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巷村:老典型 新思路
2019-07-24周
周
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全村186户,800多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村党委下设9个支部,107名党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经验做法
第一条路:发展现代农业之路
走在蒋巷村千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碧翠挺拔的水稻长势喜人,田埂边偶尔看到几根绿色管道,那是蒋巷村生态循环的“秘密武器”——粮食生产加工的废弃物用来饲养畜禽,畜禽粪便、尿液反过来用于生产沼气,同时通过管道将沼气肥输入农田施肥。
依靠“农业起家”的蒋巷村有着深深的土地情结,也具有先人一步的生态意识。不少人有过疑惑,现在全村工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0亿元,有机农业发展得再好,带来收入顶多200万元,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种田呢?
“蒋巷的村办企业常盛集团已经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轻、重钢结构及轻质建材企业,不宜再扩大规模。所以我们要抓住‘精致发展’,推动以工哺农,以农促服,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怎么能离开农业?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放松过农业生产,就是盖新房也没牺牲耕地。这些田地是蒋巷的传家宝,我们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让农业生产效率更高,农产品更加绿色环保,附加值更高。”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说。
现在,蒋巷村正对全村农田重新布局,拆除旧村巷、复垦复耕、配套建设现代化水利设施,建成连片近千亩的优质生态粮食生产基地,实现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村民万拥社承包了50多亩田,种植有机水稻一年就有6万多元收入。去年,蒋巷共有300亩有机水稻,今年扩大到800亩。“这个水稻看着是农田,实际上现在也是湿地大公园,这些带来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当然,我们经济效益也不小。”常德盛自豪地说。
振兴思路
蒋巷村始终坚持走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不以老典型自居而固守摊子、充分发挥党委的把关统领作用,在紧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确定发展机遇,在更高起点上、更多领域里绘制发展路线图,在做好做强村办企业的同时打好以工哺农、以农哺旅和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合拳”,描绘出实现党建引领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的美丽画卷。
第二条路:振兴乡村旅游之路
按照“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的发展思路,近年来,蒋巷村先后投资上亿元开河挖渠、建桥铺路,开发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的新农村考察游、以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为依托的生态农业乡村游等项目,每年吸引游客210多万人次,并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旅游局共同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现在,常德盛又在忙着对村里设施提档升级,进一步增强旅游吸引力。“这里是咖啡店,那里是临水露台,往外走点是田野,往里走点就是我们的农民剧场、健身乐园,到时候城里人过来晒晒太阳,看看田园景色,吃吃绿色的米、菜、鸭,肯定不想走了。”
蒋巷村还探索“党建+旅游”的发展模式,重点打造蒋巷村乡村旅游品牌,以“田园风光,生态休闲”为定位,围绕“吃、住、行、游、乐、娱”六大要素,完善村史展览馆、江南农家民俗馆、知青馆等设施建设,打造青少年科普馆、农耕体验区、八项军事体育实践和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开发生态采摘、休闲民宿、乡村旅游等模块,利用行动支部建起旅游引导、文明倡导、居家服务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主动担当起讲解员、保洁员、宣传员等角色,把党建与蒋巷旅游有机结合,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蒋巷村乡村旅游大发展,让全国各地来蒋巷参观学习的人留住脚步,感受浓厚的乡野风情。
第三条路:“富脑袋”之路
今年初,蒋巷村举办了一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常盛沪剧团成立专场文艺演出,新成立的常盛沪剧团和常熟群众文艺骨干为村民送上了一个个精彩的文艺节目。节目既有村民自编自演的沪剧《夸夸我们的好书记》,也有经典沪剧《大雷雨》《庵堂相会》选段,以及舞蹈、独角戏、旗袍秀等节目。沪剧是蒋巷村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常盛沪剧团成立后将以演出阵地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充实村级文艺队伍,用文化活动滋润辖区村民,丰富村民群众的社会生活,营造安定团结、文明健康的社区氛围。
在保证村级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蒋巷村积极谋划如何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用常德盛的话来讲,就是要邀请专业人士定期指导村民唱歌、跳舞、排大戏。同时,蒋巷村把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来抓。村里成立了“农民读书协会”,启动了学习型家庭建设工程,鼓励村民基本理论深学、科学知识精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文明知识多学,做到人人是学习之人,家家是学习之所。村里还自办了广播电视信息窗栏目,图书馆每天免费开放,学习型家庭成了蒋巷人提升素质的重要载体和学习园地。近期,常德盛还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第三次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表达了蒋巷人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推动村风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