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设计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研究
2019-07-23周鑫
摘 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既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理念。优秀的工匠都专注于不断雕琢和改善自己的产品及工艺,他们对细节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对精品有执着的坚持,将工作做到极致。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仅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劳动,更是把工作做好、做细、做精的精神。工匠精神是现代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工匠精神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传承的重要精神,也是指引我国工业发展方向的精神指标。在中华民族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后,工匠精神开始成为现代各行各业的发展理念,并在当代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的主体方向是以职业岗位为主,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场道路中具有足够的实力满足社会需求,真正发挥职业教育应有的作用。如我国宣城的“宣纸”、景德镇的“瓷器”“湘绣”“苏绣”等中国传统精湛技艺都蕴含着工匠精神,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靠的是质量,靠的是工匠们精心的打磨,靠的是做细、做精、做好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
1 国内外职业教育现状及分析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却始于职业教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毕业生必将成为实现“一带一路”“中国梦、劳动美”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也将是“大国工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企业在当地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并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变革仍然延续着,比如北京同仁堂。这些企业之所以成为长青企业,在市场变革中未被淘汰的主要因素是它们虽历经了百年发展,但其最初的工匠精神仍然延续着,仍然在不断地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并引领企业朝着更长远的目标走去。
将“工匠精神”并引入职业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匠人”,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从而实现高职学生“人生梦”,为“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做贡献。在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存在许多相关联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施教模式,也就是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的同时,还要同步让学生实际动手做的能力,而且不但要做好、还要做细,做出精品。工匠精神所推崇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恰好与职业教育的需求相符,而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必将使人才培养方式发生转变,使其更符合当下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理念。据对各个国家的企业统计调查发现,发展历程在100~200年的企业大多分布于荷兰、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如德国的工匠职教是通过集中培训、教学工作室实训操作及观摩、座谈交流、企业参观等形式。如大盖劳职业学校、麦明根职业学校、凯普腾等职业学校,德国大陆集团、宝马公司、麦明艰舒尔茨公司、美茵茨工业培训中心等企业跨企业培训机构都是采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其模式为:一是从小学到文理中学到大学,直接升学,培养的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二是从小学到主体中学式实科中学到职业学校,直接就业,培养的是技术工人。目前,德国约有40%的适龄青年人上大学,那些不能或不愿意上大学的年轻人绝大多数则去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其中又以接受双元制培训为主,培训的人员是德国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双元制教育模式被外界誉为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噐,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最主要特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如果我们的高职院校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改革,必将被历史淘汰,毕竟我们现有的高职院校都有足够资源和基础来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和实践,如校内工作室、校企合作等。就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美术设计专业整合的环艺、装潢、雕塑各专业资源,大部分已配套成立的工作室,校企合作基地模式,为开展工匠与职业教育提供了平台。
2 工匠精神引入高职教育所包含内容、实现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工匠不仅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劳动,更是把工作做好、做细、做精的精神。将“工匠精神”并引入职业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匠人”,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从而实现高职学生“人生梦”,为“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做贡献。我们将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是要建立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工匠精神变成职业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因此,要积极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为引领,充分利用各种隐性教育资源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不断地使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内心、行动上来。
二是把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未必就能成为一位大国工匠,還需要打磨和锻造。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技能学习,以一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职业、对待做事。在教学设计、制作作品实际创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实训中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精雕细刻、力求精品,在细节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大国工匠”注入精神和实践食粮。例如,引导学生把美术作品做好做精、力求完美,引导学生爱惜工具、节约材料,绝不轻易丢弃;引导学生创作后一定要妥善保管工具,使用后一定要归位、实训结束后要按规定整理实训台、整理颜料等。实操就是实战,要按照工厂的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学生在工作室的活动,不得有半点疏漏,也不能让学生有“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的意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要求,循序渐进,一点点地改变他们原有不注重细节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逐步培养高品质,塑造成职业素养。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注重过程管理,从操作过程、工艺水平、操作习惯、物品工具摆放、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科学施教,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简单地说,就是平时多渗透思想,用铁的纪律严格要求,注重细节培养,注重成绩的考查。
三是美术设计工作室与理论教育要相得益彰。将工作室建设与工匠教学改革活动相结合,打造一支具有优良的专业技能以及肯钻研、能吃苦的工作室教研队伍。聘请有几十余年的从业经历的技艺精湛的大师,对专业门类十分了解,对于工艺美术行业的经营管理有丰富、宝贵的经验,对工匠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优势的大师,把引聘的民间艺术大师和能工巧匠作为设计工作室的师傅和艺术总监,实施学生拜师制度,举行传帮带拜师仪式,让这些艺术大师排课,现场制作言传身教,灌输中国工匠精神传统拜师学艺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价值观文化。
既传授精湛的技艺又传授工匠精神。他们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许多工艺技法掌握得十分娴熟。作为传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巨匠,他们丰富的资历、宝贵的经验对于工匠教学是强大技术支持。通过工艺美术工作室,将大师的宝贵经验以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技法传授给学生,既传承传统工匠精神,又与学生一道参与实际操作、改革创新,让传统工艺和工匠精神在新时期焕发新的光彩。工作室硬件配置要有一定基础,要有场地、有设备、制作实训室,在工作室硬件建设上要有优势。
四是将传统的教研室管理与工作室、市场实践管理相结合,整合各专业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工作室操作结合的优势互补开展工匠教育。各工作室可以承接校内外各类设计项目,可以实行市场行为赏识,也可实行校企合作方式,如创作、制作金丝彩沙画、木版画、油画、国画、水彩画等为代表的装饰画和小型雕塑工艺品,都要按照理论教育与制作动手能力相结合规定课时安排进行。还可面向全校不同专业师生开放,吸引学生参与到艺术作品制作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氛围,以此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真正做到学做结合,寓教于乐。工作室的目标是实现教学成果的工匠化、产业化,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教学、工匠制作的一套教学链。让传统工艺和工匠精神在新时期焕发新的光彩。
3 结语
学生学習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把“中国梦、劳动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同时,灌输古时候师傅授徒注重“德”培养,习武要讲“武德”,学医要讲“医德”,那么,新型技能型人才也要传承学生“先修身,后学技”的专业文化,准确地阐释“德艺双馨”的人才培养理念。提高教师、艺术大师、能工巧匠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以良好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专业课程教学实质上是由诸多的细节构成的。例如,教育学生搞雕塑作品,如果太大还必须注意安全,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教师和大师的示范行为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感召学生,触动他们去思考和行动。用言传身教逐步培养起他们良好的习惯。从而内化成一种个人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还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政策、资金保障的教学。比如,如何以好的作品和课题项目的建设工作可获得国家、省市政策支持,自身工作室在工匠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优秀作品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培养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进入社会后的较强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 戈璇.从工匠精神看高职艺术专业美术基础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
[2] 仲晓密,钱涛.高职教育与工匠及工匠精神之养成[J].辽宁高职学报,2017.
[3] 刘晓斌.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设计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6.
[4] 刘小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艺术教育,2018.
作者简介:周鑫(1980—),男,湖北黄冈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