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南极的夜晚
2019-07-24谢晓尧
亲爱的南极:
2119年的南极,你还好吗?
可爱的帽带企鹅、金图企鹅、你们还好吗?
总是在凌晨一点辗转难眠的时候想起,见到你时是极昼的模样。那么黑夜的你,又拥有怎样惊心动魄的美?
此刻坐在电脑前面写信的我,身处公元2019年。
6年前,花甲之年。我有幸成为中国第30次赴南极科考队的一员,踏上唯美的南极之旅。那是我第一次、或许也是这辈子唯一一次,见到你,成为我最珍贵和最怀念的回忆。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贵阳市。
从贵阳出发,一路西行,沿西伯利亚,经巴黎、圣地亚哥……终于到达中国南极长城站。
蹲下身仔细看,考察站内的路标标注显示:距离贵阳直线距离15450公里。上万公里的航程,为了抵达你,我们几乎5天5夜没有闭过眼睛,脑海里都是关于你。
相信100年后,去南极的路途不会如此漫长。早已发展到无人驾驶的飞行器,交通和通信的成本都将非常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安全快速地踏上一次“朝圣”之路,来见见心之向往的你;而每个国家,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的科学家们都可以到你这里做科学研究,共享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资源。
我这个年代的人是很能吃苦的,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时期,也亲手触摸到变革时代的阵痛和光明。尽管如此,自诩经验丰富,初见你时,仍十分忐忑。
6年前,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谢晓尧在南极科考。(作者供图)
你,是巨大的考验——没有黑夜的极昼,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上,气候是恶劣的;能吃到冷藏的食物是幸运的,脚边万丈深渊和冰盖,让野外工作多了不可预知的危险。
但你,给了我莫大的惊喜——极地世界,天空蔚蓝,寒冰晶莹幽蓝又千年不化,雪山海岛边缘是湛蓝的海水;菲尔德斯半岛天气变化无常,时空寂静得仿佛停止了。或许唯一能打破这宁静的,就只有鸟类的叫声。
而现在,我又开始怀念这份宁静。
言归正传,我是一名学者。记得当时去南极科考的课题是《南极乔治王岛地区植物光合适应多样性资源调查及大数据采集》。近50天的努力,我共采集藻类样品130余份、苔藓70余份、地衣80余份,带回了贵州实验室。
植物样品保存得都很好,还建立了基因信息大数据库。来自遥远南极的数据,将帮助家乡培育出更好的耐寒抗旱植物。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畅想100年后的今天,也许经过更全面的科考和更多的数据采集,贵州将建立起庞大的南极大数据库,我们熟知你的每一处角落、每一点变化,供所有人类研究所用。数据分析,让我们更懂你的黑夜。
我们还将建立一个全息南极仿真环境,完美模拟你的大气、地质、冰川、生物、天文等,在实验里,就能随时置身于南极胜境,和你对话。
当然,百年后,世界或许走得更快更远,请原谅当下渺小的我那么粗浅的想象。
写到这里,已至凌晨三点半。此时南极的朝霞,定然已将你无垠的天空和雪白的世界染红,寂静中绽放着恣意的美丽。
晚安!
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