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2019-07-25刘杨扬
刘杨扬
[摘 要] 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中华传统文化在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价值,有助于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具有良好的思政教育价值。在此情况下,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爱国观等,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 键 词] 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20-02
近年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观念扭曲。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在实际思政教育工作中应总结丰富的经验,遵循科学的原则,利用合理的思政教育方式指导大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一、传统文化精髓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精髓
对我国传统文化而言,其精髓之处主要表现在民族立场和谐统一、以民为本、互利共存、简爱兼容等,具体为:
1.以民族为立场强调和谐统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聚散、分合以及融汇,形成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传承受到广泛重视,虽然经历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始终坚持民族的和谐统一,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
2.以民为本
在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目前党领导之下的社会主义社会,都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就已经提出了关于重民轻神的相关政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促使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并且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提升了人们的民族归属感。
3.互利共存
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和平合作以及互利共赢等受到了广泛重视,而中华传统文化当中互利共存属于较为重要的元素,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相通的状态,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良好合作与发展的背景之下,可以促使人与人之间的良好进步,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4.简爱兼容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际关系已经呈现出和谐化的态势,在简爱兼容的情况下,可以营造较为平等的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的矛盾,遵循群体性的生活基本准则,转变自私自利的思想认知。
(二)传统文化的不足
对中华传统文化而言,虽然有很多精髓之处,但是还存在一些缺陷问题。一方面,缺乏平等的观念意识。对平等而言,主要就是人格方面与法律方面的平等情况,而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三纲五常属于凌驾于人权之上的传统封建腐朽文化,难以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精神。主要因为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过于重视人伦,并非自然界的情况,在四书五经等相关经典理论当中,缺乏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另外,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缺乏法治观念,不能与目前依法治国的相关主张相互适应,其长远发展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作用
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应予以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具体作用表现为:
(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对中华传统文化而言,其中蕴含着民族精神内容,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信心,提升其凝聚力以及认同感,全面掌握传统文化当中的和谐统一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历史当中的爱国任务与大事件,有助于引导学生总结我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的优良特征,加大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观念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精神等较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创新知识与培养大学生智慧属于较为重要的工作,使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加大交流力度,例如:在讲解“百家争鸣”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大学生了解自由讲学的特点,大学生能够相互论辩,抒发自己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全面培养其自由性的观念,并且发扬学术自由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有助于使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功利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等逐渐突出,大学生的思想方式发生改变,这就导致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难以更好地发挥人文精神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要想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应当指导学生全面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更好地完成人格教育任务。在高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大学生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正确针对人际关系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在“顺之以天理、应之以自然”的相关知识下,使其在面临生态危机的过程中能够正确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处理,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形成良好的教育作用。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
当前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其价值功能的挖掘属于目前思政教育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应遵循科学的发展原则,统一标准进行思政教育,全面提升整体教育工作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观,提升整体教育工作水平。具体的措施为:
(一)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
目前在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体制已经趋于完善,要想更好地增强思政教育效果,就要加大传统文化的创新改革力度,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转变以往的教育模式,树立正确的人文精神教学观念意识,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包含较多的励志教育内容,具有感恩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有美育的价值。在此过程中,采用思政教育方式能够形成道德以及礼仪的规范价值,应将其合理融入思政教育领域当中,使其可以树立正确的人文精神,保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科学的发展原则,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观念意识,提升教育水平。具体措施为:
1.以志立德,更好地进行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大学生志向高远、自强不息的精神。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很容易出现缺乏意志以及安于现状的现象,心理承受力较低,在此情况下,高校应该将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地渗透到新生军训、干部培养与贫困生教育中,使其可以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更好地面对人生挑战,以此提升整体的教育水平。
2.以爱传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大学生都缺乏感恩之心,自私自利的观念较强,不懂得如何给予他人关爱与宽容。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在思政教育当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关爱,树立正确的关爱观念。与此同时,在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应总结丰富的高校思政教育经验,统一标准更好地进行教育指导,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3.注重高校管理以及人文之间的结合,重视人文关怀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应根据大学生心理变化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重视学生心灵的贴近,在明确其学习与发展需求的情况下,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活动。
4.将理想与实际生活有机整合
思政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學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除了可以使其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外,还要重视学生人格以及思维能力的合理培养。
5.需要将全面性与个性化相互整合,更好地进行个性发展的教育
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遵循科学化的发展原则,结合地域特征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与方法,例如:利用书法绘画方式、民俗知识传播方式等进行教育,通过思想方面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统一标准更好地完成相关教育任务,增强整体教育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总之,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应合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基础上,总结丰富的经验,遵循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发展原则,保证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以及兼容简爱、爱国精神等观念意识,促使教育工作的合理发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张诣,常学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109-112.
[2]杨海斌,杨娜娜,张秀丽.论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J].知识经济,2018,461(9):158,160.
[3]边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途径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6,23(9):68-70.
[4]康丽勇.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未来与发展,2017,41(3):107-109.
[5]薛会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185-186.
[6]邓云晓.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12(3):144-167.
[7]张红兵.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6,37(1):127-128.
[8]王爽.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构建[J].同行,2016,6(8):56-77.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