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关系” 优化教学策略
2019-07-25杨伯明
关键词:浙江四地;小学;专题研讨;教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6-0023-03
为进一步加强宁波、温州、绍兴、舟山四地市之间的体育教学交流,提高区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深入推进《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及其配套用书的实践研修,发挥区域间教研活动的交流与辐射作用,2019年5月19日—21日,由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绍兴市上虞区教体局教研室协办、绍兴市上虞区滨江小学教育集团承办的“甬、温、绍、舟”四地“互学互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上虞区滨江小学教育集团德济校区举行。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吕华荣,上虞区教体局副局长汪斌,上虞区教体局体育科科长朱佰根,上虞区教研室主任华土木、副主任王永芳,上虞区滨江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王靖瑜等领导和嘉宾,以及来自宁波、温州、绍兴、舟山四地市、县教研员及小学体育骨干教师3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以“‘关系探究下的小学球类项目教学策略优化”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由绍兴市体育教研员杨伯明主持。
一、展阳光体育风采,显一校一品特色
20日上午,在简短的开幕式后,进行了特色阳光体育活动展示。
作为东道主的上虞区滨江小学,200余名四年级的学生带来了活力四射的“彬彬素质操”。该素质操将啦啦操、瑜伽、技巧、体能练习等多种活动内容进行整合,配以明快、活泼、优美的音乐,学生们在享受动感韵律的同时,身体各个部位得到有效锻炼,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全面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
汤浦小学的花样跳绳也是学校“一校一品”的特色。花样跳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单人、双人及多人跳,有单摇、双摇和多人摇绳,还有短绳、长绳和长短绳结合,等等。80名可爱孩子的矫健身姿在花绳舞动间旋转、跳跃,如同一朵朵绚烂的花朵绽放光彩,多彩花绳点缀了最美的童年。
樟塘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则秉承“以球育人、以球健体、以球促学”的理念,以足球技能为主线,体能为保障,运用为核心,创编出针对不同水平段的三套足球技能操,将球性、控球技术、传接球技术作为每天必练内容,通过合理布局运动场地,科学安排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对抗和比赛中正确、合理地使用技术,能练会赛,做到课堂学技术,课外练技能,让每个学生真正享受足球运动。该校的《足球大课间活动案例》还成功入围了2019年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优秀案例评比。
二、聚焦课堂教学“关系”,促进深度学习发生
阳光体育大课间展示结束后,与会教师观摩了由四地市承担的8堂展示课,分别是由温州市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江建雅老师呈现的“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方法”、舟山市第三小学陈佳叶老师的“篮球:后退跑+传接球练习方法”、宁波市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周雪萍老师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方法”以及绍兴市上虞区团队围绕“篮球:移动+传接球练习方法”单元下的5节主教材部分教学课例的片段。
以绍兴市上虞区团队“篮球:移动+传接球练习方法”单元5个课时教学为例,该单元以移动为核心技术,5课时教学内容分别为:左右滑步+传接球练习方法、折返跑+传接球练习方法、侧身跑+传接球练习方法1、侧身跑+传接球练习方法2以及变向突破+传接球练习方法,重点让学生体验各种移动步法,注重移动与传接球的衔接,提高学生的移动意识及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同时,关注课时内容间的衔接与递进,把“移动+传接球”作为单一身体练习,在此基础上,与运球、无球跑动、投篮、防守等技术相组合,进而又通过条件(如运用滑步移动技术)、环境(如防守有无)、任务(如传接次数多少、移动线路长短、传准传稳等)创设,以游戏或比赛形式让学生体验对抗与协作,感知“人—球—人”的关系,提高学生学练兴趣,发展体能,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等,为今后打好篮球、会比赛奠定基础。课堂主要聚焦注重教学“关系”所带来的教学策略选择的变化,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为后续的基于教学“关系”的策略研讨提供了实践素材。
三、思维与观点的碰撞,优化“关系”教学策略
本次活动主办方邀请了专业机构对学生课堂运动负荷进行了监测,并对运动负荷监控数据(如,运动心率、运动密度、有效练习时间等)进行了直观呈现与分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更加客观、科学的数据参考。
活动的评课研讨环节采用开放式研讨形式:由各地市上课教师、评课代表各1人上台研讨交流,研讨人员围绕主题,教师阐述设计思路、教学反思,评课教师基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教学设计解读和课堂观察,提出问题,阐述观点、看法、建议,台下教师进行提问与观点交流。研讨环节使与会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以下观点:
1.课堂教学关系及其价值与意义
围绕课堂教学,最大的关系便是教学三要素(教材、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其中能衍生出教材内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材与学生、教材与教师之间等多种关系。作为教师应当重视和关注作为课堂第一生产力的课堂教学关系,这个问题也是教学发生和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问题。
2.探究建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关系”
本次小学活动以球类为相关教材内容,旨在通过对开放式技能中“人—球—人”的關系以及单元教学内容内部在结构、层次、关联性方面逻辑关系的思考,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内容内部的关系重组,着眼于学生能力发展需要,合理选择与组织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关系的理解、把握和运用能力,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思考“如何创设真实的学练情境,发展学生会比赛的能力”等问题,让学生在真情境、真环境、真关系下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即教师要探究教材内部,师生与生生等方面的教学关系。
3.如何把握好“关系”教学
对单元目标与内容的划分要体现对单元的整体考虑,合理处理教材内容内部关系。以“篮球:移动+传接球练习方法”单元为例,第5课时“持球变向突破+传接球练习方法”这一内容的设置明显与前面4个课时相突兀,建议将“持球变向突破”(强调技术)改为“无球摆脱防守(强调移动)+接球练习”,也可以将该课时设计为 “综合活动练习方法”,将前4课时各种移动练习方法进行整合,在综合活动中由学生自主选择移动形式或教师创设不同的条件和任务,引导学生在更加复杂、更接近实战运用、更真实的环境中巩固技能,发展体能,提高比赛能力,更加体现教学策略从单一到综合的层次性。
“关系”教学可落实在组合衔接点教学上。如,在“左右滑步+传接球”练习中,“关系”就体现在“+”上,即对传球与接球时机的分析、判断、把握上,不能为传球而传球,而要引导学生抓住可传、应传之机传球。在两人或多人练习中,接球者要球信号给出时机并非只是在教师给定的移动固定点上,传球者应时刻观察接球者是否处于最好的摆脱时机,迅速做出判断与传球动作,同时,还可进一步创设出传球者在传球前的环境任务,如,背对接球者转身传球,运球后传球等,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球-人”关系的把握,体现出对比赛能力的培养。
四、专家报告作引领,释疑解惑明方向
研讨活动的最后,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作了专题报告。他充分肯定“甬温绍舟”四地市“互学互进”体育教学研究联合体在推进浙江省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特别是在贯彻和落实《纲要》工作方面的积极努力,为近几年提倡的“能力为先”“用教材教”“‘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单元构建策略”“基于单元研究的区域(校本)研修模式”“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教学改进行动”等主题的研修提供了现实样本和实践载体。
余立峰还指出:本次活动提出的“关注课堂教学关系”的主题,能引发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本质,以及对教学内容如何发展学生能力的思考。
近年来浙江省正着力开展基于实证的单元教学策略研究,以往“课强单元弱”的现象有所改观,在省、市、县级体育教研活动中,“课时教学+单元练习方法展示”模式成为主流,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但也看到,由于单元内所有练习方法并未在课堂教学中逐一呈现,仍会出现教师只关注某一课时而忽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问题。本次活动中,上虞团队采用片段课形式呈现单元所有内容,也正是对该问题的思考与尝试。要改变这种现象,单元呈现要做到求“真”务“實”,即要做真单元,只有在实际进行了单元教学的基础上,才能在研讨中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有更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多个课时教学内容呈现要尽量来源于同一单元,可采用“单元共构”形式,让呈现的教学内容相互关联,教研关注点更加集中;具体课时教学内容可在教研活动前抽签确定,倒逼教师要对单元内所有内容的教学有充分的理解与尝试,等等。
“甬、温、绍、舟”四地“互学互进”体育教学研究联合体作为浙江省内自发组成的体育教学研究联合体之一,近年来,围绕着“贯彻国家、省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精神,落实《纲要》指导思想,为学生的真正发展服务”的目的,与时俱进,开展了一系列区域协同的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为浙江省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夯实研究基础,推进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