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尊师重道文化的道德根基

2019-07-25刘海芳

人民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尊师重道

刘海芳

【摘要】从历史上看,优良家风是尊师重道美德的承袭载体,尊师美德在尊师与孝亲相契合的大众家风和尊师与治国相结合的帝王思想中得以传承。就个体而言,优良家风是尊师品德养成的道德基础。优良家风为尊师观念的形成提供了道德价值认同的土壤,为尊师品德的养成奠定了道德人格基础。从社会观之,优良家风对尊师重道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对不良社会风气具有过滤和净化作用。

【关键词】优良家风 尊师重道 道德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古语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老师对个人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重提师道尊严,厚植尊师文化,弘扬尊师传统,营造尊师氛围”。尊师重道文化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上,更体现在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引领中。厚植尊师重道文化需要从家风家教抓起。培植尊师重道观念是形成尊师品行的道德根基。

优良家风是尊师美德的承袭载体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深受尊师重道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老师恭而敬之,对道重而求之。传统家风中有着大量尊师重道的规训,是尊师美德得以代代传承的主要载体。

传统家风家训十分重视尊师重道,从家族祠堂里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便可管窥一二。天与地指宇宙的自然之法,君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亲是指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师则是天地之道、君亲之道以及人生大道的觉知者和宣扬者。因此,师与天地君亲有着共尊共荣的地位。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只是职业关系,更是一种伦理关系。由于把尊师与孝亲连接在一起,师父的称呼也开始流行。老师和学生的这种身份伦理关系经由师礼而确认。拜师礼的行礼者不仅是学生,学生的父母甚至家中长者也会代表族人行跪拜礼,以示对老师的礼请和敬重。家庭或家族这种对老师礼敬的家风在家庭成员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尊师重道”印记。

在古代,尊师不仅是寻常百姓家庭的风习风貌,也是皇族、贵族的家法家道。尊师之道与王道息息相关:师道兴,则王道兴;师道尊,则王道盛。帝王之所以要尊师重道是因为帝王是道的践行者,而师则是道的传承者,帝王只有在尊师重道中求师、从师才能领悟道、践行道,从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优良家风是尊师品德养成的道德基础

优良家风为尊师观念的形成提供了道德价值认同的土壤。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精神风貌,是家庭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通常情况下,有什么样的家风,便会有什么样的家庭成员。在尊师重道的家风氛围中,家庭成员更容易认同、接受、形成尊师的道德观念。

优良家风有利于家庭成员形成对教师的正确认知。尊师重道的家庭通常都会以“老师是园丁”的思想来教导家庭成员。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家庭成员的认同,从而形成一种尊敬老师、感恩老师的道德价值观念。

家长的言行为家庭成员提供了榜样。家长在处理其与老师的关系,以及指导子女处理与老师的关系中所呈现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子女。一般而言,具有尊师家风的家庭对待老师态度恭敬,行为谦和。中央党校教授李振霞指出,如果家庭教育时刻注意帮助孩子真心诚意地爱自己的老师,那么,就不会出现像有的孩子那样,处处挑老师的毛病。相反,会时时注意老师的长处和优点,诚心地接受恩师的言传身教。

优良家风为尊师品德的养成奠定了道德人格基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也影响着尊师品德的养成。个体的道德修养和境界与家庭的道德观念和精神风貌息息相关,优良家风是个体道德人格形成的基石。道德人格是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以及道德习惯相互作用的集合体。道德人格的内容是社会性的,表现着道德主体的社会化程度。同时,道德人格又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表现为个体内在的稳定性特征。

一方面,优良家风在家庭成员的社会化中起着铸模作用。道德社会化即道德主体对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自我意志和信念的过程。研究表明,儿童在很早时期就能对别人表现出积极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儿童的这种道德情感和行为与父母的德行以及家庭环境、氛围紧密相关。父母对事物的评判标准,以及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对儿童的道德认知和行为倾向有着深刻的影响。家庭是一个具有亲缘关系的组织单位,家风的熏陶通常是一种情感的熏陶。在家风的教化中更容易产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尊师重道作为一种伦理规范,既是一种社会的道德要求,也是家庭赓续、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家风塑造着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性格表现在人们对待周围事物以及人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一经形成,就会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性格的形成不仅受遗传等先天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后天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家风,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影響。一个人的性格与家风密不可分。家风影响着性格的形成,而性格则制约着人的特定行为。例如,一个性格温和的人更容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恭敬和谦让的态度和举止;而一个性格偏执、暴戾的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则更容易走向极端。

优良家风是营造尊师重道氛围的重要元素

尊师重道的个体品质和行为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道的氛围,教师群体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才会不断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幸福感的提升又会对教育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的社会化的初始场所。家风作为附着于家庭的精神文化、道德文化,是教化人、影响人的“第一站”。诚如社会学家所言,社会不是直接与个体发生联系,而是通过家庭这个中介进行联结。因此,深受家风浸染的每一个个体,在其社会生活中,必然会将家风精神传递到社会之中。由此,家风将辐射到学风、师风、校风、民风、政风、党风等其他不同领域之中。换言之,家风是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元素之一。家风良好,就能引领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家风失范,好的社会风气也会渐渐丧失。因此,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道的氛围,离不开尊师重道的优良家风的影响。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净化器。家风对不良社会风气具有过滤和净化作用。人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动物,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风气是人们在实践中产生的群体性精神面貌,并不以个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有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人的行为会反作用于客观的社会风气。因此,家风通过对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拒斥,过滤掉社会风气中的消极内容,使社会风气得到净化。同理,优良家风会过滤掉社会中对教师缺乏基本尊重的不良之风。李振霞教授指出,对于社会上有轻蔑老师或对老师进行人格侮辱的思想行为,作为家长,应义正言辞地予以批评,消除这种社会现象对孩子心灵上的影响,并及时告诫孩子绝不能发生这种不良行为。总之,如果尊师重道的家风普遍盛行,那么不尊重老师甚至是轻蔑老师的社会风气便会失去生存的土壤,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尊师重道的浓厚氛围。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后)

【参考文献】

①刘余莉:《读懂中华传统中的尊师重道》,《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30 日。

②李振霞:《我家走出四博士》,广西:接力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欢

尊师重道
韩愈的师道观对当代青年教师的启示
中华尊师重道文化的传承推广研究
魏昭尊师重道
关注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由德育智
韩愈《师说》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布隆迪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管理模式的改进
浅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意识
程门立雪
解读《师说》中的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