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的消毒处理及误区分析
2019-07-25娄冲
娄冲
摘 要:随着我国牛只饲养量的逐年增加,在实际的饲养生产过程中对于牛舍的卫生和消毒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良好的卫生状况和正确合理的消毒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和病毒的传播及感染,是保证牛场饲养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本文主要针对牛只饲养舍的卫生要求和消毒处理进行综合的论述,并且介绍相应的消毒误区,以纠正生产中的消毒工作,为临床生产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供参考。
关键词:牛舍;环境卫生;消毒管理
一、环境卫生和设施条件
1.牛场的选址。牛场在最初建场选址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在适宜牛只饲养的位置,通常应该保证饲养场的地势平坦,朝向应该背风向阳,并且同时具有排水便利的优势,在饲养场的四周可以根据实地情况建设具有绿化效果的隔离带。最好选择的建场位置可以给牛群提供足够清洁的水源。在对牛舍建筑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地面和墙壁材料应该考虑优先选择便于清洗和消毒处理的,对于以后日常饲养生产中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有利,而且尽量要给牛舍配备完整的粪尿排出系统。饲养场内应该保证净道和污道不交叉而独立存在。
2.消毒设施。有条件的饲养场可以在牛场大门的位置处设置相应的供车辆消毒的池子,同时可以在饲养场的主大门侧门处也设置相应的供人员消毒的池子。条件允许的还应该给场内配备供人员使用的喷雾消毒设施,并且在消毒室内安装紫外线灯,并且配齐洗手盆等。
3.饲养场及周边。牛舍及其周围应该常年都保证有清洁卫生并且整齐的环境,力争给牛只营造园林式的生态环境模式。这就要求在运动场中清除石头、硬块及积水等,保证每天都要针对圈舍、牛床、食槽等进行清扫处理,牛只产生的粪便和污染物都要在第一时间加以清除,并且运送到饲养场外采取堆积发酵的无害化方式进行处理。日常饲养生产中应该避免将垃圾及废弃物堆放在牛舍及其周围。饲养场内出现的病死牛只和污水物一律采取无害化的方式加以处理,舍内出现的胎衣通常要做深埋处理。
4.季节条件。每年的夏季饲养场内气温比较高并且蚊蝇比较多,所以在夏季应该重视防暑降温措施的落实,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消灭蚊蝇的手段。但是每年的冬季饲养场内的气温会比较低,此时就要求饲养者对牛群落实好防寒保温措施,通常是通过架设防风墙,或者在牛床与运动场内铺设褥草的手段加以实现等。
5.其他。最后,饲养场应该根据实际的条件情况设置相应的病牛专用隔离舍和粪便的处理场所,并且将相应的配套设施配置齐全。
二、消毒措施
1.环境。饲养场内的牛舍周围以及运动场所应该保证每个星期进行一次消毒处理,通常是采用2%氢氧化钠或者是生石灰加以消毒。而牛场的周围、饲养场中的污水池以及下水道等处应该坚持每个月都进行一次消毒处理,通常是采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如果饲养场的大门口和圈舍的入口处设有了消毒池,原则要求是每天都要更换消毒液,然后采用2%比例的氢氧化钠溶液加以消毒处理。
2.人员。如果处于疫病的紧急防疫阶段,应该严格禁止外来人员进入饲养场区中,即使在其他的时间段进入生产区也应该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才允许进入,必须严格的遵守饲养场制定的卫生防疫制度。对于场内的饲养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体检,如果存在人畜共患病的工作人员禁止进入牛只的饲养生产区,并且在饲养场外接受及时的就医治疗。饲养场的相关人员在进行喷雾消毒和洗手时应该采用有效的消毒药液,并且要求每天更换一次药液,生产中通常会采用0.2%~0.3%比例浓度的过氧乙酸溶液。
3.用具。饲养场内的饲喂用具、料槽、饲料床等设施都应该开展定期的消毒处理制度,生产中通常会采用浓度比例为0.1%的新洁尔灭溶液或者是浓度为0.2%~0.5%浓度的过氧乙酸溶液。但是饲养场内日常使用的生产用具,应该在使用的前后都对其采取比较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处理。
4.活体环境。对于饲养场内的活体环境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都要求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通常会采用0.1%浓度的新洁尔灭溶液、0.3%浓度的过氧乙酸溶液、0.1%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等。但是在采取消毒处理的时候应该注意避免牛奶被消毒剂而污染。
5.牛体消毒。对奶牛进行挤奶、助产、配种、注射及其他任何需要接触奶牛的操作之前,都应该先针对相关的部位采取相应有效的消毒处理。
6.生产区设施。在我国每年的春秋季节应该采用比例为0.1%至0.3%浓度的过氧乙酸溶液,也可以采用比例为1.5%至2%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针对圈舍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大消毒处理,同时保证饲养场内的牛床和采食槽按照每个月的1至2次的频率进行消毒处理。
7.粪便处理。根据饲养场制定的处理制度,应该将场内产生的粪便采取堆积发酵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并且应该每个星期针对粪便堆积的位置采用2%至4%浓度的烧碱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三、消毒误区
1.消毒前不进行清洁处理。如果饲养场在进行消毒措施之前并没有将场内的污物清除,则存在的污物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消毒剂与病原体的接触程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将消毒的效果削弱。消毒采用的消毒剂也能夠和饲养场内存在的有机物结合,特别是与蛋白质结合之后会形成不溶性的物质,在非常大的程度上阻碍消毒作用的效果。饲养场内如果存在很多的有机物,就会大量的将消毒剂消耗掉,从而在针对病原微生物发挥作用的时候会相应的降低消毒剂的浓度。
2.带牛消毒不当。如果饲养者对于场内的牛只进行带牛消毒的方式,就应该包括场内的所有活体牛的体表消毒,但是不仅仅局限于此,而且还应该针对整个牛只所处的空间环境开展相应的消毒处理。实际饲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少病原微生物都是以空气的方式进行传播,所以采取相应的空气消毒处理能够比较有效的控制此类疾病,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消毒效果。
3.消毒流于形式。牛只饲养者应该根据饲养场的实际生产情况而制定适合自场的消毒制度,并且配合设计有周密的消毒计划,这样才能够保证饲养场在饲养管理和疾病控制的方面顺利的开展。在对饲养场进行消毒处理的时候不能够所有区域都相同的处理要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行政区和生产区的消毒措施落实,尤其是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而且不能忽视任何人的消毒处理,饲养场的领导、技术员或者是饲养人员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执行措施。
4.过份依赖消毒。实际的临床生产中存在一些饲养者对于消毒的效果有过分的依赖,虽然消毒是构建有效生物安全的组成的部分之一,但是消毒并不是生物安全的全部组成。要求生产中在实际饲养工作中正确的认识。牛只饲养场内的生物安全措施中存在很多的工作环节,而且每个部分都比较重要,生产中经常要面对的比如对于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措施的落实,对于饲养场内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控制,以及饲养场内产生的污水粪便的合理有效处理,同时还要重视场内的蚊蝇和老鼠的消灭手段等的落实。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能过分的依赖消毒的功能,而应该综合的考虑以上各个环节工作的有效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