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分析
2019-07-23高梦婧
摘 要:优秀的艺术类摄影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人美的感受,以直观的视觉体验传递出丰富的艺术内涵。在数据时代下,艺术摄影满足了人们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摄影人才的需求,艺术类专业纷纷开设摄影课程,但教学模式存在落后现象,因此我国有必要针对目前艺术类摄影基础教学环节中存在问题进行改革。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艺术摄影人才。
关键词:艺术摄影;基础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开展摄影基础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绝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专业定位到教学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性。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需要转变落后的观念,总结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培养结果和教学目标的一致。
1 摄影基础教学的现状
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高校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重点讲摄影基础课程分成三个类别。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偏向技术运用,教导学生摄像原理和摄影设备操作技法的摄影技术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了解各种类型照相机的构造与功能,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光源条件下曝光技巧,镜头的使用技巧、滤镜的功能和使用,暗房使用技巧等等。
第二,偏向艺术创作过程的摄影艺术课。这门课程更多的是侧重激发学生对摄影作品的构思和把控。使学生在能够合理运用摄影技巧的前提下,对作品的构图、光暗效果、色彩表现力进行提升,还包括了针对具体题材如风景、人像、广告等作品的专门训练。
第三,注重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及作品艺术表现力的摄影素养课。这门课程将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中。通过摄影作品的分析、美学评价、摄影发展历史等方面的教学提高學生的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摄影基础课程,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侧重方向都可能不同,教学目标方向不明,因此教学标准难以统一。这就严重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2 艺术摄影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薄弱
艺术类摄影教学空前繁荣,各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背后存在了许多隐忧。首先是办学条件不够完善,办学目的过于功利。摄影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具有吸引力,部分高校为了招生,不考虑学校自身办学能力,在教学设备等硬件措施不健全、没有掌握摄影教学规律,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扩招。其次,缺乏专业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我国艺术类摄影教育起步晚而发展太快,过快的发展速度使得部分高校高层次的专业教师出现断层现象,只能由其他教师转行担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经验均不足以胜任教学工作。同时,兼备摄影技术和艺术修养的高层次教师极为稀缺,造成艺术培养和技术培养的割离。
2.2 重视技术教学忽视艺术教学
摄影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技术性,但同时也是陶冶情操,具有极高审美价值、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重视对学生艺术素养提升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培训内容过多涉及摄像技术,而忽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从观念到内容以及手段均存在不足。
2.3 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
摄影教学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部分专业在课时安排上很少安排实践课程,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连相机都不知道该如何操作,更不要提积累摄影经验和技巧。
2.4 教学管理体制落后
艺术类摄影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普遍选择传统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即课堂讲解加试卷考核的方式。这种方式不能体现实践和经验在摄影基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摄影学习的基础阶段理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管理体制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5 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
部分高校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离,效率低。第二,忽视学生作为培养主体的地位。依旧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的口述方式进行。和学生的互动性低,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导致课件形式单一,师生互动性较低,演示效果不佳的问题得不到改善。
3 艺术类摄影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传统摄影技术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更多的囊括摄影发展历史、美学理论和文学常识等有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理论内容,在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同时积累创作素材。与此同时,还要多运用先进的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到更多艺术水平高的作品,并以此为临摹对象创作自己的作品。[1]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提高创新力和审美能力。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艺术类摄影基础教学质量的基础。俗语说:“名师出高徒”,一名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模式并举的措施进行。具体就是指一方面引进优秀专业的摄影师补充教师团队,另一方面鼓励老师走出校园进行交流和进修。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模式,增强师资队伍力量,确保教学质量,使学校的摄影教学水平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3.3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创建职业教育模式
教育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学校在进行摄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时,需要将重点放在解决学生日后的就业问题上。创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有利于填补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空缺,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学科发展和招生工作顺利展开创造条件。[2]因此学校应该在进行了充分的社会、企业调研后,明确企业项目的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完善活动,制度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学校可以将学生的作品与企业需求挂钩,建立有资深专业人士参与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和社会岗位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3]
3.4 校企合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摄影技术需要大量的应用实践。因此,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下,“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和企业的共赢。[4]企业为学校提供了社会资源,学校将教育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即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人才。此外,鼓励大学生创业可以实现校内研究资源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价值。
3.5 完善摄影专业从业证书考核制度,优化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优化艺术摄影评价体系有利于加强对教学的管理和教育成果的衡量。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优化过程中要考虑到企业对职业能力认证的现实要求,将先关职业资格认证和等级证书考核制度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铺平道路。
4 结语
社会对艺术摄影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摄影专业发展前景良好。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艺术摄影人才。高校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应该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丰富教学模式,校企联合,打造学习摄影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摄影技术。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个人素养,最终培养出兼具艺术修养和摄影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艺雯.案例型教学法在高校摄影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艺术评鉴,2018(16):131-132.
[2] 王雪媛.高校艺术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以《基础摄影》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212-213.
[3] 程永泰.翻转课堂在《摄影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 63-66.
[4] 陈曦.艺术类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123.
作者简介:高梦婧(1991—),女,安徽亳州人,本科,助教,从事摄影基础教育、影视摄影与制作、艺术设计研究。