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19-07-25曹佳美
曹佳美
(启东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通 226200)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排尿困难、下 腹 坠胀、腰 酸 背 痛、子宫出血、不孕等症状。目前,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主要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存在密切关系,其治疗主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1]。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在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2]。本次研究着重观察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且经病理检查确定排除有子宫内膜恶变宫颈管内恶性病变、子宫附件的其他肿瘤和肌瘤变性等。均采用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按照不同用药剂量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中年龄23~49岁,平均(38.5±7.3)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3.5±1.2)个月;单发29例,多发21例;子宫肌壁间肌瘤36例,浆膜下肌瘤9例,黏膜下肌瘤5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年龄22~48岁,平均(38.6±7.4)岁;病程3~26个月,平均(13.7±1.3)个月;单发28例,多发22例;子宫肌壁间肌瘤35例,浆膜下肌瘤9例,黏膜下肌瘤6例。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片10 mg/次•d,月经第5天开始,连续治疗24d为一个疗程,停药7d后再开始下一个疗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次•d,用法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3-4]
①治疗前和治疗后雌二醇(E2)、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水平。②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改变情况。③ 临床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B超检查显示子宫肌瘤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5%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子宫肌瘤体积未见明显缩小。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过SPSS 19.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①治疗后两组的E2、FSH、LH和P等血清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n=50,±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n=50,±s)
组别 时间 E2(pmol/L) FSH(μg/L) LH(IU/L) P(nmol/L)对照组治疗前 308.7±65.2 27.7±6.2 21.3±5.4 17.6±5.2治疗后 158.4±50.3 11.4±3.8 12.7±3.5 5.3±1.2观察组治疗前 308.1±63.3 26.8±5.9 20.7±5.2 16.8±5.7治疗后 160.7±48.6 12.7±3.1 13.4±3.7 5.1±1.1
②治疗后两组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比较(±s,cm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比较(±s,cm3)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77.2±11.3 39.7±10.1观察组 50 78.6±12.5 38.8±9.9 t 0.557 0.427 P 0.579 0.671
③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8>0.05),见表3。
④观察组的各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4,P=0.032<0.05),见表4。
3 讨 论
米非司酮具有较强的孕激素拮抗作用,可通过与P受体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结合,优先占据孕激素受体,对P受体发挥竞争性抑制作用。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实,米非司酮可显著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体积,控制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是,作为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药品,对于其合理的使用剂量一直存在较大争议[5]。有研究显示,临床治疗中服用剂量为5 mg/d时治疗效果显著,而随着服用剂量的不断增加,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皮疹、头痛、转氨酶升高、尿素氮升高等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服用剂量超过50 mg/d剂量会产生较为强烈的不良反应[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后两组的E2、FSH、LH和P等血清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肌瘤体积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00%和84.00%,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均可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而小剂量用药的不良反应更少,其安全性更高。
表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n=5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