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从文的浪漫世界

2019-07-25刘晓宇

北方文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萧萧浪漫主义湘西

刘晓宇

摘要:沈从文作为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面对社会现实,通过朴实的手法将人生理想表达出来,本文通过对沈从文作品的简略分析,分别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文学世界、其冲淡的笔法以及温和的笔调等几个方面浅谈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关键词:沈从文;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当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五四浪漫主义思潮在社会革命高涨的背景下急剧分化。这个时期不仅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前进的步伐,更是一次重要的蜕变。这一时代的作家们放弃了对本时代的知识分子苦闷内心的表达,放弃了对时代变幻的抒写,他们从另一个角度以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祖国的田园风光。例如沈从文、废名等,他们把笔墨放在中国的山水之间,致力于叙写田园生活,在恬淡的自然里表达人性之美,在人与自然的美好关系中讴歌人性美、人情美,在特殊的岁月中奏响了一曲美丽而忧伤的生命之歌。

雨果直截了当地指出,所谓“浪漫主义,其真正的定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1),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发生于“五四”文学革命之后,在那个黑暗动荡的时期,浪漫主义思潮把人的情感极大地解放了出来。但对于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究竟有没有被保留下来,学术界却一直是存有争议的。例如郁达夫、沈从文等,这些文人志士是浪漫主义思潮的一大浪潮,他们笔下的乡土风情画都被看成是乡土写实,但是他们用艺术的独特态度将忧愁隐藏在这些乡土风情中。

一、

沈从文,他用自己独有的文字塑造“湘西文学世界”。沈从文以“乡下人”自称,但是,沈从文不可能是织布犁地的“乡下人”,实际上自从进入北京城之后,他的身上就有了一层都市知识分子的烙印,他常常会用知识分子那不一样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常”与“变”。

沈从文的湘西文学世界不是在湘西创造,而是在本土的现代都市构造的,是在北京、上海、青岛、昆明完成的,“沈从文所创造的湘西文学世界是他的都市体验和乡土记忆相互融合的产物。”(2)他曾经这样说过:“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3)这种人生形式,由始至终地贯穿于他的文学作品中。沈从文书中的湘西世界也以一个淳朴、自由、充溢着人原始生命力的王国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笔下的湘西世界犹如世外桃源,但我们都知道,湘西虽然民风淳朴,可也有野蛮的杀戮,卑鄙的灵魂。沈从文在十几岁时曾当过小兵,他在《从文自传》里回忆那段经历时说道:“在那地方约一年零四个月,大致眼看杀过七百人”。再到后来他写《湘西》,则更是直言湘西的弱点是“极顽固的拒他性”。

沈从文用自己的笔墨把湘西的美好表现出来,将那些丑陋的一概省去,从他的散文到小说,都是与现实远离的美妙歌谣。其实,这不仅是作者过去情感的展现,更是作者的向往,对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式的期盼。沈从文之外,郁达夫、废名等都在作品中表达出此类的诉求。

郁达夫的笔墨是感伤的,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染上了颓败之味。而沈从文的笔下,湘西是朴素的、宁静的,通过乡土文学将湘西的乡土人情之美写到极致,把自己精神上的压抑、痛苦借忧伤而美丽的故事表达出来。沈从文将一切用朴素的方式写出来,用人与自然的关系来替代人性的肉欲,将其抒写为自然人性的展现。他取的是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史态度,由城乡对峙的整体结构来批判现代文明在其进人中国的初始阶段所显露的全部丑陋之处,并表达了他的文化理想——提出了他的人與自然和谐共在的哲学。(4)沈从文的笔墨永远是优美的,如同一曲醉人的民谣,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塑造出健康而和逻辑的人生之路。

水手柏子,在小说中是一个小人物,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迷茫,更不用提社会地位,尽管如此他依然快乐。柏子为了能与相好的妇人相处,“预备将这一月储蓄的金钱与精力,全倾之于妇人身上,他们却不曾预备要人怜悯,也不知道可怜自己。”(5)两人以利益结合,尽管两人之间并不是纯粹的感情,但点点滴滴也透露出妇人对柏子在贪欢之外尚存真情实感。这一类的事情我们无法从道德的高度去批判,从人性根本出发,这是人类动物最原始的生命力的体现,是生命的炽热。这也是沈从文笔下肉欲的体现。在这个“湘西世界”中,情欲不再淫秽。在沈从文的笔下肉欲是人的觉醒,是青春的萌动。

二、

沈从文直言“要善于做情绪的体操”,用理性克制抒情达意,情感不要太过轰轰烈烈,冲淡的抒情方式不失为恰当的表达,他劝导作家们在创作时,应该多一些理性,不要过于感性,需要更多的克制。

小说《萧萧》,萧萧十二岁时就作为童养媳出嫁时,她的“丈夫”却才刚断奶不久。三年后,萧萧被比她大了十多岁的长工花狗诱骗失身并怀孕。原本犯下此等罪行,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绝不会容许萧萧的存活,她应该被浸猪笼被沉塘或者被发卖,但萧萧的伯父不忍心如此,更有趣的是其婆家人,在萧萧生下别人的儿子后,婆家人都很欢喜她生下的儿子,那个儿子“平时喊萧萧丈夫做大叔,大叔也答应,从不生气”。(6)萧萧一如既往地与过去一样生活,一代又一代,生命往复,循着轨迹一步步走下去。沈从文就是用冲淡的笔法,把原本富于悲剧性的故事平和地叙来,不去有意识地揭露或控诉什么,使读者痛苦的过程中给一点希望,不至于对世界彻底绝望。

童养媳萧萧,相较于艾青笔下命运凄惨的大堰河,萧萧出嫁后的日子可谓是“人间天堂”。虽然如所有的乡下女孩子一样不可避免的下地干农活,但她并没有格外的承担不符合她身份的事物。从书中的情节推断,萧萧的婚后生活应该并不压抑。作为一个童养媳,她并没有被社会和生活的苦难压弯腰身,反而被家人的温暖包裹着消弭了苦痛。萧萧的生活在特定的时代的中国,乃至今天都可以说是伤风败俗,为人所不齿的事件,但是在沈从文的冲淡的笔法下,她一如既往的生活着,就这样,不被接受的一切被村子里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芒化解了。

三、

沈从文的世外桃源——湘西,是乌托邦,是美的象征,但是这一世外桃源的同样存在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而他没有把笔墨的重点放在这些上面,他用素朴将这一切淡化,使得作品在充满美好的同时又笼罩在忧伤的之中,作品整体回荡着一种美丽而忧郁的情感基调。《边城》,是沈从文创作追求的集中体现,不仅只是人性讴歌,更是对自由的期盼,给生活刻画出理想的味道。沈从文笔下的人物个性纯真,善良:单纯的翠翠,质朴的祖父,朴实的傩送和天保,这一切人性的美好与如画的山水映衬而成,即使是那些妓女、强盗等人物,也不乏人性的光辉。

沈从文在《水云》说“对于一切自然景物,到我单独默会它们本身的存在和宇宙微妙关系时,也无一不感觉到生命的庄严”。(7)这样的作品往往更能使得读者读进心里去,在更深处督导灵魂,让读者从另一条路径感受悲剧,这样悲剧的力量给为庞大,便更有利于启发生命的意义,更能表达生命之美。

沈从文对淳朴人情的书写,对“湘西世界”的创作,把自己的理想幻化在字里行间,这既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人性之美的呼唤,是世俗生活中的导向,在这个湘西世界里,供奉着的是一种充满人性和神性的爱。

注释:

《中西方现代浪漫主义试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最新版修订内容总结

《沈从文文集·柏子》

《沈从文文集·萧萧》

《沈从文文集·水云》

猜你喜欢

萧萧浪漫主义湘西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The Swimming Pig
欢乐湘西
湘西 国画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泰山天下雄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