,既为师生等读者群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新的共享方式,同时提供更为便捷、更为优质的服务。从2017年6月起,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借助智慧图书馆平台,推出了“线上委托借阅,线下随到随取”的易借通服务。这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和理念,彻底打破了原有图书借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共享,提供更为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了广大师生图书借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广大读者的借阅权利。2018年3月起,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进一步推出了打造淘宝式一站借阅服务,把图书馆优质的文献资源更加及时、有效地推送给师生等读者群。
(四)更精准地推送“可能感兴趣”的资源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智慧图书馆平台会根据师生等读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资源的有效推送。目前,推送的大数据分析依据主要有:(1)读者过去一年在學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数据;(2)读者在云桌面使用资源的历史数据;(3)读者的专业情况等。通过更精准地推送“可能感兴趣”的资源,更好地满足了师生等读者学习、科学研究等的需要。连续多年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14种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稳居全国高职第一位。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大数据等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在不同范围、体系和领域中前所未有地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及方法。但是,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还没有习惯人工智能思维方式
当前,人工智能思维已经开始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同样,也冲击着高校图书馆,使其在软硬件设施设备、信息资源管理、知识服务创新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限,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人以“润物细无声”的味道。高校图书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也一直在不断努力前进。但是,人工智能要在高校图书馆完全被接受,并被充分应用起来需要一个过程。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并不能使人工智能思维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改革中迅速蔓延。人们还是习惯于用互联网的思维,而非人工智能的思维去关注图书馆的发展,不能使图书馆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中产生更多有价值的闪光点。
(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缺乏人工智能的专业人才
在众多高校图书馆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人工智能人才紧缺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也面临同样的难题。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人才去做。高校图书馆专业人才的缺乏势必影响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发及其创新创造,而且对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缺乏必要的敏感性。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高校图书馆需要与相关利益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组建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发团队,才能有效弥补人才短缺,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推动高校图书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数据收集和管理存在较大困难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对大数据的采集不可避免。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在数据收集和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缺乏相应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设备;(2)难以建立数据模型及其分析格式;(3)缺少数据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及策略。此外,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据一般都是通过商业行为方式获取的,其开发利用将更为复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结合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行供给侧改革,着重可以在文献资源建设、馆舍空间建设和用户管理服务等领域开展。在高校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人工智能时代的图书馆供给侧改革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奇迹。
参考文献:
[1]黄晓斌,吴高.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与变革趋势[J].图书与情报,2017(6):19-29.
[2]吴卫华,曹健,王艳红.高校图书馆服务供给侧改革浅析[J].现代情报,2017(2):104-107.
[3]李建伟.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与演进: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J].情报探索,2018(4):122-125.
[4]高彧军.人工智能阅读与图书馆阅读推广[J].图书与情报,2018(2):125-128.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