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城戴绿环 “灰”城焕新颜襄阳市樊城环形绿道规划

2019-07-24戴时陈惠晨诚

中华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绿道襄阳公园

戴时 陈惠 晨诚

一、追根溯源:樊城的“文”城变“灰”城之路

1.“文”城之名

说到襄阳,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郭靖守襄阳的襄阳古城,或者诸葛先生躬耕之地的卧龙(古时也称南阳),但事实上,樊城老城才是襄阳2800年历史的见证区域。樊城,自公元前827年因周宣王封仲山甫于樊而得名,自古便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美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2.“灰”城之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观念的转变,一些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越来越受重视。毋庸置疑,经过改革开放后近40年的城市发展,樊城的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成为襄阳城市GDP的主要贡献区域之一。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樊城也面临着由“文”城变“灰”城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作为历史城区,樊城的文化特征正逐渐消亡;二是樊城占据4成中心城区人口,而绿化拥有量却屈居四城之末;三是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核心,缺乏相匹配的土地价值和慢休闲、慢出行空间。

二、答疑解惑:老城戴绿环

早在2012年,襄阳已经意识到城市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文化缺失、城市品质不佳等问题。对此,襄阳市紧跟时代潮流,于2012年和2016年启动岘山郊野绿道一、二期的建设,以期实现城市文化特质凸显和城市品质提升等多重目标。但受限于郊野绿道所处空间和主要功能等因素,岘山绿道的积极效益更多作用于襄城区域,对其他城区的效果却不甚了了。

对此,鉴于樊城老城区在中心城区的重要地位无可比拟,而绿化拥有量却远低于其他三城等现实情况,襄阳市委市政府选取环绕樊城老城,长约20.7公里,途径汉江、小清河、七里河和卧龙大道(内环西线)的环形绿道(图1)作为都市绿道示范线。2017年10月,《襄阳市樊城环形绿道规划》已获市委市政府审批通过,目前环形绿道已开工进场,预计2020年以前建成,届时襄阳首条都市绿道示范线将隆重亮相。

图1 区位及规划范围图

三、焕颜之路:“灰”城焕新颜

基于樊城老城遇到的问题及其现实需求,借鉴国内外绿道建设经验,环形绿道确立“让城市‘美起来、活起来’,让市民‘下楼道、上绿道’”的总体目标,从打造历史文化之“道”、生态景观之“道”、绿色出行之“道”和经济提升之“道”等四大方面,实现樊城“灰”城焕新颜的美好愿景。

1.打造樊城历史文化之“道”

“三步一码头”,可能是很多人初识樊城的第一印象,话或有夸大,但无不证明樊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樊城现在仍保存有以迎旭门为代表的樊城古城遗存、滨江旧厂房为代表的三线建设的工业遗存、龙子口码头为代表的码头文化遗存,仅环形绿道沿线,便分布了包括汉江码头、工业遗存、历史遗迹在内的3大类、14处历史文化节点(图2)。

图 2 七大文化节点分布图

为更好地打造环绕樊城的历史文化之“道”,环形绿道对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利用沿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形成月亮湾风筝节(现月亮湾生态湿地公园)、米公祠书画节(现米公祠,规划米芾公园)、汉江船博会(现有滨江旧厂房改造)、滨水运动会(规划小清河公园)、四季植物博览会(规划樊宛公园)、都市氧吧休闲会(现紫贞公园)和三国文化体验节(规划水淹七军公园)等古今交融的七大文化主题活动。围绕“铺开环城动态画卷、体验多彩环城之旅”的核心理念,七大主题活动分别对应环形绿道上七个文化节点(图2),共同谱写跃动樊城、七景齐明的古今文化之“道”。

另外,考虑汉江沿线码头众多,一砖一石均或与文保、汉江水保相冲突的现状矛盾,环形绿道对汉江沿线采取保护为主、局部修整为辅的原则,仅在局部地段设置外挂栈道以确保环线贯通,最终实现绿道与文保、水利三方共赢的目标。

2.打造樊城生态景观之“道”

樊城环形绿道并不是一个简单追求以生态为本的郊野型绿道,而是一个位于城市建成区内、追求城市生态利益和景观品质兼顾的生态景观之“道”。

在确保城市生态利益层面,环形绿道考虑到目前樊城绿化量低的弱势情况,一方面利用现状资源,对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一江两河一路(即汉江、小清河、七里河、内环西线)沿线的滩涂绿地和公园绿地纳入绿道建设进行统筹考虑,绿道建成后将使樊城的人均绿化面积增加约3平方米,让樊城的“增绿”目标前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沿线自然水体的调蓄功能和公园绿地的海绵功能,对雨水径流进一步处理,建成后预计实现环形绿道沿线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超过80%的目标。在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层面,环形绿道将沿线水系驳岸整治、黑臭水体治理与公园绿地建设和局部地段的景观提升纳入统筹考虑,使其与绿道建设同步进行,助力城市景观风貌的提升。

3.打造樊城绿色出行之“道”

自2017年初以来,襄阳城区在不到1年半时间内便遍布了各大品牌的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但与“共享出行”相对应的慢行空间却相对缺乏。因此,樊城环形绿道的建设,必将成为环绕樊城的一条真正的绿色出行之“道”。

为提高市民出行的便捷性,结合“15分钟生活圈”理论,环形绿道不断深化与城市道路、公交节点以及沿线节点的有效衔接。在与城市道路的衔接方面,为确保环线贯通,环形绿道升级了4处平交灯控道口,设置了2处、跨越三条城市道路的慢行天桥,另有13个衔接处采取下穿城市道路的方式;在公交衔接方面,环形绿道完善了老城区内的公交干网,并使公交站点与绿道驿站、规划轨道站点等结合形成多元便捷的换乘系统;在停车接驳方面,环形绿道除结合驿站布局P+R换乘点外,还结合市民出行特征,在沿线码头、公交站点及主要道路交叉口布局电动车停靠点。最终通过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和合理的衔接形式,使环形绿道对城市交通的补充作用愈加凸显。

4.打造樊城经济提升之“道”

一直以来,樊城都是襄阳市的经济和交通中心,但从当前房地产行业和旅游行业的经济效益来看,樊城的发展明显弱于古城所在的襄城区。

绿道建设不仅有良好的生态、文化和绿色出行效益,还能间接激活周边城市功能,带动土地价值的提升,起到加快城市发展的作用。为更好更快地激活和带动樊城经济的腾飞,环形绿道对范围内和沿线外围用地进行了盘整:针对绿道建设范围内需要征迁的74.38公顷集体用地,按照权属,已由樊城区和高新区分别推进征迁工作。

四、结语

城市绿道的建设对城市文化、生态、交通和经济发展均能起到积极作用。从襄阳樊城环形绿道来看,是以改善城市整体环境品质为出发点,在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绿道规划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凸显独特生态景观、倡导绿色慢闲出行和提升城市经济水平等四个方面为着力点,所确定的一条适合樊城特质,能够有效促进樊城“灰”城焕新颜的最佳路径。另外,也期望樊城环形绿道的经验能够对其他类似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猜你喜欢

绿道襄阳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在公园里玩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