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碎空荡荡的玻璃塔世界

2019-07-25张沛然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4期

张沛然

摘要: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使其一举成名的情色小说背后,正是“牧师”劳伦斯发出的爱的召唤和宣言,他企图通过布道爱来拯救这个空荡荡的玻璃塔世界。然而“爱”这个永恒的话题早已被文学、宗教等探讨过千万遍,爱的拯救力量早已为人熟知且认同。劳伦斯到底有何独到的布道手法让爱的力量焕发新生呢?本文从劳伦斯“戳破人类之愛的美好谎言”开始,分析他是如何一步步为我们现代人构建一个自然而健康的“自在世界”的。

关键词: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爱的宣言

第一步:戳破人类之爱的美好谎言

劳伦斯曾在散文《无人爱我》中写道:“要想扼杀一种感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之锲而不舍,反复唠叨并夸大之。坚持要爱人类,可你肯定会仇恨每一个人。因为,如果你坚持爱人类,那你就会坚持要人类可爱,可它远非如此可爱。”经过矫饰、夸大了的虚伪的爱在老一辈人的身上体现为过度的管教和霸道的为“所爱之人”安排命运、对周围的人施以“仁慈”和“善良”,其实他们不过是用高雅的姿态来掩饰自我表白、妄自尊大和恶意霸道,不过是丑恶酌自我意志勾当;在年轻一辈人的身上体现的是爱的过分缺失的利己主义心态的表象,其实他们是连对自己也不会爱的空荡荡的人的实质。这就是现代社会人的心理现状,无论是老一辈人还是年轻一辈人内心都是空荡荡的,现代社会就好像一座玻璃塔。这样的被扭曲、变形的“爱”的概念在人们心中长期驻扎存留、挥之不去,所以劳伦斯深感作为一个作家的使命深重,自称是“爱的牧师”。要为人间布道爱,首先要戳破人们心中的所谓“爱”的概念、爱的传统的谎言。本文把它称作是第一步,是在大众读者接受的逻辑的角度来看的,其实这个观念在劳伦斯的作品中无处不在。无论是散文直白清晰的表述,还是小说中人物命运的象征意涵,甚至是在劳伦斯的诗歌和画作当中也传达着这样的主题。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把原始的大自然森林中充满阳光温暖与野性生命力的景象与工业文明社会中的阴冷灰暗、变态软弱作了鲜明的对照,以一个批判者的姿态把锋芒指向了现代文明中所存在的不自然、不健康、有悖于人性的生命意识和人生形式,戳破了我们文明中的爱的谎言。

然而相比较以前的大多数文学作品通过捕写男女爱情的纯洁和人与人之间虚伪的互相利用感情的对比来教化人们、宣扬爱的主题,劳伦斯有着自己独到的“布道”手法。

第二步:开启男女之爱新世界的大门

如果受到劳伦斯启发的人们要谈起劳伦斯,大概首先想到的都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情色小说,它不仅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遭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国也没有得到开放,一直到60年代才宣布开禁。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把性当作是可耻的不道德的事,各色各样的小说里也都有不避讳的露骨的性爱描写,但是能把性爱描写得很唯美、让人感觉重获新生的小说是很少见的,劳伦斯就是这样的作家。这也是当时有许多学者作家为其辩护的原因。“1960年伦敦刑事法庭审判这本书时,霍加特就特别说这本书‘讲道德,甚有清教之嫌。中国文豪林语堂也早在30年代就指出‘在于劳伦斯,性交是含蓄一种主义的。”国内的劳伦斯研究者、翻泽家黑马曾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序言当中写道:“时至今日,普遍的研究认为,劳伦斯对性持有一种清教徒的观点,因为他认为性是极为严肃的事情,在他的笔下,性爱显得优美、洁净。”劳伦斯为世间的男男女女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性爱就是他布道的场所。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借康妮之口道出了小说之性爱激情的启迪功能:“如果处理得当,小说可以披露生命中最为隐秘的地带:因为,是在生命情欲的隐秘地带,而不是别处,敏锐的感觉潮汐涨落、洗涤和刷新着。”最隐秘的地带就是性,它是人最原始的生命感觉。那么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样的,大概此前几乎没有人如此唯美地探讨过,大家都觉得那是淫秽的、通过粗暴的方式来获得快感的。但劳伦斯用成文的优美语言在小说中把它描述出来,在散文中犀利地把它总结出来。

首先,性是一条流动的河,不是一成不变的同定格式。“性这东西是变化的,一会儿生机勃勃,一会儿平和,一会儿恼怒,一会儿又会随风飘去,飘去”。性爱本身带给我们的体验就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的身体感受和情绪是互相影响的。劳伦斯作为导师带领人们体验更丰富的性爱心理,更告诉我们身体感觉和心理感觉和谐一致的必要性,让我们的“思”与“行”要和谐相处、步调一致。

其次,性爱是人精神再生的钥匙。人通过最自然、原始的性爱激发出对世界对生活对自我的感知,性爱让我们感觉到自己体内血液的流动,感觉到和相爱的人的灵魂的交融,让我们在被工业文明冰冷的、机械的生活所侵袭的同时留住一个本真的自我,给空荡荡的玻璃塔世界中注入强大的暖流。

另外,劳伦斯特意提醒我们,他所说的性,不是那种神经的、性格的、分裂的、苍白的性。“两性问一味的精神交感和兴趣的共鸣终归是与血性的交感相敌视的”。当男女双方只是被相互的个性所吸引,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喜欢相同的杂志报纸、文娱活动,感到与对方说得来,相互钦佩对方聪明的头脑时,这种智慧和个性的共鸣的确成为两性问友谊的良好基础,可这种基础对婚娴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这是一种“性格的性”,没有建立在肉体相互吸引的基础之上,最后血性的交感终会使他们厌恶彼此。

不过,劳伦斯也有一些比较迂腐的性观念。比如他认为手淫是空虚的、羞耻的,甚至是一种自虐;还把排泄和性放在一起做比较,认为“性是一种创造性的流溢,而排泄则是通向消亡”;还认为同性恋是次于男女之问肉体交融的替代物。这几种观念都是他在散文当中明白表述的,但都过分贬低了“手淫”“排泄”“同性恋”;其实它们也是人最自然而然的生命的流溢,假若说它们是空虚、消亡、次品,恐怕就是一种人为的、强加上去的曲解了。

即使劳伦斯的性观念有些保守迂腐,它也还是为男男女女开启了性爱的新世界的大门,然而这只是他的理想之一,不能说重塑性爱的概念不是他的终极理想,但他的的确确是想通过性爱来拯救现代社会的。

第三步:构建自然而健康的自在世界

作为“爱的牧师”,劳伦斯关注的并不是狭隘的传统的爱,而是人们能否自然而健康地真正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虽然他一再强调通过性来拯救英罔社会,多次预言英罔社会将要发生巨大变革,但他深深知道作为一个小说家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变社会。“身为小说家,我感到,个人内在的变化才是我所真正关心的事。巨大的社会变革教我感兴趣也教我困惑,可那不是我的领地。我知道一种变革正在来临,我也知道我们必须有一个更为宽容大度、更为符合人性的制度,但它不是建立在金钱价值上而是建立在生命价值上。我只知道这一点。可我不知道采取什么措施。别人比我懂这个。我要做的是了解一个人内在的感情并揭示新的感情”。他所要强调的不单是性,而是人自身的感觉,不是精神上的感觉,是身体的真正感觉,这两者是不同的。之所以特别强调性,是因为性可以激发人们身体的真正感觉,从而唤醒人们的身体而不是精神对自然、对这个世界的知觉,在“思行合一”之中享受真正自然而健康的生活。他在《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辩》中写道:“我们断绝了内在的养分和更新自己的巨大源泉之问的联系,要知道这源泉就在这宇宙中永恒地流淌着。人类的生命力正走向死亡,就像一棵连根拔起的大树,它的根飘在空中。我们必须重新把自己根植于宇宙之中。”为此,“我们必须回到与整个宇宙和世界的活生生、有益的关系中,其途径是每日的仪式和再醒”。現在的人都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对春夏秋冬、日出黄昏的变换毫无知觉,对自然的生灵冷漠而残酷,更不用说保持对自然与人之间的神秘感觉了。

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梅勒斯和康妮的爱情是在林中小木屋中展开的,他们做爱的场景一般是在木屋里或者森林空地的野外,要知道梅勒斯作为一个猎场看守所居住的小木屋是非常简朴粗陋的,尤其是对于康妮这样的贵妇人来说。这样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和生活条件的贵妇人怎么能忍受在这样的场地展开恋情呢?这不仅是劳伦斯所塑造的康妮这个形象的独到之处,也是劳伦斯故意用这样原始的、极具生命力的、充满野性的自然景象来和二人的纯真爱恋做映衬。没有受到工业文明摧残的、未被污染的充满阳光和温暖以及树木绿植的清香的森林正象征着二人的爱情童话故事,也是康妮和梅勒斯都想要追寻的适宜灵魂和肉体生活的居所。劳伦斯在小说里塑造这个“森林乌托邦”和成人爱情童话就是想要激发人们内心美好的情感和对健康生活追求的信念。

劳伦斯曾在散文中提到过一种魔术叫“隐术”图像,它让照镜子的人在镜中只有上半身的影像。而今天的我们就像是镜中人,没有活生生的情绪。我们头脑中的感觉不过是被教育成的其他人的虚假的感觉而已,根本不是我们真正的感觉。无论是第一步“戳破人类之爱的美好谎言”,还是第二步“开启男女之爱新世界的大门”,都是爱的牧师劳伦斯教导人们感觉真正的感觉的方式;只有人们真正被唤醒,才能达成第三步的理想“构建自然而健康的自在世界”。劳伦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模式,这就是劳伦斯特有的、独创的爱的宣言。

参考文献:

[1]黑马.废墟上生命的抒情诗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2]D.H.劳伦斯.唇齿相依论男女[M].黑马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5.

[3] D.H.劳伦斯.恐惧状态[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