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提升采编队伍四个能力助推县级融媒体建设

2019-07-25汪币桦陈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6期

汪币桦 陈媛

【摘要】推动县级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与新型业务相适应的融合采编队伍。本文结合多年新闻宣传工作实践和经验,论述了如何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的“四力”要求,通过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种能力,来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助推县级融媒体建设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全面提升;采编队伍;四个能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有利于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深化机构、人事、财政、薪酬等方面改革,调整优化媒体布局,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各地目前是如火如荼,抢抓机遇争先建设。如何切实提升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和任务,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一流干部人才队伍。平台建起来了,就要有好的作品播发,要出好的作品就要有一流的采编队伍。那么,如何提高采编队伍素质?结合几十年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实践和经验,我认就是要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种能力,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形势下融媒体发展的新变化,重整行装再出发,助推县级融媒体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在脚力上下功夫,着力改进采访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将“脚力”放在“四力”的首位,是因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要有好的作风。良好的作风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保证,优秀的新闻作品都是从一线跑出来、挖出来的。十几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反复印证了好新闻都是靠脚走出来的,有时为拍一个几秒钟的镜头,会跋涉几十里,拍摄一个感人的场景,会等待数小时或者几天。2015年8月12日0时30分许,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村镇碾家沟村的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山阳分公司生活区突发山体滑坡,造成多间职工宿舍被掩埋,数十人失踪。8月12日凌晨1时47分,我们山阳台记者跟随县消防大队21名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成为最早进入灾害现场现场报道的记者。不惧危险、不怕滑坡滚石,第一时间全面如实记录了山阳县消防官兵,挺身赴险,临危不惧,成功救出14名被困群眾的惊险过程。制作了《灾情就是命令》新闻专题,当天山阳新闻播出,随后省、市台相继转播,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并获得商洛好新闻一等奖,陕西省好新闻三等奖。

还有《背篓电工》这个新闻专题同样获得陕西新闻奖,一样是靠脚板跑出来的。为拍摄采访主人公宁启水,我们先后六次跟随宁启水爬山涉水跟随拍摄采访,每天要走四五十公里的山路,他爬山、我们跟随爬山、他攀岩我们也攀岩、他蹚水我们也蹚水、他进村入户我们跟随,脚磨破,被蜂蛰,才挖掘出了宁启水为民服务的一个个感人故事。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中省市各级媒体相继跟踪报道,宁启水由于媒体的推动,他也获得了人生中最高的荣誉——全国劳模称号和全国人大代表。

新闻报道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好的作品一定来自实践、来自群众,好的记者一定活跃在基层、活跃在群众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积极主动到基层一线深入调研、深入采访的能力,以基层为课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群众的精品力作。

二、在眼力上下功夫 着力挖掘新闻价值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考验的正是编辑记者的眼力。同一个新闻事件,同一个报道对象,为什么不同的记者写出来的报道会有差别?关键就在于眼力的差别。新闻工作者要练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火眼金睛”,既要见人之所见,更要见人所未见,切实增强新闻敏感,提高新闻观察力和发现力。

左右是我下乡采访中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典型,听户源中学一位老师说,他们学校有一位聋哑娃左右,家里贫寒,但娃学习刻苦,能不能帮忙呼吁一下。于是,我当场就让这位老师把娃叫来看一下,因为这个娃耳朵听不见,嘴不能说,和他的交谈只能在纸上写。交谈中发现这个娃不简单,有理想、有抱负,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欲望,只是苦于别人都不理解他,都看不起他,没有朋友的他苦闷到极点。我当时就觉得很有报道的价值,当场就改变了采访计划,对左右进行了采访拍摄,回来就在台上发了一条新闻《聋哑娃左右》,随后几次到户源学校、左右家里进行深入拍摄采访,制作出了记录片《左右的故事》相继在县台、市台播出,产生较大影响,2003年创优中获商洛市好新闻一等奖,陕西省好新闻二等奖。2004年该记录片又在央视《当代教育》栏目播出。左右这个纪录片的发现拍摄报道,不单是获了奖,上了中央台,而是媒体的推动报道鼓舞了一个人,成就了一个人。唤起了这个聋哑娃的自尊、与自信,从此以后他不再自卑,不再孤单。现在左右大学毕业,已经成长为获得“柳青文学奖”的陕西最年轻的诗人。左右的采访报道就是记者眼力敏锐洞察能力的体现,普通的一个闲谈,发现挖掘出了有价值的新闻。

当然,培养眼力还要善于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一篇简短的通报、简报背后,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和故事,只有独到的眼力,才能洞察细微、发现价值。2012年9月,商洛市纪委发了一个干部违纪处理通报,山阳一领导干部由于中秋节违规给职工发福利9000元而名列其中。山阳台记者觉得这个通报很有新闻价值,立即就写了《从九千元局长丢官说起》的广播评论在县台、市台播发,获得当年度陕西新闻奖。

在眼力上下功夫,就是要始终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升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言论、观点、思潮、思想、情况的判断力和鉴别力,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

三、在脑力上下功夫 着力增强策划构思能力

新闻工作本质上是脑力工作,需要新闻工作者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辨别能力。提升脑力,首先是提高政治鉴别力,也包括思维能力、组织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具体工作中还包括选题策划构思、捕捉把握新闻点的能力。

2017年4月24日,山阳县王闫镇口头坪针支部书记李长庆,在开展精准扶贫的一线岗位上,因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山阳电视台记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事件的新闻价值,及时介入跟踪报道。但是,李长庆生前留下的音视频资料少之又少,这给我们的报道增加了难度,怎样把这样一个斯者已逝的先进人物报道的多彩感人,报道组开动脑筋,打破以往报道常规,独辟蹊径,以李长庆儿子李涛去镇上领取父亲遗物切题,通过记录李涛走访父亲工作的地方人和事,使他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心路历程,也全面展示了李长庆扎根偏远乡镇30多年,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他都牢记党的宗旨,恪守为民之责,勤勤恳恳扎实工作,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基层干部形象。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共商洛市委、中共陕西省委先后追授李长庆同志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李长庆同志学习。该节目也获得2017年度陕西广播电视优秀节目一等奖,陕西好新闻二等奖。

脑力是新闻工作者在学习工作中愿思考、勤思考、能思考、善思考并做出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增强脑力,贵在多想多思,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提高思考能力和抓问题能力,从而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夫。

四、在笔力上下功夫 着力创新表达方式

脚力、眼力、脑力,最终要靠笔力来体现。笔力,看上去是语言文字问题,但本质上体现的是记者的政治素养、理想情怀、思想厚度、采访深度文化功底。笔力,体现在文字工作者的构思写作中,体现在摄影工作者的镜头语言中,体现在电视工作者的画面表达中,是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集中表现。随着融媒体的到来,多渠道平台的播发,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我们的报道必须有现场,有故事、有细节,有情趣,语言鲜活,角度新颖,文笔细腻,字里行间充满着乡土韵味和时代气息。这就要求我们用好的笔力创作出受众愿意看、喜欢看、记得住、爱传播的好作品。同样获得陕西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诚信老妈替夫还债20年》有一个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老妈邓竹娥为给去世的丈夫还3万元的债务,用了20年的时间。老妈妈省吃俭用,一分钱都不舍得花,一年所有收入都用来替夫还债,电视里老人用那双粗糙的手小心翼翼地粘贴那张破损的一元钱和那个记的密密麻麻的小账本。富有冲击力的细节配上略带忧伤的解说,不由得使人鼻子酸酸。

在融媒体纵深发展的当前,为了让报道更鲜活、生动,我们的记者就得用脚,用眼,用脑,用心,尽情觀察、触摸、感受,全面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唱响新时代。

全面提升采编队伍“四个能力”,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融媒体纵深发展提高自身本领的迫切需要。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要求,进一步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切实担当起总书记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完成新形势下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

作者简介:汪币桦,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主任记者。陈媛,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广播电视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