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银细工技艺体系梳理与研究
2019-07-24江苏宝庆珠宝有限公司210000
方 韦 (江苏宝庆珠宝有限公司 210000)
施 慧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中心 210000)
苏 婧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金、银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吉祥之物,因为它们能散发出凡眼看不见的“气”,可抵御鬼怪,辟邪纳吉。佛教经典中,金、银含在七宝之中,代表着幸福如意。金、银不易氧化、生锈、不溶于酸碱且易于延展,加之本身色泽明亮而又难以获得,古时多被统治阶层垄断,成为人们身份、地位、权利的象征。
金银细工技艺即制造金银器的手工艺,在我国历史悠久,可谓金银文化发展历史中的活化石。它由青铜器工艺衍生而出,历经数代传承与发扬光大,金银细工的传承人将传统技法、外来技法和现代工艺融会贯通,使之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一、南京金银细工形成及发展历程
1.金银细工释义
我国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起源于商周,到东汉时期,基本形成了具备充分利用贵金属延展性强,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等特性的掐丝、纍丝、炸珠、焊接、镶嵌等精细工艺,后经唐宋至明清一千多年多年的发展,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日益完备。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总体概念是:贵金属精细制作工艺的体系总称。主要材料是以金或银为主要材料,辅以宝石、珐琅、及其他珍贵材料,经过精细的花丝、雕錾、焊接、镶嵌等工艺制成的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的传统贵金属手工艺品。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在古代广泛用于金银首饰及精致的陈设摆件的加工制作。
2.南京金银细工发展历程
南京得天独厚的古都地域优势和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蕴,积淀着丰厚的手工艺传统文化。南京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始于六朝时代,精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清,兴于民国近代,创新发展于改革开放后的当代。在南京郊区出土的古代墓葬中精美金银制品屡见不鲜,见证了南京金银细工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
南京金银细工以金银摆件和金银首饰为主,据《客座赘语?坊厢终末》记载,明初洪武年间,南京已有专门从事银器业的银作坊。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加工、经营金银首饰规模较大、较为著名的银楼约40多家,大多散布在三山街、建康路、太平南路。
目前,南京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唯一保护单位南京宝庆银楼,较完整地保存和传承了我国金银细工传统技艺。南京宝庆银楼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其手工金银摆件主要包括绘制设计图图、制作泥塑塑、翻制模具、拼接组装、焊接成型、绘錾雕刻、砑光抛光、绘烧珐琅、镶嵌宝石、装配等10多道工艺流程。
从晚清到现今,南京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经历了从清嘉庆年间的世袭秘传,到民国时兼容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匠人技艺,直至现代将南北金银细工技艺相结合的转变过程,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金银器制作工艺。
新中国成立后,宝庆银楼迁至南京太平南路107号,一直经营至今,1984年,“宝庆”品牌第一个在国内同行业恢复老字号店牌,令南京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行业有了新的发展。其间,宝庆银楼制作的大型摆件《万象更新》(图1),运用錾刻、花丝、镶嵌、错金等复杂技艺,既有传承,又有发展,赋予作品浓厚的时代气息。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万象更新》1989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基于完整的传承谱系和对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宝庆银楼“金银细工制作技艺”2007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南京宝庆银楼“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南京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推上了更高的平台。2014年获得“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图1 宝庆银楼大型摆件《万象更新》
二、南京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工艺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六朝以来就是江南金银器发展的核心地区,历代能人巧匠服务于皇室及达官显贵,积淀着深厚的金银细工技术工艺。南京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整个技艺体系中主要包含6大技艺类别,分别为:錾刻技艺、花丝技艺、错金技艺、镶嵌技艺、珐琅技艺、点翠技艺。在继承了南派金银细工擅长錾刻实镶工艺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北派金银细工的花丝镶嵌技术,成为南京金银细工的特色。(图2:金银细工摆件《辟邪》)
图2 金银细工摆件《辟邪》
如今,南京金银细工工艺保留较好的单位首推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宝庆银楼,其制作技艺在继承古法的同时也吸纳其它流派的长处,能工巧匠们的薪火相传将南京数百年的金银细工技艺继承并发扬光大。
1.錾刻技艺
錾刻技艺常用于在金属块面上通过浮雕,高浮雕,透雕镂空等形式塑造图案和造型,是南派金银细工技艺中最擅长和最常用的手法。(图3:南京博物院《如意纹金盘》)
图3 南京博物院《如意纹金盘》
錾刻技艺在塑形中主要采用抬,扳,錾等手法。抬,扳,可以塑造金,银片凹凸等立体造型;錾分为“走錾,抬錾,踩錾,镂錾”。“錾法”包含“走錾”用来刻画线条及细节;“抬錾”用于将平面的金,银片塑造出凹凸立体造型;“踩錾”用于将浮雕的凹凸层次修理成型并且刻画精细;“镂錾”用于在块面造型上切割出镂空图案,提升作品造型的灵动感。
2.花丝技艺
所谓花丝工艺就是用金、银等延展性良好的的特性,将金,银拉制成细丝(俗称素丝)丝股编绕成型后(俗称花丝),经过堆、纍、编、织、掐、填、攒、焊等技法来呈现该工艺之精巧。(图4:花丝镶嵌器皿)
图4:花丝镶嵌器皿
花丝技艺整个制作过程中,首先使用白芨和炭粉“堆”起经过设计的胎体造型;用铁制镊子,针夹等工具将花丝或素丝“掐”制成各种花纹;将单股花丝或素丝掐成的纹样“填”在胎体轮廓中;两层以上的多层纹样排列称为“纍”;多种不同方法做好的单独纹样组装成的比较复杂的纹样,再将这些纹样组件按照一定的秩序组装到胎体上,称为“攒”;多股不同型号的花丝和素丝按经纬穿插“编”“织”成型;经过“堆,垒,攒,编,织”成型的纹样最终通过“焊”组装定型。
3.错金技艺
错金技艺又称“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汉族金银细工装饰技法之一,它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出现于商周时代的较为成熟的青铜器的表面装饰上,主要使用金、银材料在青铜器的车马器具、器皿,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图5:错金银青铜器)
图5 错金银青铜器
错金技艺主要有两种方法:镶嵌法和涂画法。已发现的我国古代金银错青铜器,有的是采用镶嵌的装饰方法,又叫镂金装饰法,其制作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作母范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金银。第二步是錾槽,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的纹饰錾槽,也叫“镂金”。第三步是镶嵌,将金,银丝或者片镶嵌入錾好的槽内,通过锤打利用金,银质软延展性好的特性,将嵌入槽内的金银挤压铆接牢固。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涂画法是汉代金银错的主要装饰手法,这从汉人对“错”字的解释:“错,金涂也”,就可以看出来。
4.镶嵌技艺
中国传统金银细工技艺中,镶嵌常常与花丝,珐琅,等技艺同时使用,以体现作品金碧辉煌的奢华质感。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图6:南京市博物馆金银细工首饰 明代)
图6 南京市博物馆 金银细工首饰 明代
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明代花丝镶嵌技艺对宝石的大量运用极大的完善了宝石镶嵌工艺,明代花丝镶嵌首饰对中国传统首饰具有十分重要的贡献,它改变了中华民族传统首饰重纹饰轻宝石的传统。清代宝石资源逐渐枯竭,采用点翠和烧蓝来替代宝石的位置。
中国传统金银细工中的镶嵌技艺和国外传统及现代首饰工艺品使用的镶嵌技法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为国外宝石切割技术相对丰富,多种形状的素面,刻面宝石切割造型,使得镶嵌技法也相对多样化,例如:爪镶,包镶,轨道镶,起钉镶,绕镶,插镶,隐秘镶等等不同方法。(图7:现代宝石镶嵌首饰)20世纪90年代开始,南京宝庆银楼开始与国外交流合作,将西方的珠宝首饰加工技术融入中国传统金银细工技术体系,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更加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
图7 现代宝石镶嵌首饰
5.珐琅技艺
珐琅的基本材料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装饰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将装饰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而装饰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按照底胎成型的工艺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工艺、錾胎珐琅工艺、画珐琅工艺和脱胎(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珐琅技艺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搪瓷”工艺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时期经过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铜胎掐丝珐琅技艺,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另一种是在清代康熙年间自欧洲传来的画珐琅技艺,不同于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的填色手法,画珐琅的色彩和笔触更加接近绘画的技法。(图8:景泰蓝工艺品)
图8 景泰蓝工艺品
珐琅技艺在金银细工技艺中的使用,主要是在錾刻或花丝胎体上烧制“掐丝珐琅”和在花丝胎体上烧制“脱胎珐琅”。由于金银细工作品多为金银为器,材料昂贵,所以珐琅技艺在表面装饰的面积不会过大以掩盖金银的光泽,珐琅技艺在金银细工作品中常常和花丝,錾刻,镶嵌等技艺组合使用,很少单独使用。
6.点翠技艺
点翠技艺,是一项产生自两汉时代的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表面装饰工艺。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技法,主要用于点缀美化金银器表面纹饰和色彩首饰。点翠技艺是中国传统的贵金属精细工艺和动物翎羽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银做成不同图案的胎体,再把翠鸟带有幻彩效果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粘贴胎体上,以制成各种色彩绚丽、光泽耐久的首饰器物。(图9:银胎鎏金点翠首饰 清代)
图9 银胎鎏金点翠首饰 清代
在制作“点翠”的时候需要在翠鸟活体上取得羽毛。取羽时左右翅膀各十根主羽,俗称“大条”;通常尾部取八根尾羽,俗称“尾条”。每只翠鸟可用的羽毛在28根左右。
点翠技艺中使用的翠鸟羽毛以翠蓝色为上品。由于翠鸟的羽毛色彩艳丽,防水耐久性好,光泽感好,再配上金光灿灿的底胎衬托,制成的首饰佩带时极具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由于翠鸟已是国家保护动物,生产的点翠首饰,,因此后世出现了多种仿点翠的饰品。
三、南京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当代传承和发展
1.活态传承的发展理念
金银制造技艺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经过了不断创新和改造,不断发展和提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民族的风土人情、人文观念、社会百态紧密关联,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认知价值。传统金银制作技艺工序复杂、造型典雅、样式多变,题材则以传统吉祥意义的表现为追求目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这些金银器经过历代工艺大师的传承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古朴清新的艺术流派。
2.兼收并蓄的创新实践
以南京宝庆银楼为代表的南派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在技艺体系、制作手法、工具以及材料上继承和光大了古代江南金银制品特色,工艺上融合了北派花丝镶嵌的技术精髓:在创作风格和上又揉合了西域、欧洲的艺术元素;加上金银原料熔炼技艺超群,实用功能和佩戴形式上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气息,工艺作品从豪门贵族的奢侈品、达官富贾的镇宅之宝,发展成为大众喜爱的装饰艺术品,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
3.传承谱系完整,国家大力支持
创建于公元1818年的南京宝庆银楼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通过近200年的有序传承,在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纳入保护名录。在近现代以王水连、王殿祥、李建军、方韦为代表的传承人,在传统技艺体系的基础上充分保护和传承核心技艺体系,创新和发展符合时代进步特征的新老技艺融合,充分体现了非遗”活态传承,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并且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获得诸多荣誉。
4.创意与技艺结合,焕发非遗生命力
在“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在近现代将更多的本土文化和题材融入设计和制作中。2016年初,设计了以一组航拍“美龄宫”照片为题材,(图10:南京美龄宫航拍图)将照片中宛如项链的道路设计成了“金陵之恋”珠宝套系。获得了包括“紫金奖”“金梧桐奖”等一系列文化创意设计大奖。更好的诠释了“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随着时代流转,“以人为本,活态传承”的珍贵内涵。(图11:《金陵之恋》首饰套系 方韦)
图10 南京美龄宫航拍图
图11 《金陵之恋》首饰套系 方韦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演进,批量生产加工技术的不断革新,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产品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1984年开始,宝庆银楼技术团队不断地吸收国内外相关工艺技法,融入传统技艺体系,例如传统镂空技法以镂錾雕刻成型,结合东亚及西方技艺以钻孔和锯切成型,使得镂空更加精密。传统“金银细工技艺”中的镶嵌因为受制于宝石切割的精密度不高的影响导致镶嵌较为不规则,现代宝石的精密切割不仅提高了宝石镶嵌的精确度,而且更加丰富了镶嵌手法,从传统的包镶,爪镶,铆镶为主,扩展出轨道镶,起钉镶,隐秘镶等等更加丰富和精细的镶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