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基础课育人功能研究

2019-07-25李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5期
关键词:基础课育人院校

李婧

[摘           要]  一直以来,公共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文化素质教育的主体角色。但是育人目标失衡、教学脱离实际以及教育效率较低都是当前我国高职开展公共基础课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现代化的高职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公共基础课的文化育人标准,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优化公共基础课的育人功能。

[关    键   词]  公共基础课;育人功能;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38-02

一直以来,高职公共基础课在整个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公共基础课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对象,因此也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一课堂。由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区别于普通教育,高职的公共基础课同时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学使命。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位,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基础。随着当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的公共基础课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公共基础课的主要问题,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同时积极地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化职教体系。

一、当前高职公共基础课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工具性目标与价值性目标之间不平衡

一般来讲,高职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育人模式。但是如何在高职教学中有效地实现突出培养人才的层次性、职业性以及发展性,在较大程度上完全取决于高职公共基础课中工具目标以及价值目标之间的关系。而价值目标则是人文综合素养养成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但是,当前高职公共基础课偏向于实现工具性目标,基础课程被压缩,严重脱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

(二)高职教学脱离实际

高职公共基础课长期受到学科型课程以及教学模式的严重影响,十分注重知识教学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同时强调用系统性的知识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做详细的准备,因此也严重地脱离了生活实际。一方面,公共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相脱节。另一方面,公共基础课不能及时符合社会产业的发展需求和态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差,专业知识不牢固,这些因素都严重削弱了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公共基础课在育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在育人的过程中,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基础课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情感陶冶、思维训练以及价值熏陶等多种方式,逐渐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某种教育意义上来讲,公共基础课教育就是人成才的根基。

一方面,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求下,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修养方面都要有明显的提高和进步,这才是学生在未来就业后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从长远角度分析,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会越来越趋近于科学合理。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文化素养。除此之外,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全面实现人才的培育作用。

三、高职公共基础课育人功能的研究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通过对国外的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实践调查可知,真实的工作情景不仅仅依靠现代职业人员自身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基本道德,还需要人员能够具备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比如,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职业迁移能力等。高职院校单凭专业课并不能够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但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能够实现人文与科技有效融合发展的重要形式,它具有工具与人文的双重价值,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本质就是促进个体文化的自知与自觉性,以其不断使学生能够适应文化,并改变文化。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引导学生自觉担负起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的使命,并且勇于承担、履行社会的职责。

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要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一些发达国家地区,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一般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修养,全方位塑造学生的健全品格,使学生的发展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可以给学生拓宽一些具有人文气息、富有时代精神的故事,强化学生的人文情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与此同时,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职能,以培养卓越的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增强学生自主提高个人素养的意识,强化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适应能力。

(二)设置多样课程,将专业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高职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是专业课以及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侧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专业课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基于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社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可知,高等职业教育要将公共基础课程的类型设置得更加多样、合理。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注重与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过程,同时健全教学分流与转换制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改革和创新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如MES、CBE项目课程以及学习领域课程等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模块化和综合化的公共基础课程使教学焕然一新,在重视理论与实践同时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高职公关基础课程要紧密贴合学生未来工作与生活的需要,侧重将实践应用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突出因材施教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的职业教育侧重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内容也要适合所有学生的需要。这个过程可以凸显出尊重学生个性需求的教学原则,这同时也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引导学生分层学习、弹性学习。高职院校可以将课程细分为不同的等级水平,让学生结合自身需求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借此引发学生的弹性学习兴趣。其次,高职院校要侧重加强课程模块化的衔接。例如,当学生选择选修公共课时,可以给学生提供许多可供选择的科目类型,有陶冶身心的瑜伽、音乐、美术课等,还有赋有教育意义的思政、中国近代史等课程,讓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爱好的选修课,充分扩展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模块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确保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发展选择合适的模块。最后,高职院校要塑造教师的教学角色,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还需要与专业课教师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全面强化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

总之,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的育人功能教学,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并且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式来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公共基础课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威,张峰.人文素质教育与高职语文课程教学[J].江苏教育,2017(1):27-28.

[2]周红丽.文化育人的游离与重建:中高职公共基础课的问题与国际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23-24.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基础课育人院校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