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香中的端午
2019-07-24■费城
■费 城
农历五月,天气晴好,在一片熹微的晨光中,乡人担着大捆艾草进城了。清冽的艾草香味一路绕过街亭,引得路人纷至沓来。手持一束艾草,闻着艾香,人们的心境也变得明净、开朗许多。
嫩绿的艾草在晨风中轻摆,细叶上还挂着晶莹的晨露,乡间的湿泥沾满卖艾人的鞋边,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挑一把鲜嫩的艾草带回家,插一束在门头驱蚊辟邪,放一束于灶神堂前。这样,家中的老人便可安心——又完成了一年当中一件紧要的事。
艾蒲悬门,驱魔辟邪,这在乡民的生活中举足轻重。年年如此,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仪式,在人们的生活中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取一束新鲜的艾草,拂去檐头旧年厚积的尘土;燃一束清新的艾香,拉近了后人对先人的思念。拎一串芬芳的粽子走访亲友,那粽串轻摆摇晃,就如一串灯笼。临街的路旁小摊上,摆放着一筐筐粽子,买粽子的人络绎不绝。摊子旁边包粽的人忙得不亦乐乎,油亮的粽叶舞动在指掌间,须臾,一粒有棱有角的粽子跃然手上。吃粽闻粽香,人们在犒赏自己的同时,也寄托了对先人的幽思。
如今,人们生活富裕了,粽子的种类也更多了,如家常粽子、竹筒粽子等,超市里的粽子更是五花八门、百味俱陈。自己包粽子,要配料、扎包,工序繁多,费时费力,花费其实跟外卖粽子相差无几,甚至还不及超市里的粽子口味多。亲朋好友常劝我的母亲买两个算了,别那么劳神费心年年包了,但她却痴心不改。其实我想,她放不下的,大概还是包粽子时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翘首等待的那份愉悦。
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品,而划龙舟则是端午节的盛大活动。赛龙舟的日子里,乡人会暂且把农事搁到一边,趁此好风好水好日头,在河上较量一番。相传,龙舟赛是为了纪念自沉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发起的。其实,早在屈原之前的西周穆王时期,就出现了龙舟。先秦历史典籍《穆天子传》中就有“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的记载。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怀念,渐渐把竞舟活动集中于端午节前后的几天。
龙舟赛上,一双双赤裸的手臂挥动着桨橹,把一叶窄长的舟划成游龙。开阔的河道里,龙舟竞逐,划桨者火急火燎地摇桨,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观赛者驻足水岸两旁,敲锣打鼓为各自的船队助威,尽情挥洒人间的喜庆。
看吧,这是一个何其智慧的民族!在冗长繁重的农事里,硬生生辟出一道通往自由欢快的路径。无怪乎,作家汪曾祺这样说道,民俗,是一首民族的集体抒情诗。千百年来,我们用粽子、龙舟赛等民俗演绎端午节,表达浓浓的爱国情感、坚韧不屈的个性和团结奋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