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整治创建规划再思考以广东省省定贫困村为例
2019-07-24杨静雅
杨静雅
广东省为了切实改善省定贫困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以行政村为基础,按照先整治后提升的要求,展开贫困村整治创建规划。本文介绍了广东省贫困村发展的困境,分享了贫困村整治创建规划工作重点,并对贫困村整治创建的推进路径进行了再思考。
2018年《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广东省建设宜居乡村的新目标,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是广东省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的重点。
一、贫困村发展困境
1.劳动力流出,多元发展动力不足
广东省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受到长期贫困的压力,村民缺乏多元致富的动力。劳动人口大量外流,造成农村空心村、留守孤寡现象,贫困村更是出现有政策、无人才的困境。
2.用地紧缺与土地粗放利用的矛盾
农村用地小而散,粗放低效利用现状严重,这就造成了农村建设用地紧缺与“一户多宅”和土地粗放利用的矛盾。一方面土地利用规划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一宅多户和空心村腾退的政策应对和指引,贫困村存在大量空置危房、旧房,出现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远超规范要求,但无分户新增宅基地可用的现状。
3.生态环境破坏,岭南特色风貌退化
生态环境方面,部分贫困村生态环境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农村传统文化方面,原有岭南水乡格局、传统村落肌理等文化符号逐渐消失。但村民对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村庄生态和人文环境建设方面的诉求不仅表现在绿化、水体等居住环境的改善,还需要延续文化特色。
二、贫困村整治创建规划工作重点
1.问题导向,重点突出
广东省贫困村建设规划内容和导向经历了从村庄建设规划到整治创建规划转变。孵化由大而全的整体规划转变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建设引导,强调分析现阶段地方村民的实际需求,在整治和创建规划内容中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对应落实。
2.过程把控,多专业协调
目前,越来越多的规划建设工作基于扶贫工作要求,全阶段统筹不同技术力量参与。首先,依据《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编制行政村规划,明确村庄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多元化的村庄公共空间。其次,针对村内重要公共建筑建设,提供建筑设计方案支持。最后,按照构建多元化的村庄公共空间的要求,提出村容村貌改造及景观设计方案。
3.培育“造血”功能,引导多元发展动力
规划应根据村庄的经济基础、地理区位、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因村制宜,注重挖掘贫困村的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为指导,培育乡村“造血”功能,引导乡村可持续发展。
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造血”功能引导:一是鼓励新型农业。规划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整合土地,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丰富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引导乡村旅游业。对于资源条件较好的村庄,依托村庄改善后的良好基础设施与优美乡村环境,开展休闲、观光、民宿、体验等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三是引入新型产业。对于资源条件优势不显著的村庄,规划引入新型产业(如能源产业——光伏发电项目),增加稳定收益。
三、贫困村整治创建规划再思考
1.规划组织
(1)全过程化,多层次链接
基于扶贫工作要求,开展“村庄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施工咨询”链条式跟踪规划建设。
规划+设计+运营模式图
(2)村民参与,共编共管共用
政府引导与村民自组织相结合。规划充分了解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了解村民建房、集体经济发展、配套设施、居住环境等需求和医院,建立规划建设需求台账,在村庄规划中予以落实。同时,将村庄建设内容融入村规民约,确保村民共编共管共用。
2.技术优化
(1)土地整合再利用
针对广东省用地紧缺的现状,一是在技术层面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如充分利用和改造农村现有的闲置学校、宗祠、礼堂、其他传统风貌建筑以及闲置地、晒谷场等,使其适用于农村公共功能的使用。二是在技术层面,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内部矛盾,保障农村土地整合的进行。
(2)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按照村庄基础条件和改造投入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是达到整洁有序,落实“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等多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务;二是达到优美宜人结合村庄特色和实际需求,完成村庄景观绿化、农房风貌、道路硬底化、配套设施和大地景观的美化提升,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三是特色突出,保护村庄的自然肌理和历史文化遗存,尊重健康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结合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雷州文化进行综合风貌整治提升;结合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特征,突显和重塑农村自然风光;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
3.建设实施
(1)资金整合。规划应认真研究相关扶持政策,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和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农村水、电、路、医、学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是组织村民自筹资金,用于产业投入和生活环境改善,补充建设资金缺口。三是驿道市场化运作,有条件的村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实现村庄建设投入多元化。
(2)实施模式。贫困村规划建设实施正在探索不同的模式,笔者接触的贫困村,探索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村庄规划建设实施模式表
规划应结合不同实施模式特点及村庄需求进行规划调整,如企业结合旅游项目推进建设模式,规划应注重前期分析与发展方向判断,弱化具体施工详细设计;而对于工程队承包模式,规划则应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注重设计的对接。
总之,广东省贫困村规划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在工作思路和编制方法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并不断积累经验。村庄规划从编制到落地,需要多方配合,以及完善土地、财政等一系列保障机制,希望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协调保障作用,促成村庄建设有效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