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书法教育现状之我见

2019-07-23高全欣

艺术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高校现状

摘 要:本文以笔者短暂的从教经验为基础,结合在教育论坛中各位前辈对书法教育现状的发言,整理出高校书法专业在办学、教学、就业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以期为书法专业的发展提供一点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书法教育;现状

4月的西安已开始燥热,回想自己成为一名书法教师已有2年光景。这2年既有收获也有疑惑,收获的是同事、学生的信任,疑惑的是教学中对教学目标偏移、学生对书法热情消退的苦恼。带着这些疑惑笔者有幸聆听了由高校教师团队组成的“首届中国西安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在本次座谈会上各高校教师就书法专业办学、教学、就业提出了本质问题,问题之尖锐引人深思。本文整理各位老师观点的同时抛砖引玉发表一点自己的拙见。

1 书法专业办学的现状

目前,对书法专业招生的高校有艺术类、综合类、师范类三类学校。各高校在书法办学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同时也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各位老师从本校的办学立场出发言明了问题所在,整理后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培养目标三方面。第一,生源质量的下滑。生源质量的问题是各高校共同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否要提高书法考生的入学标准成为当下要重视的问题。书法生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他们以低于普通本科分数线考入高校,文化底子薄弱,对学习传统汉字构成的古代汉语、古文字、诗词等课程很不利。这是书法专业办学在生源文化水平上面临的难题。第二,师资力量的减弱。当下的师资力量与书法专业最初的师资有着很大的悬殊,最初到各高校任教的教师是专业美术院校毕业且都是从文、史、哲等文学功底较强的专业转入书法专业,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目前,书法教育面临着老一辈教师退休与科班出身的新教师之间在文学底蕴衔接上的薄弱。第三,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性。以师范类学校为例,师范类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应以楷书、隶书为主,但在课程设置上却与艺术类、综合类高校无太大的差别,没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其次,能否入国展成为当下衡量高校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标杆,是否要改革教学模式来迎合国展教学?笔者认为当下的书法办学忽略了书法办学最根本的目标是“明道”,是培养学生的人格美,其次才是教书。

2 书法教学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今天的书法教学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如何在课堂中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各高校在书法教学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各自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课程设置的不平衡性。书法学是建立在书法艺术学科上的,艺术发展就存在艺术批评。目前各高校严重存在书法史论、书法技法、书法批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侧重于对史论与技法的教学,重视学习古代书论,缺少对近现代书论的探讨,忽视书法批评教学。众所周知,书论课程的学习晦涩难懂,如在学习中加入对当下国展作品抄袭内容、形式的讨论与批评,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习书法理论课很好的突破口。再者,各高校欠缺文字学课程,开设的文字学课程课时少、周期短,导致学生在写篆字时因不明文字的出处而出现错误的篆法,草字亦是如此。这就要求各校立足生源现状对书法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第二,课程交叉的必要性。今天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一份好的教学课件应从历史、哲学、美学、设计等科目方面着手,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对台湾的一位教师发言印象尤为深刻。他提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学习篆书后让学生设计奥运会篆书运动图徽;结合传统节日教学,中秋节让学生选择与中秋相关的字帖临摹,并制作成贺卡寄给自己的亲朋。这种教学思路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笔者之后在教学上借鉴的重要手段。

3 书法就业与办学的同一性

书法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是书法,二是就业。前者在上文中已有论述,关于就业三类院校对书法教育各有侧重点,艺术类院校注重对艺术本身的形式与挖掘,综合类院校注重书法的人文底蕴,师范类学校立足培养中小学教师。但书法就业并未如设想的那么乐观,极少数人成为艺术家,少数人从事高校或中小学教学,部分人选择办中小学或高考培训班或进入文化单位,大部分人毕业后从事的是与书法无关的工作。我们不禁要反思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就业带来的是什么?本科毕业生办的培训班为高校输送考生,这种经过短暂的培训就能进入高校的学生降低了高校的生源质量,如此循环带来的后果不言而喻。要想解决就业问题还要从办学源头上寻找方法。

当下,各地各高校争相开办书法专业,书法教育表面上看繁花似锦、欣欣向荣,但书法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却并未得到解决。教育部应重新审视书法专业的培养计划与学科的申报。首先,为了保留书法这条文脉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不断落,在生源的选拔上是否应重新衡量准则,可分精英教育与人才教育两种模式。其次,在学生的培养上是否可以从本科开始就分技法类与理论类,师资上注重对教师技法与理论的双向发展、单向突破。最后,在教学方面以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为主,注重学生文学底蕴的养成,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或可解决书法专业面临的窘境,使書法这条文脉不断延续下去。

作者简介:高全欣(1989—),女,山东莒县人,法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书法创作与理论。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高校现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