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9-07-25郭小敏
郭小敏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徐州 221009)
初产妇因分娩经验不足,同时对分娩疼痛易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不能以稳定、平和的状态面对分娩,对母婴安全造成一定影响。而常规的护理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有效缓解产妇情绪,确保母婴安全。因此,临床上对于初产妇分娩护理干预尤其重视。据研究数据显示,对初产妇给予温馨护理,既能确保自然分娩率,又能提高满意度[1]。因此,本次研究将对温馨护理对于初产妇分娩结局、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予以分析,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1例初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比组(n=31例)、研究组(n=30例)。对比组年龄19~28岁,平均(24.31±1.28)岁,孕周36~41周,平均(37.64±2.17)周;研究组年龄19~27岁,平均(24.53±1.09)岁,孕周36~40周,平均(37.55±2.09)周。两组资料予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温馨护理干预:(1)产前指导干预。①环境干预。对产妇简单讲解病房、医院环境,让产妇加深了解。定期对病房予以杀菌消毒,保证病房安静、卫生、舒适,合理调控房间温度、湿度,及时更换床单被褥,确保病房通风向阳,逐渐提高产妇舒适感。②心理干预。主动与产妇交流,了解其情况,给予温暖、关怀,逐渐舒缓产妇情绪,让其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可与产妇家属进行交流,此时,家属的支持、关心对于产妇而言,尤其重要,让家属多给予陪伴和呵护,消除产妇不良情绪,进而提高依从性。(2)产时指导干预。护理人员需全程陪在产妇身边,使其逐渐降低陌生感、恐惧感,利用导乐方式帮助产妇分娩,可播放轻音乐,以有效转移产妇注意力,降低疼痛感。并仔细观察产妇情况,不断支持、鼓励产妇,确保分娩顺利。(3)产后护理干预。让产妇和幼儿接触,告知产妇正确母婴喂养姿势,合理改善产妇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便于尽快恢复体力、精力,并密切观察产妇情绪,防止产后抑郁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包括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率。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予以比较,总分100分,可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85~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84分表示一般满意;59分及以下表示不满意。满意度等于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9 0%)明显高于对比组(67.74%),且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比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分娩属于自然生理过程,对于女性而言尤其重要。但由于多数初产妇对于分娩知识、经验不足,易导致负面情绪,不利于母婴安全。若在初产妇围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既能改善分娩方式,又能确保母婴安全,对产妇、婴儿具有重要意义。
温馨护理干预以产妇为主体,通过产前、产时、产后给予全方位护理,具有人性化、系统化特点[2]。首先,为产妇营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逐渐提高舒适感。加强心理干预,缓解其负性情绪,获取良好信任,日常满足产妇需求,使其能提高依从性,对于后续顺利分娩具有重要作用。陪伴产妇生产,让产妇能降低分娩恐惧心理,分娩中转移产妇注意力,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痛楚。分娩后,及时观察产妇情绪,给予开导、讲解,可有效避免产后抑郁症。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比组,数据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初产妇给予温馨护理干预,相比于传统护理而言效果更佳,可有效确保自然分娩率,有利于提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