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的艺术批评
2019-07-23许燕钏
许燕钏
摘 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对艺术批评的认识已经被各种商业价值附和,从而使我们对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不可置疑的是,当今艺术批评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商业化和大众化。商业化使艺术批评开始背离自身的出发点去附和艺术作品的价值;大众化使艺术批评开始缺乏艺术理论基础,就像让一个不懂艺术的人来分析艺术创作,它的出发点是自身的喜好和普遍的评判观点罢了。
关键词:艺术批评;自媒体;大众化;主观情感
1 什么是艺术批评
如果非要给艺术批评下一个简单易懂的定义的话,我们便会說:艺术批评是关于艺术品的语言。这个定义会让多数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它把艺术家这个主体排除在外了。我们必须承认关于艺术家的批评也属于艺术批评。就像贡布里希指出的那样:“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那又会有人问,批评应该只是侃侃而谈如此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艺术批评应该对艺术作品作出正确和详细的描述,当批评家确立了批评的主体时对其进行描述,描述体现的是描述者的主观感觉经验的总体组织。其次是分析,分析多半是从合理的角度对作品的各个因素进行组织,让它看起来更加合理。再次是解释,它提供了关于作品的意义的解释,是尝试去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和艺术行为的意图进行解释。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给出判断和评价。评价是存在于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主观情感存在的描述,它不是独立体现的。
2 自媒体对艺术批评的影响
这些所谓批评的步骤,在当今的时代发展下,变成了大众所关注的热点。艺术批评好像是属于专业知识性较强的行为,不过时过境迁,近年来,艺术批评相较于以往有了不一样的现象。人人都可以作艺术批评家,使得艺术批评门槛降低,艺术批评的主观性越来越强,参考价值的波动性越来越大。自媒体的发展,让每一个人参与批评的意识逐渐增强。这无疑是好的,证明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肯定。在得到肯定的同时,如何将好的坏的同时倒进过滤网里,滤出来的能是有意义的呢?当进入这个叫作艺术批评的门槛的时候,我们就要思考如何把握艺术批评的尺度以及主观意志的情感会给艺术批评带来怎样的利弊结果。
3 艺术批评者和艺术创作的关系
在艺术批评中,我们一直强调“客观”二字,我们把艺术批评又解释为对各种艺术行为的客观剖析与解释,其中包含了专业的艺术素养。但现在我们应该让艺术批评重回属于它的轨道,它不应该是任何艺术创作的依附品,更不是炒作艺术品的手段。艺术批评是一种客观理性的行为,批评者需要去理解创作,但其不能代替创作,然而创作本身应该创造出的价值不能依靠艺术批评得以实现。批评不是去指导创作,创作不能依附于批评。它们二者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对于相同的题材,每一个人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是各不相同的,因为每一个人的思考和观点都存在差异性。而批评是在客观基础上对作品提出主观的分析,每一个人的主观意志不同,所以批评也肯定会出现五花八门的样子,因为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是不一的。所以在创作与批评中,它们相互联系,但又有自己的独立性。
艺术创作中包含了各种无法表述的艺术灵性在其中,艺术家靠的是创作出新的作品来把握世界,批评家不是艺术品创造者,他们是理解艺术创作,将其转化为思想层面上的创作。艺术批评是艺术作品生产的独立环节,它是对已有的创作的阐释,艺术批评是要实现它自己的理性分析加之感性地理解作品中的个人情感脉络和大时代背景下可能被忽略的情绪,它不是无视所有的创作基础去谈批评。完全不着边际的艺术批评不是现实所需要的艺术批评,但如果它完全进入了就创作论创作的状况进行分析,不能结合潮流、精神和时代文化的大背景进行解释和分析,这样的批评比作者本身写的作品简介还更加单调,那批评的意义就完全丢失了。
所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艺术批评当走向大众化,并且无法过滤的时候,我们仍然要坚持批评的本质,让艺术批评回到原本的意义中去,在内涵上彰显它独特的魅力。无论什么时候,在千变万化的文化潮流中,艺术批评的基础还是不能偏离人的精神生存,必须保持这个价值标准。批评的姿态其实就是艺术批评观,要有兼容性,也要有特点。
参考文献:
[1] 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英).艺术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 黄宗贤.艺术批评学[M].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
[3] 夏吕姆(法).西方现代艺术批评[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 郭新.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伦理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5] 彭锋.当下作为话语生产的艺术批评[J].艺术百家,2013.
[6] 应金飞.可以转换与不可转换——关于文字与图像[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2(4):101-107.
[7] 施剑华.浅论水彩画虚实之美[J].大舞台,2012(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