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月荷锄归
2019-07-24曹春雷
●曹春雷
在黄昏,锄头比握着锄头的人更渴望回家。这时,夕阳是大手笔,将余晖泼墨般挥洒。田地啊,庄稼啊,草啊,还有人,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不知藏在哪片草丛下的虫子,也唧唧复唧唧,为夜幕的即将开启演奏冗长的序曲。如果听得入神,真有可能听出那首萨克斯曲《回家》的旋律来。
是的,回家。天空中,几只鸟飞过,叫着。一个人要是懂鸟语,这时就会听出它们其实是在喊“回家”。 黄昏,也似乎被它们驮在翅膀上,一块儿带走了。
夜幕开始四合。
这时,锄头便有些漫不经心,草草划过地面,只留下几道痕迹,一棵匍匐的草便依然完好无损。握锄头的人便轻轻叹口气,拄着锄柄歇一会儿,面前还没锄完的地,还长着呢,一眼望不到边。他叹气并不是因为发愁,而是想这夜色太莽撞,自己还没抽几袋地头烟,它就不告而来了。
村庄的炊烟已经升起来。这是一声无言的呼唤,拄锄的人听到了,看到了,知道该回了。炊烟下的主妇,正在忙忙碌碌。灶下的火,熊熊着。灶上的锅里,腾腾着。一只花猫可能正在灶屋前蹲着,闻着饭菜的香气,不时喵呜一下。
要是锅里煎的是鱼,猫就喵喵个没完了。主妇要是高兴,就用筷子扭下一丝鱼肉来,丢给它。若是不高兴,就一脚踢开,人还没吃呢,你急啥啊。
地里拄着锄的人,开始把锄头扛在了肩上。炊烟离他那么远,但他还是从炊烟里闻到了饭菜的味道。是风送来的。他的手里,可能还提着一串蚂蚱。锄地逮蚂蚱,那是顺带着的事儿,一点儿也不耽误工夫。
蚂蚱是用狗尾巴草,从脖颈处串起来的。一大串。回家后丢给主妇,用油一炸,香,就着它就是别的菜一口也不夹,也能足足喝一茶碗酒。
月亮这时候从东山下爬上来了,为给这人照路。冷不丁会有野兔,噌地一下从路边跳出来,三两下就隐在了月色里。走的是田埂,草多。走着走着,也可能就没了路。但这没啥,总是能到家的。
扛锄的人这时可能还哼起歌来。也许是小曲,是民谣,也许是自己随口编的。但这有啥重要的呢?路边的庄稼和草不笑话他,月亮也不笑话他,顶多,在忍不住想笑时,扯一块云彩遮在自己脸上。
村庄的灯火,越来越近了。灯火可亲。
让灯火可亲的,是灯下几张正在等他归来的面孔。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个荷锄而归的人,是陶渊明,也是千百年来安于土地、勤于劳作的每一个农人。
直到有一天,锄头在库房里落寞得都生了锈,握锄的人在远方的城市用双手开垦自己未知的生活——当然,这生活与土地无关。
只有月光,还在一夜一夜地照亮那片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