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而不疏,近而不入

2019-07-25潘大伟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界限长辈友人

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都经历过父母、老师或友人的“我都是为了你好”这样苦口婆心说服式的教育。作为关心你的长辈或友人,他们都希望你变得更优秀。但是,如果在一个人面前反反复复地说,把“教导”变成“唠叨”,效果反而不好。

这让我想到了经济学领域著名的“倒U曲线”,该曲线又称库兹涅茨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55年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其实,在心理学领域,也存在许多的“倒U 曲线”,比如在劝导、说服行为中,行为重复次数与行为效果之间就存在这样的关系。当苦口婆心的说服不断地重复,其说服效果先随重复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又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下降。正如子贡问孔子应如何对待朋友时孔子所说的那样,对朋友忠言相告,好好劝导,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烦琐无度的劝说,把握不住交往的分寸,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除了惹人厌恶,给不了任何帮助。

说到边界感,这是近几年很流行的概念,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也叫作心理边界,是人们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情感距离和心理空间。当一个人缺乏边界感,常常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中,比如随意插手别人的“家务事”、随意点评他人的喜好、动不动就给人灌输“大道理”。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有太多父母及长辈对孩子的爱中夹杂着强烈的“你必须听我的”这样的意味,“我是为你好”式的爱绵里藏针,极大地限制了孩子的独立和自由。殊不知,不管是学习、择业还是择偶,长辈或友人的过多干涉会让年轻人过早丢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的塑造。更严重的是,当年轻人的边界被父母经常性地打破,他们很可能也会变成一个常常突破他人边界的人。

我们应当明白,每一个存在于社会中的人,虽然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接触、沟通,但是同时也需要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边界感不是疏远,不是冷落,不是傲慢,而是尊重。每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边界,尊重他人的边界,把握人与人交往的尺度,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美好和谐。

猜你喜欢

界限长辈友人
界限
致友人(组诗)
间隙
过去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破次元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